李方木 作品数:31 被引量:2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艺术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更多>>
失地与失贞——《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秩序 文学爱好者对福克纳及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都不陌生,作品中的失落与复活的主题给每位读者都会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该小说着重描写了对康普生一家影响重大的两件事情——最后一块田产的变卖和爱女凯蒂的失贞,两者共同导致了整个家族的... 李方木关键词:福克纳 伊甸园 《喧哗与骚动》 美国文学 文献传递 木子美、高唐神女与网络女性主义 2007年 木子美等网络写手们继承了“美女作家”们的写作传统,并进而推向更加前卫的“身体写作”,甚至是“液体写作”。女博客的电子书写引来声讨一片,但这种现象值得从网络美学的角度进行反思。事实上,她们迎合了多数男性网民的文化消费心理,与欧美国家出现的网络女性主义的新潮流遥相呼应,代表着女性对自身的再认识的开始。同时,她们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的爱与美的女神在网络空间的复活,代表了网络环境下女神文明复归的趋势,代表了高唐神女正在向大众的意识层面挺进的努力。 李方木 高艳丽关键词:高唐神女 网络 女性主义 《伊利亚特》框架下的女性主体意识诉求 2010年 新西兰小说家贝丽尔·弗莱彻的《铁嘴》以《伊利亚特》为依托并对其进行了女性主义重写。小说中的各色人物大多都能在史诗中找到原型,但关注的重心从英雄纷争转移到女性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上来,无论叙述视角还是情节结构都把女性的经历大大前景化。它继承并颠覆了个别场景中的男权叙事,把战争做了漫画式的处理,并将重心置换为女性经验的记录与发掘。此外,作者把战争荣耀的主题拓展到语言暴力的领域,从而探求女性话语权缺失的社会历史根源。整部小说在互文性的框架下探索了提高女性主体意识的重要性。 李方木 高艳丽关键词:《伊利亚特》 女性主体意识 人生十字路口的“奥德修斯”——评第九届奥康纳短篇小说奖作品《米德兰的下午茶》 2013年 今年7月1日,第九届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揭晓,六十九岁的英国作家大卫·康斯坦丁(David Constantine,1944—)凭借其第四部短篇小说集《米德兰的下午茶》(Tea at the Midland and Other Stories)击败包括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内的各路好手,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英国作家。该奖由位于奥康纳的故乡——爱尔兰芒斯特省科克市的芒斯特文学中心于2005年设立。 李方木关键词:下午茶 兰克 欧茨 乔伊斯 卡罗尔 奥德修斯 论《呼啸山庄》中复仇的可接受性 被引量:7 2009年 《呼啸山庄》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二百多年来受到诸多文人的批评剖析,尤其是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复仇受到世人的非议抨击。然而根据"读者反映论的期待视域"理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期待视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把复仇行为与复仇的原因联系起来,人们就会认识到希斯克里夫复仇的可理解性。 张学义 李方木关键词:期待视域 复仇 可接受性 福克纳译介在中国的发生 被引量:2 2016年 福克纳初入中国之时正值新文学遗产保护意识萌生的历史时刻。当时,本土文学内部既已滋生革新的诉求,后又借力清末民初以来的翻译文学大潮,丰硕成果亟需进一步制度化。《现代》杂志把大量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带到中国,其中就有福克纳,正是赵家璧、《现代》杂志以及良友公司等的集体发力,确保这些先锋作家在中国扎根。此外,福克纳从诗人转型为小说家的经历,客观上为进入中国创造了条件,呼应了赵家璧编纂《世界短篇小说大系》的计划。福克纳译介的发生表明,中国新文学作家及其媒介杂志的诗学理念与同时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翻译文学进而参与建构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李方木关键词:福克纳 翻译文学 《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本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2021年 《喧哗与骚动》不仅是福克纳而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该作品的李文俊译本是我国外国文学作品译介的成功典范。李文俊翻译福克纳作品的历程与我国福克纳研究的发展历程高度契合。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涵盖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来看,李文俊译本的翻译者具有多重身份,在翻译作品时兼顾时代语境与读者接受因素,并借助纸质媒介与出版社的力量对接受群体产生了深刻影响,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李文俊译本已经成为《喧哗与骚动》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经典。 李方木 丁志强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文学传播 福克纳非线性艺术叙事范式及其审美价值 被引量:6 2010年 福克纳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复杂多变,但其不少经典文本具有独特的具象化叙事范式,这种具象化的非线性叙事可称为艺术性叙事。在《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我弥留之际》和《八月之光》中,福克纳选取了各不相同的叙事范式,同时又将每个范式分别具象化为窄口瓶、棺材和瓮的意象,这些意象承载着特定的主题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非线性叙事实现了向传统与理性的回归。艺术性叙事形象性强,兼顾了故事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艺术性统一,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李方木 宋建福关键词:福克纳 非线性叙事 审美价值 加缪对福克纳《修女安魂曲》的改编 2021年 加缪对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创作的第一部作品《修女安魂曲》进行了创新性改编。他删除了原作中的三篇序言性长文,将两位女性人物坦普尔和南茜悲剧命运淡化处理,强调坦普尔丈夫的困境,把他塑造为西西弗式的现代悲剧英雄形象。加缪对福克纳的改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作的叙事形式,主旨却是殊途同归,再度升华了原作的人道主义关怀。加缪的福克纳改编是对同时代作家的隐形借力,是个人创作理念的去个性化表达,福克纳也得以实现了跨媒介、跨文化传播。 李方木关键词:加缪 福克纳 戏剧改编 描绘福克纳研究的路线图——哈古德《追随福克纳》述评 2019年 福克纳一直是国内外美国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如果从作者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算起,评论界对这位来自美国南方腹地作家的关注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正确梳理福克纳研究的历史遗产十分必要,却也是非常艰难的。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哈古德的新作《追随福克纳》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对福克纳学术史上涌现出的百余部重要著作进行了切中肯繁的总结与评价,并就未来的发展走向做了切实的预判。该作有助于国内外学者较好地把握福克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对年轻学者较快切入研究的学术脉络也很有帮助。 李方木关键词:新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