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新
- 作品数:41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对新闻平民化理解的几个误区
- 2003年
- 李时新
- 关键词:新闻平民化新闻报道平民视角受众把关人
- 抗战时期中国新闻界的团结运动
- 2018年
- 抗战前,作为一个职业群体,新闻记者不仅少有交往,而且同行相嫉,文人相轻,形同散沙。①抗战爆发后,为推进中国的抗战宣传,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青记”)将“团结”作为工作重心,在全国新闻界发起了一场包容各党各派、蹋趔弛域区隔的社会活动,发起人范长江称之为“团结运动”。自此,记者同业共同采访,合作办报,甘苦与共。然而,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阻扰,开展仅三年多的团结运动在国统区陷于激。
- 李时新
- 关键词:抗战时期新闻界抗战宣传社会活动抗战前
- 刍议中国新闻史教学的文献阅读
- 2015年
- 为了打破中国新闻史教学的沉闷和枯燥,可引入文献阅读的方法,即在讲授中适时适量地插入新闻作品、媒体纪事和报人纪事等原汁原味的内容,进行评析和引申,活跃课堂气氛。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各类相关史料,以备随时调阅。
- 李时新
- 关键词:中国新闻史教学
- 不只是“小骂大帮忙”——对《质疑新记<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质疑被引量:1
- 2006年
- 文章认为《质疑新记<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一文试图完全推翻“小骂大帮忙”之说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小骂大帮忙”是新记《大公报》对于自己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的关系的角色定位。因此,认为新记《大公报》只是“小骂大帮忙”是片面的,但如果完全否认“小骂大帮忙”也是片面的。实质上,除了“小骂大帮忙”之外,新记《大公报》还有诸如自由主义立场、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民的深切同情等其它特征。
- 李时新
- 关键词:角色定位
- 报纸发行渠道模式及其优势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渠道或者说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它有大量分销、联系顾客和市场调查等多种功能。报纸的发行渠道是指报纸产品或服务从报社到达报纸消费者手中所要经历的组织或个人,其基本渠道成员包括报社、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和报纸消费者。
- 李时新
- 关键词:报纸直销产销联盟
- 民国时期中国报业的“偏枯”与纠偏
- 2014年
- 民国时期,中国报业经历了"偏枯——局部缓解——偏枯"的发展过程。报界有识之士几经努力,试图阻止这种日益加深的趋势,但未获成功。考其原因,在于早期外人近代报刊的布点决定了后来报纸的发展格局;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了近代经济乃至报业的区域分布;政府对报业整体布局缺乏清醒的认识,听任其自由发展。归根结蒂,只有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和均衡发展,才能根本解决报业偏枯问题。
- 刘祥平李时新
- 关键词:偏枯
- 1946-1949上海报业劳资冲突及其影响
- 2017年
- 1946至1949年,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上海报业的经营环境日见恶化,大多数报纸虽然勉力经营,仍然入不敷出。而日益低迷的社会经济形势也令报馆工友和送报工友的生活每况愈下。一方面,报馆支出浩繁,以降低职工的工资待遇作为解困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工友为保障基本生活水准屡屡诉诸报馆,劳资冲突由此产生。上海报业的劳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上海的报业结构,影响了报纸报道功能的发挥,也在某种程度上推进报馆在处理劳资关系时向比较文明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 李时新
- 关键词:上海报业工友报馆劳资冲突
- 关于党报党性和人民性问题的再思考
- 2006年
- 对于党报党性和人民性问题的认识和讨论前后大致有三次,分别是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基于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人民性的含意也不尽相同,在实践中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从历史上看,前两次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最后一次则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鉴于意义本身的含混和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在新闻学中最好不要引入“人民性”概念。
- 李时新
- 关键词:党报党性人民性
- 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再思考被引量:1
- 2006年
- 对于党报党性和人民性问题的认识和讨论前后大致有三次,分别是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基于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人民性的含意不尽相同,在实践中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从历史上看,前两次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最后一次则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鉴于意义本身的含混和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在新闻学中最好不要引入“人民性”概念。
- 李时新
- 关键词:党报党性人民性
- 新闻监督与生存境遇——1946-1949中国“打报”事件探析
- 2013年
- 1946至1949年,中国报界发生了一连串以民营报馆及其报人为主要侵害对象的"打报"事件。本文以《前线日报》等大报报道的事件为研究样本,分析打报事件的时间和地域分布,打报者身份和手段,报馆、报界和官方的反应,报纸被打的内在原因等,由此探讨在这一时期报纸实施新闻监督所引发的与政府和民间群体的紧张关系以及报纸和报人艰难的生存状态。
- 李时新
- 关键词:民营报纸新闻监督生存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