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月丛

作品数:76 被引量:613H指数:20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生物学
  • 43篇天文地球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花粉
  • 20篇孢粉
  • 19篇植被
  • 16篇气候
  • 12篇表土花粉
  • 10篇花粉组合
  • 9篇孢粉分析
  • 7篇植物
  • 7篇泥河湾盆地
  • 7篇群落
  • 6篇孢粉组合
  • 5篇全新世
  • 5篇草原
  • 4篇石器
  • 4篇石器时代
  • 4篇北部
  • 4篇草原区
  • 3篇东北部
  • 3篇遗址
  • 3篇植物群

机构

  • 68篇河北师范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兰州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0篇河北省科学院
  • 8篇河北省文物研...
  • 7篇河北省环境演...
  • 4篇河北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哥伦比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吉首大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6篇李月丛
  • 49篇许清海
  • 15篇曹现勇
  • 11篇田芳
  • 11篇阳小兰
  • 8篇王学丽
  • 7篇张振卿
  • 7篇李英
  • 6篇李冰
  • 6篇张丽艳
  • 5篇张生瑞
  • 4篇吕素青
  • 4篇肖举乐
  • 4篇贾红娟
  • 4篇王永
  • 4篇张茹春
  • 3篇李育
  • 3篇童国榜
  • 3篇梁剑
  • 3篇迟振卿

传媒

  • 19篇第四纪研究
  • 8篇科学通报
  • 4篇古地理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地理学与国土...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沧州东北部南大港湿地晩全新世环境演变特征
2024年
滨海湿地是全球变化背景下受到严重威胁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变化敏感区。揭示滨海湿地在长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有助于确定生态系统失衡的阈值,实现对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本研究在8个AMS 14C测年数据基础上,基于孢粉、藻类、粒度、地球化学元素以及氧同位素等代用指标的变化,揭示了河北省沧州市东北部南大港湿地(剖面0~4 m)近4000年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南大港湿地在3850~3570 cal.a B.P.期间,端元组分以EM3(海洋沉积)为主,沟鞭藻浓度较高,Cl元素含量和Sr/Ca值为研究段最高,Ti和K元素含量较低,说明沉积环境主要受到海洋影响,为开阔的浅海环境;3570~3450 cal.a B.P.期间,端元组分变为以EM1(河流沉积)为主,沟鞭藻浓度减少,Cl元素含量和Sr/Ca比值降低,Ti和K元素含量增加,陆源沉积物汇集明显,海洋影响减弱,此阶段应为潟湖环境;3450 cal.a B.P.以来,端元组分EM1(河流沉积)减少,EM2(风成或近源沉积)组分增加,沟鞭藻浓度明显减少,表明潟湖消亡,滨海湿地形成。2)南大港湿地岩芯钻孔孢粉组合特征显示3500 cal.a B.P.前后差异显著,3500 cal.a B.P.前孢粉组合以松属和栎属等木本植物为主,区域内木本植物盖度较大;而在3500 cal.a B.P.之后,孢粉组合中木本花粉含量明显减少,近源的草本花粉占据主导,包括藜科和禾本科这些典型的湿地草本植物大量增加,喜干旱环境的蒿属植物增加,指示森林植被占比下降,草地植被占比升高。3)约3500 cal.a B.P.之后木本花粉的减少及草本花粉的增加主要与3500 cal.a B.P.弱季风事件有关,该时期全球太阳辐射量降低,东亚夏季风减弱,气候向冷干化发展,使得渤海湾西部地区植被盖度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输沙能力增强并在海岸处大量沉积,相对海平面下降,南大港湿地形成。
赵永杰赵永杰张振杨光李月丛
关键词:沉积环境花粉组合
中国北方草原区主要植物类型花粉产量、来源范围及在古植被重建中潜在应用
花粉作为古环境代用指标之一,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在古植被的定量重建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利用花粉组合来定量重建古植被还依旧是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不同花粉类型来源、产量、保存比例等差异明显.
李月丛许清海李英葛亚汶
新疆天山南坡吐鲁番地区表土花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基于对新疆天山东段南坡吐鲁番地区选取的一条沿着海拔高度从2 000––154 m的不同植被带的植物群落样方进行的调查及相应排序分析,结合所采集的36个现代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初步研究了吐鲁番地区的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其与天山北坡的表土花粉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吐鲁番地区表土花粉谱按照海拔高度自上至下可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分别对应于山地荒漠草原和荒漠带、戈壁砾石带、典型荒漠带以及盐沼植被带。与天山北坡的表土花粉垂直带谱相比,吐鲁番地区的花粉垂直带谱并不完整,缺少典型的森林和蒿属(Artemisia)荒漠孢粉带。即使在相似的孢粉带,吐鲁番地区的分布高度也高出北坡300 m左右。典型的乔木植物云杉属(Picea)、松属(Pinus)花粉在风力和水流的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超代表性;用来指示干旱区半干旱区气候湿度变化的蒿属与藜科花粉的比值能大致反映出荒漠带的典型特征。此外,研究区内表土花粉组合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排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影响该区表土花粉组合的主要环境因子。与蒿属、藜科花粉相比,白刺属(Nitraria)花粉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
王力张芸孔昭宸杨振京阎顺李月丛
关键词:表土花粉云杉
氧化环境对油松花粉保存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花粉保存能力差异是影响花粉谱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KMnO4溶液和HNO3溶液作为氧化剂,模拟自然环境氧化条件对油松花粉保存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同一KMnO4溶液浓度条件下,随时间延长油松花粉完好率呈下降趋势;浸泡相同时间,随KMnO4溶液浓度增大油松花粉完好率亦明显下降.经68%HNO3溶液浸泡18 h后,残留的完好花粉外壁变薄,纹饰变模糊,24 h后花粉几乎完全被溶解.一般认为油松花粉保存能力较强,而经2%KMnO4溶液和68%HNO3溶液处理后,发现在短时间内就足以使油松花粉大量破碎或溶解,表明氧化环境对油松花粉保存影响强烈.氧化环境对油松花粉腐蚀作用强于碱性环境.
曹现勇田芳许清海李月丛陈利白旋
关键词:油松花粉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泥河湾盆地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本文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泥河湾盆地阳原和蔚县地区65处旧石器遗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探讨了更新世不同时期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早更新世时期遗址主要分布在岑家湾台地北部边缘区,年代在1.8-1.0 MaBP;中更新世之后,遗址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晚更新世时期,遗址分布模式改为集中分布于河流两岸阶地。2)在早-中更新世,80%以上遗址处在低地球轨道偏心率期,70%以上处在温暖的间冰期。3)遗址的植被多为以蒿属、藜科占优的草原或森林草原。4)晚更新世时期,随着古人类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石器技术的进步和火的使用,在寒冷的冰期时段,古人类也可以在泥河湾盆地很好地生存。
张振王莹李月丛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环境特征
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带花粉通量及垂直散布年际对比被引量:6
2009年
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一号样地2005和2006年气象塔不同高度捕捉器样品花粉分析对比表明:连续两年花粉组成都是以乔木花粉为主,但存在差异,06年乔木花粉百分比较高,灌木、草本较低,同时06年花粉通量也较高,可能与05年花期降水较多,温度较低,花粉产量低有关。连续两年花粉通量在垂直高度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特别是主要乔木花粉类型(白蜡属、桦、栎、松属花粉)。这一结果有助于更好理解表土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性,森林表土样品中的草本、低矮灌木花粉类型,应主要来自样品点附近的植物;样品中的乔木、较高灌丛花粉类型,可能来自样品点附近或更大范围植物;区域性植物对花粉组合也有一定影响。
张丽艳许清海李月丛王学丽曹现勇田芳
关键词:花粉组合针阔叶混交林
中国荒漠区东部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性研究被引量:42
2005年
为了解中国荒漠区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意义, 通过39个表土花粉样品分析与植物样方植被调查结果显示: 荒漠区不同群落间花粉组合差异比较明显, 盐爪爪群落和驼绒藜群落均以高含量的藜科花粉为特征(高于45%, 平均63.5%), 驼绒藜群落以含有一定量的麻黄花粉(高于3.3%, 平均16.5%)可与盐爪爪群落区分开来, 蒿群落以蒿花粉含量(多高于50%)明显高于藜科花粉(低于35%)为特征, 白刺群落以含有一定量的白刺花粉(高于2.6%, 平均13.6%)为特征, 红砂群落与四合木群落都含有一定量的柽柳科花粉(高于2%,平均8.6%), 但红砂群落蒿花粉含量一般高于藜科花粉含量, 且含有较多的禾本科、菊科、豆科等花粉; 四合木群落花粉组合蒿花粉含量一般低于藜科花粉含量, 其他类型花粉较少, 沙拐枣群落以含有一定量沙拐枣花粉(高于2%, 平均5%)为特征, 且麻黄花粉含量较高(高于38%, 平均49.3%). 聚类分析及降趋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 霸王柴、沙拐枣、四合木、蒺藜属、柽柳科花粉联合指数A值较高, 对植被指示性良好; 蒿、藜科、禾本科具有较高的R值, 白刺、十字花科、景天属花粉具有较高的超代表性指数O, 但母体植物存在时花粉百分比平均值Xp远大于母体植物不存在时花粉百分比平均值Xa, 对植被具较明显指示意义; 葱属、豆科、蔷薇科、马先蒿、菊科等花粉类型, 联合指数A值较低, 超代表性指数O或低代表性指数U较高, 母体植物存在时花粉百分比平均值Xp与母体植物不存在时花粉百分比平均值相差不多, 对植被指示意义不明显. 其他仅出现于花粉组合中的花粉类型如松、云杉、桦、栎、榆、胡颓子科、麻黄、毛茛科、石竹科、蓼科、虎耳草科等对植被的指示意义无法确定. 麻黄/蒿比、白刺/麻黄比与蒿/藜比一样具有指示干旱区环境意义, 典型荒漠群落花粉组成中蒿/藜比值小于0.
李月丛许清海阳小兰肖举乐 陈辉 吕新苗
关键词:荒漠区花粉植被聚类分析
中国西部干旱区荒漠草原相对花粉产量估算和土地覆被重建——以新疆巴里坤盆地为例被引量:5
2021年
中国西部新疆巴里坤荒漠草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区域之一,其物种组成简单、植被盖度较低,研究其相关花粉源范围(RSAP)和相对花粉产量(RPP)对利用化石花粉数据定量重建荒漠草原区古植被、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西部干旱区巴里坤盆地荒漠草原36个样点的现代花粉分析和详细植被调查,采用Prentice距离加权方法和ERV子模型2,估算出研究区RSAP为255 m;以禾本科为参照种(1±0)估算了其余5种植物类型(柽柳科1.50±0.13、蒿属16.15±1.41、藜科28.39±1.62、麻黄22.87±0.76、菊科20.50±2.68)的RPP。景观重建算法(LRA)花粉产量检验表明,禾本科、蒿属、藜科、麻黄和菊科模拟的相对植被盖度与实际相对盖度误差较小,花粉产量值可信;但柽柳科花粉重建的相对植被盖度低于实际相对盖度,花粉产量值被高估。考虑到研究区真实植被盖度较低(实际植被盖度低于30%,无植被裸地约70%),作者基于遥感影像数据,依据现代类比法(MAT)对景观重建算法重建的相对植被盖度进行了校正,校正后的各属种植被盖度与实际盖度吻合。
王叶星许清海张生瑞张生瑞李怡雯郝佳黄荣石晋东王娜王涛李月丛张茹春李月丛周忠泽
关键词:西部干旱区荒漠草原
坝上草原相关花粉源范围与相对花粉产量估算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坝上草原地区30个采样点表土花粉分析和植被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花粉组合以蒿属、藜科、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等草本植物为主,基本能够反映草原植被特征,但花粉百分比与其在植被中盖度差异明显.运用Extended R-Value(ERV)模型估算的坝上草原区相关花粉源范围大致为2100m,当风速大于3.5m/s时,基本稳定,受风速影响不大.估算的相对花粉产量结果显示,蒿属和藜科的相对花粉产量最高,为禾本科的20倍左右;其次为莎草科和菊科,为禾本科的7~9倍;百合科略高于禾本科;旋花科、豆科、唇形科及委陵菜属的相对花粉产量则明显低于禾本科.利用相对花粉产量对花粉与植被关系的校正结果表明:蒿属、藜科的校正效果明显,其相对花粉产量可以作为定量重建古植被的参考;莎草科、菊科、百合科和唇形科由于受植被和花粉数据梯度限制,其相对花粉产量能否用于植被与花粉关系的校正有待通过更多植被群落调查进一步证实;其他花粉类型由于在花粉组合中含量多低于5%,所以在校正花粉与植被关系时的作用不明显.
葛亚汶李月丛李英阳小兰张茹春许清海
浅谈河北太行山区的生态恢复被引量:8
2004年
河北太行山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着忽视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对自然恢复重视不够、经济林比重过高、过牧现象仍较为严重、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考虑不足、人口、耕地、林地矛盾突出、科技投入明显不足等诸多问题。
李月丛许清海王泽民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生态恢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