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桂兰

作品数:66 被引量:34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中毒
  • 33篇苯中毒
  • 15篇基因
  • 15篇
  • 14篇慢性
  • 14篇慢性苯中毒
  • 12篇细胞
  • 10篇多态
  • 10篇易感性
  • 10篇染色
  • 10篇染色体
  • 9篇遗传易感
  • 9篇遗传易感性
  • 9篇易感
  • 9篇加合物
  • 8篇多态性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致癌
  • 7篇染色体畸变

机构

  • 3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1篇中国预防医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青岛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纽约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天津市第三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南省职业病...
  • 1篇天津市劳动卫...
  • 1篇成都市卫生防...
  • 1篇开封市疾病预...
  • 1篇江西省劳动卫...
  • 1篇重庆市卫生防...
  • 1篇天津市职业病...
  • 1篇癌症研究所

作者

  • 66篇李桂兰
  • 39篇尹松年
  • 23篇邢彩虹
  • 14篇陈艳
  • 12篇常平
  • 12篇纪之莹
  • 11篇戴宇飞
  • 11篇许建宁
  • 8篇高耘
  • 8篇罗玉姝
  • 7篇郭卫红
  • 5篇吴春玲
  • 5篇王全凯
  • 4篇杨敏
  • 4篇王雅文
  • 3篇张林林
  • 3篇王春光
  • 3篇李凌凛
  • 3篇黄慧隆
  • 3篇田昊渊

传媒

  • 23篇卫生研究
  • 16篇中华劳动卫生...
  • 5篇卫生毒理学杂...
  • 4篇毒理学杂志
  • 3篇国外医学(卫...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工业毒理...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监督...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6
  • 5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苯中毒研究半个世纪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6
1999年
尹松年李桂兰
关键词:苯中毒白血病
苯及其代谢产物在小鼠骨髓中形成DNA加合物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 观察苯及其主要代谢产物苯酚、氢醌、苯醌及苯酚和氢醌联合染毒在小鼠骨髓中形成的 D N A 加合物及其髓性毒性。方法 改进的32 P 后标记方法。结果 苯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均能在小鼠骨髓细胞中形成至少1 种 D N A 加合物,相对加合物水平从0 .85 ×10 - 8 ~6 .78 ×10 - 8 不等。骨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单独染苯酚或氢醌,对小鼠骨髓细胞均没有抑制作用,但二者联合染毒对小鼠却表现出增强的髓性毒作用。结论 苯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均能在小鼠骨髓细胞中形成 D N A 加合物,苯的代谢产物形成的 D N A 加合物与髓性毒性有关。
常平戴宇飞李桂兰
关键词:代谢产物DNA加合物
苯白血病临床特征的分析与评价被引量:3
1998年
苯白血病临床特征的分析与评价张西川李桂兰1叶培正2王跃祖3张万友4尹松年1(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郑州450052)为探讨苯白血病的临床特征与分析评价方法,我们将1979年全国苯作业普查,1982年苯白血病队列调查,病例配对调查及河南省1972~1...
张西川李桂兰叶培正王跃祖张万友尹松年
关键词:苯中毒苯白血病
苯中毒与白血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苯与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欧美、土耳其及美国均有报道,土耳其AKsoy等报告制鞋工约28500人中发现34例白血病,估计超过一般人群的2倍。但无实际的发病率。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美国RinsKy等于1981年报告的队列研究,他应用7例白血病及很有限的接触苯浓度资料,用数学模式进行了推算。
尹松年李桂兰
关键词:苯白血病苯中毒加合物队列研究数学模式骨髓微循环
修复基因XRCC1、XPD和XRCC3多态性与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XRCC1、XPD、XRCC3基因多态性与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关系。方法以确诊并已脱离苯作业的80名慢性苯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接苯的62名苯作业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XRCC1 C26304T(Arg194Trp)、G27466A(Arg280His)、G28152A(Arg399Gln)、G36189A(Gln632Gln)和XPD C22541A(Arg156Arg)、C23591T(Asp312Asn)、A35931C(Lys751Gln)以及XRCC3 C18067T(Thr241Met)位点的多态性,采用细胞阻滞微核试验和碱性彗星试验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检测DNA修复能力。结果携带XPD35931 AC+CC变异基因型的个体、携带XPCC318067C/T变异基因型的个体均比携带相应野生基因型个体的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强。
许建宁杨敏黄慧隆王全凯王雅文李桂兰
关键词:苯中毒DNA修复能力
苯中毒恒河猴骨髓细胞DNA代谢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报道苯中毒猴骨髓细胞[~3H)-TdR掺入实验和骨髓细胞DNA聚合酶活性测定。亚慢性染毒后结果表明,苯对DNA聚合酶活性及外周血细胞均无显著影响,文章讨论其结果可能与猴的代谢特性有关。
李桂兰尹松年黄铁林李来玉谢文桂樊建康梁华
关键词:苯中毒骨髓细胞DNA代谢恒河猴
慢性苯中毒患者血细胞恢复状况的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慢性苯中毒患者脱离苯接触后血细胞恢复状况并筛出高危个体。方法对47名慢性苯中毒患者血常规检查作为当前血细胞数,同时搜集确诊时血细胞数、以往职业史、中毒史等相关信息。以诊断标准(GBZ68—2002)血细胞数为准,当前血细胞数高于标准视为恢复,反之视为未恢复。结果47例患者整体上当前6种血细胞数较确诊时均有明显恢复(P<0.05);个例分析仍有16例(34.0%)血细胞数未恢复,其中与白血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血细胞未恢复患者仍有13例(27.7%)。结论苯中毒患者脱离苯接触17年后27.7%的患者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仍与诊断时相当,甚至更低,本文定义为苯致血液癌症易感人群中的高危个体。
田昊渊牛心华刘莲翠邢彩虹李桂兰
关键词:慢性苯中毒血细胞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被引量:31
2000年
目的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研究苯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将接苯工人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测定当时 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8hTWA)分组。观察指标包括DNA断裂分级 (将DNA断裂损伤细胞按其损伤程度分级 )及DNA彗星尾长 (彗头末端到彗尾的长度 )。结果 接苯工人DNA断裂程度及DNA彗星尾长 [lg(尾长 +1) ]两个参数 ,接苯组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 8hTWA浓度计算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并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结论 彗星试验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苯引起的人类淋巴细胞DNA损伤 ,提示对于检测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可能是一有用工具。
邢彩虹李桂兰李玉英曲青山常平穆瑞东王援相尹松年
关键词:彗星试验DNA损伤淋巴细胞苯中毒
谷胱甘肽转移酶T1基因型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方法对 3 5例苯中毒病例、44例苯作业工人及 2 6例正常对照组的GSTT1的基因型进行了检测。结果 苯中毒患者组GSTT1缺失基因型频率为 60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46 15 %和苯作业工人组的 40 91% ,但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GSTT1基因多态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无关。但由于例数不多 。
陈艳吴春玲戴宇飞邢彩虹李桂兰
关键词:苯中毒GSTT1遗传易感性聚合酶链反应
接苯人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9年
李桂兰吴春玲尹松年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苯中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