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山 作品数:16 被引量:46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中磷酸盐化的制约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011年 富钴结壳是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一种自生壳状沉积物。大洋富钴结壳老壳层在形成后或形成期间曾遭受不同时代的磷酸盐化(Hein J R等,1993),形成多层磷酸盐化壳层。前人关于磷酸盐化作用对富钴结壳的影响多有论著,但主要涉及矿物成分、化学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Koschinsky A等,1997;Jeong K S等, 李江山 石学法 刘季花 任向文关键词:西太平洋 壳层 结构构造 矿物成分 海洋铁锰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海洋铁锰沉积物根据成因的不同可分为水成、成岩和热液三种类型.本次研究利用ICP-MS方法分析了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水成型和成岩型铁锰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并与具有代表性的热液铁锰沉积物进行比较,以研究稀土元素在这三种海洋铁锰沉... 李江山 方念乔 张振国 李慧勇 马洪关键词: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富钴结壳界面双电层成矿模型 2010年 富钴结壳是潜在的一种海底矿产资源,主要赋存在海底正地形上,分为埋藏型和裸露型,前者被沉积物覆盖,后者则直接暴露于海水。富钴结壳的发育与水岩界面处发生的物质交换过程密切相关。当前,针对富钴结壳的发育过程,主要有胶体化学模型(Koschinsky et al.,1995)、多组分-多阶段物理化学成矿模型(何高文等,2001) 崔迎春 石学法 刘季花 李江山 刘晨光关键词:富钴结壳 成矿模型 海底矿产资源 物理化学 化学模型 发育过程 富钴结壳显微构造与元素含量:基于中太平洋MHD79样品的研究 被引量:8 2007年 富钴结壳的壳层在形成过程中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结构构造与物质成分的差异。选取采自中太平洋海山、具有多层构造的富钴结壳(样品号MHD79)进行分析。观察到其下部磷酸盐化壳层和上部未磷酸盐化壳层各有3层,即致密层、较致密层和疏松层,且其发育顺序呈镜像关系。元素化学分析显示:Sr、Pb含量由下到上表现为由高到低再到高,同样呈镜像分布,指示结壳生长过程中,古海洋生产力由高逐渐降低,又逐渐升高。在受强烈磷酸盐化作用影响的壳层中,由致密到疏松,其渗透性由弱到强,导致磷酸盐化由弱到强。在未受强烈磷酸盐化影响的壳层中,S i、A l、Ti、V元素含量与结壳显微构造的疏松或致密相关性不强,而是主要受控于结壳中包含的碎屑成分含量。由老到新S i、A l、Ti、V含量逐渐增加,可能是由于随着MH海山逐渐靠近亚洲大陆及青藏高原逐渐隆起,陆源物质供应逐渐增加的结果。 李江山 方念乔 丁旋 张振国 吴长航关键词:中太平洋 富钴结壳 显微构造 超慢速扩张洋脊:海洋地学研究新领域 被引量:3 2007年 超慢速扩张洋脊是近年发现的全球大洋中脊系统中一个新的类型,以低扩张速率、微弱的火山作用和缺乏转换断层为特征。阐述了超慢速扩张洋脊的特征及地理分布,简要介绍了美国、德国、丹麦、俄罗斯等国家对超慢速扩张洋脊的研究与探索以及国内研究现状。 张振国 方念乔 高莲凤 李江山 桂宝玲关键词:大洋中脊 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生长过程与新生代海洋演化关系 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Os同位素地层学方法结合钴含量经验公式,确定了分布于太平洋海山的两个富钴结壳的生长年龄,其中MHD79自距今75Ma开始生长,经历了4次生长间断,分别在63~59,51—42,38~33和25~11Ma.MP3D10推测于距今62Ma以前开始生长,其间经历了5次生长间断,分别在62~59,51~40,38~33,23~11和8—4Ma.通过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ODP144航次以及中太平洋海山的结壳CD29.2,N5E.06和N1.15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它们比较一致的5个生长与间断时期与新生代海洋演化过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古新世碳同位素最高期(PCIM)全球海洋生产力上升,刺激了海山结壳的生长,富钴结壳的第一个生长间断(Ⅰ)结束.古新世一始新世最暖期(PETM),虽然海水的垂直交换减弱,但强烈的陆地化学风化致使大量的陆源营养物质输入,生物生产率上升,没有发生结壳的生长间断.而早始新世气候最佳期(EECO)距今52—50Ma,两极温暖,纬向温度梯度小,风驱海洋循环及上升流活动微弱,陆地风化作用亦减弱,开放大洋的生物生产力下降,富钴结壳再次出现生长间断(Ⅱ).中始新世早期.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变冷过程,海洋循环和上升流活动增强导致的生物生产力上升,并由此造成水成成因元素Fe,Mn和Co及生物成因元素Cu和Zn含量增加,是研究区最有利于富钴结壳生长的阶段(生长期Ⅲ,Ⅳ),其间的间断期Ⅲ对应于始新世.渐新世界线,推测与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的全球气候转型、天体撞击事件有关.中新世早至中期研究区富钴结壳经历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生长间断(间断期Ⅳ),推测与中新世早期短暂的气候回暖,南极底流的暂时退缩有关.其后南极冰盖扩展,底层水环流增强,大洋肥力增加,一度中断的结壳于中新世晚期又继续生长(生� 丁旋 高莲凤 方念乔 屈文俊 刘坚 李江山关键词:富钴结壳 新生代 海洋演化 中太平洋富钴结壳不同壳层He,Ar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 2012年 对中太平洋MH海山富钴结壳不同壳层样品的稀有气体同位素丰度与组成测定结果表明:富钴结壳中He同位素组成类似于深海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宇宙尘,其3He含量由老到新呈现基本稳定的特征,但在8Ma时3He含量明显增加,是其他样品的4~5倍,与深海沉积物中3He含量在8Ma达到最大值相吻合.在未磷酸盐化壳层中,D4、D5、D7的3He/4He比值也与深海沉积物的3He/4He比值(n×102Ra)相当.磷酸盐化壳层中3He/4He比值相对较低,是由于磷酸盐化过程中生成的碳氟磷灰石中富集4He而贫3He,从而引起磷酸盐化壳层中4He含量明显增加,导致磷酸盐化壳层3He/4He比值降低.结壳中结构相对疏松的壳层有利于对Ar的吸附,大部分Ar可能是在结壳生长过程中从周围海水中直接吸附到结壳中的. 李江山 方念乔 石学法 任向文 刘季花 崔迎春关键词:中太平洋 富钴结壳 HE同位素 AR同位素 中太平洋富钴结壳的Os同位素定年与结壳生长间断 被引量:10 2008年 准确测定富钴结壳的生长年代和间断迄今仍为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制约着对结壳的成因、发育过程与控制因素、区域构造古海洋学背景等的研究.选取中太平洋海山具有清晰多层构造的一个富钴结壳进行逐层采样分析,综合运用Co通量定年法、与海水187Os/188Os演化曲线对比定年法、钙质超微化石地层划分等多种年代学方法,确定该富钴结壳的初始生长年龄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约75~80Ma),并发现早古新世、中始新世、晚始新世、早-中中新世等4个时段不等的间断期,为该区结壳发育过程及其所揭示的古海洋环境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时代背景. 李江山 方念乔 屈文俊 丁旋 高莲凤 吴长航 张振国关键词:中太平洋 富钴结壳 富钴结壳界面双电层成矿模型 @@富钴结壳是潜在的一种海底矿产资源,主要赋存在海底正地形上,分为埋藏型和裸露型,前者被沉积物覆盖,后者则直接暴露于海水。富钴结壳的发育与水岩界面处发生的物质交换过程密切相关。 崔迎春 石学法 刘季花 李江山 刘晨光关键词:富钴结壳 海底矿产 文献传递 东经90°海岭远洋沉积物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4 2007年 对东经90°海岭北部ODP758站位远洋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得到了3.6Ma以来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变化曲线,得出在3.6~2.8Ma之间,非碳酸盐组分的粒度以2bLm为主;2.8Ma至今,粒度增大至3μm左右,并且比较稳定地保持增大趋势的结论,这与南亚冬季风的爆发和加强密切相关。印证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州季风的影响。 张振国 方念乔 李文宝 李江山 桂宝玲 崔莹关键词:粒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