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玉

作品数:24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城乡
  • 5篇城市
  • 3篇生态
  • 3篇统筹
  • 3篇主义
  • 3篇城乡融合
  • 2篇地产
  • 2篇商业地产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当家做主
  • 1篇地产发展
  • 1篇地产市场
  • 1篇新民主主义
  • 1篇新民主主义革...
  • 1篇新民主主义革...
  • 1篇休闲
  • 1篇休闲时代
  • 1篇一体化
  • 1篇意蕴
  • 1篇约束力

机构

  • 20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20篇李红玉
  • 1篇苏红键
  • 1篇傅崇兰
  • 1篇魏后凯
  • 1篇陈洪波
  • 1篇王蕾
  • 1篇左娟娟

传媒

  • 4篇城市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时事报告
  • 2篇城市与环境研...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经济纵横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开发研究
  • 1篇旅游学刊
  • 1篇社会科学管理...
  • 1篇中国建设信息
  • 1篇人民周刊
  • 1篇国家治理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乡融合型城镇化——中国新型城镇战略模式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为了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国采取了近半个世纪的城乡二元分割、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镇化模式,在此模式下,中国的城镇化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分割、城镇化水平低、进程缓慢等特点,由此造成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城乡间要素流动受阻,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公平都处于较低水平。近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国力显著增强,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整体战略转型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以城乡融合型城镇化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这一新时期战略转型的核心内容。
李红玉
关键词: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均等化
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难题破解——以陕西省铜川市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资源型城市为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资源开采量逐渐减少、经济增长动力日趋减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步入新发展阶段,传统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日渐式微,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存量,开发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增量,转换新旧动能,是资源型城市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陈洪波李红玉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研究被引量:20
2020年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城乡结合思想和李比希的农业化学理论等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思想启示。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状况,深入分析西欧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局限性,前瞻性地作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展望,并全面地论述了实现城乡融合的内在机理和一般路径,从而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李红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城乡融合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探析被引量:6
2016年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革命和城市化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历史背景,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和李比希的农业化学思想是其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构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其辩证思想包含城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和否定之否定关系,其最终指向和归宿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乡融合发展包含城乡混沌一体、城乡二元对立和城乡融合三个阶段。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中社会分工是直接动因,而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需要三个前提条件,即丰富的物质文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李红玉梁尚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城乡对立城乡融合
城市内涝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2013年
城市是现代生产要素和非农人口高度聚集的空间组织形态,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城市的意义在于其因高度聚集和高效运行而带来的集聚和辐射效应,近年,随着近年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的集聚度越来越高,空间扩张不断加剧,
李红玉
关键词:城市内涝生态系统
习近平关于守正创新重要论述的内在意蕴被引量:3
2022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守正与创新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守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守正。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相统一,是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是新时代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
李红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央商务区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的思路与建议被引量:2
2021年
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是实现“双循环”的重要保障。中央商务区作为城市经济核心区域,是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的重要抓手,而“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是中央商务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央商务区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具有区位条件优良、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突出、文化兼容并包以及政策保障有力五个方面的主要优势。中央商务区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应高度重视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文与语言差异以及制度环境和技术标准兼容性差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央商务区应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的前沿阵地和核心节点,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商务服务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央商务区应具体从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扎实做好高端金融商务服务对接、加快增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以及强化中央商务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四个方面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
李红玉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
选题21:中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003年
一、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城市世纪".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人居二"都将城市化和高科技发展并列,作为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两大课题,予以高度关注.中国政府已将城镇化列入"十五"计划.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问题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傅崇兰李红玉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城乡一体化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超(特)大城市功能疏解思路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笔者分析了我国超大和特大城市功能特征和功能疏解面临的问题、治理模式及未来趋势,在梳理了美国、日本等国家超(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模式和思路之后,认为我国超(特)大城市功能疏解应以去功能化、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模式,去功能化和空间结构优化要与人口治理紧密结合。由此提出适合我国超(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原则和思路,为我国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研究探索。
李红玉
休闲经济时代的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被引量:16
2006年
李红玉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资源分类休闲时代经济增长模式旅游城市经济增长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