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远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京剧
  • 2篇九经
  • 2篇关键词
  • 2篇放逐
  • 2篇《徐九经升官...
  • 2篇《膏药章》
  • 1篇的士
  • 1篇雕龙
  • 1篇新语
  • 1篇形式主义
  • 1篇演员
  • 1篇元典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世说新语
  • 1篇秦汉
  • 1篇秦汉时期
  • 1篇人化
  • 1篇轴心期
  • 1篇主义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李远
  • 4篇李建中

传媒

  • 3篇长江文艺评论
  • 1篇江汉论坛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理论与当代
  • 1篇文化与诗学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愿长大——论六一儿童节的成人化
2018年
不知从何时起,每年的六月一日,都会突然冒出许许多多的'超龄大儿童',集体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出'今天是我的节日'的呼喊,晒出自己童年时期的照片,购买童年时期的玩具和零食,似乎这样就能捡回遗失多年的天真烂漫。儿童节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成年人的集体狂欢,可是,在一年中,除六一儿童节外的其他时间里,这些'超龄大儿童'却又消失不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李远
关键词:六一国际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成人化
索源·返场·应用——探求中国文化的方法与路径
2016年
中国文化是轴心期以来唯一一个仍然继续发展繁荣的文化,有着生生不息的活力。如何把握和理解其中奥义之所在,李建中先生的《中国文化:元典与要义》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李远
关键词:中国文化轴心期元典
化丑为美:京剧名丑朱世慧的粉墨人生——朱世慧访谈录被引量:1
2017年
一、演艺经历李远、陈晓宇(以下简称李、陈):当初戏曲学校来您所在的华中里小学挑选演员,您当时就对戏曲这方面感兴趣,还是受到家里的影响进而走上戏曲表演的道路呢?朱世慧(以下简称朱):我常跟青年人说,干一行得爱一行,不热爱它你就干不好它。我受家庭熏陶,我的父母爱戏。
李远陈晓宇朱世慧
关键词:《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
朱世慧京剧艺术综论
2017年
朱世慧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由他主演的《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膏药章》《法门众生相》等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剧目。他功底扎实,一半学老生,受教于麟派老生陈鹤峰先生,深得麒派艺术的精髓;一半学丑角,受教于丑角教师张啸庄;他转益多师,还曾受到李四广、艾世菊、孙正阳等老师的指导与传授。他的表演兼具丑行与生行的气质,《中国京剧史》称'朱世慧为当代文丑挑梁第一人……
陈晓宇李远
关键词:京剧艺术《膏药章》京剧演员《徐九经升官记》
放逐与重塑:论"力"与文学的关系
2019年
中华元典关键词“力”与文学的关系,经历了从“放逐”到“重塑”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力”与文学的距离是不同的。秦汉时期,“力”作为“劳力”概念出现在文化元典之中,“语德不语力”、“以力制力”的思想以及中国礼乐文化的传统,使得"力”遭到文学的放逐。
李建中李远
关键词:文学放逐秦汉时期礼乐文化关键词
放逐与重塑:论“力”与文学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中华元典关键词"力"与文学的关系,经历了从"放逐"到"重塑"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力"与文学的距离是不同的。秦汉时期,"力"作为"劳力"概念出现在文化元典之中,"语德不语力"、"以力制力"的思想以及中国礼乐文化的传统,使得"力"遭到文学的放逐;魏晋以后,"力"开始与其它概念合用,完成对诗文的品评;唐宋以来,"力"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批评术语运用在文学批评当中;至近代则兴起"尚力"的风潮。"力"在文学批评中地位的变化,与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息息相关。"力"区分了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为文学的多元审美提供了基础;"个力"意识的崛起使得作家主体得以凸显,逐渐形成了专业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群体。对"力"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与文学发展阶段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探讨"力"关键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及语用,可以为中华元典关键词研究提供"历史坐标性"这一新的阐释路径及方法。
李建中李远
关键词:文学自觉
论魏晋时期的士僧合流——以《世说新语》为中心
2018年
魏晋时期,士僧互动交流十分频繁,而这种互动在《世说新语》中尤为突出。老庄玄学与佛学的相互融合为士僧合流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魏晋时期一大批杰出的士大夫和僧人的出现,为魏晋时期的士僧合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世说新语》中涉及有关佛教义理诠释和士僧交流的内容体现出:在魏晋时期思想活跃、学术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名士和名僧分别代表了魏晋思想的两大主流思潮,士僧合流初步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以佛道思想为辅翼的思想格局,从而也确立了后世文人的处世规范。
李远
关键词:魏晋名士名僧
论“陌生化”和“象征化”的异同
2017年
"陌生化"作为形式主义的一面旗帜,与中国传统的"象征化"手法有着相似之处,即通过认知——陌生——认知的过程,完成其对事物的"陌生化"和"象征化"。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陌生化"和"象征化"具有不同的特质,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和影响。陌生化的"一次性"与"时效性"特征导致其无法长时间对某个事物产生稳定的影响,而象征化通过不断重复和循环,最终获得了一种稳定性。作为两种重要的艺术手法,"陌生化"和"象征化"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运用空间。
李建中李远
关键词:形式主义
博雅:中华美育关键词——以《文心雕龙》为中心被引量:2
2019年
"博雅"是中华美育的核心关键词,博者大通,雅者正也,刘勰的"博雅"观是博观雅正,集中体现于《文心雕龙》一书。刘勰提出"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通过"六观"之法,建立起对文学文本全面客观的认识。其思想对同时期的书画理论及艺术审美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当下培养通识型人才提供了思想资源。刘勰以具有"雅正"特点的儒家经典作为"博观"的对象,将"悦读"经典的理念贯穿其中,在情、智、行三个方面对阅读者产生影响。通过"博观"和"悦读"经典,培养具有君子人格和自由精神的大通之才,这是中华美育的目标和追求,与西方博雅教育理念亦有契合之处。
李建中李远
关键词:文心雕龙君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