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无创的冠心病检查方法——ST/HR斜率法
- 2022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如何早期及时地诊断冠心病显得尤为重要。ST/HR斜率法是在运动试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无创的新方法,可有效、便捷地诊断冠心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优于传统运动试验的ST段压低标准,尤其对于中青年人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对ST/HR斜率法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 石秋月常静李永安李鑫陈杰
- 关键词:冠心病
- 重组腺病毒Ad-shRNA-NgR在大鼠缺血脑组织的转染效率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索用于RNA干扰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NgR转染大鼠缺血脑组织的适宜滴度。方法将低、中、高3种不同滴度(7.90×109、1.58×1010、3.16×1010pfu/ml)的重组腺病毒通过立体定位手术注射到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n=10)脑缺血区,于术后48 h和1周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强度并估算转染效率,通过HE染色检测炎性反应。结果中滴度和高滴度注射组大鼠脑组织腺病毒转染效率相似,为60%~70%,明显高于低滴度注射组(P<0.01)。在各组脑组织切片中,仅高滴度注射组有明显炎症反应,血管周围可见淋巴和巨噬细胞浸润。结论中等滴度(1.58×1010pfu/ml)的腺病毒能高效、稳定、低毒地转染大鼠缺血脑组织,推荐用于脑缺血基因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
- 吴小慧秦新月王敬张沁丽李鑫
- 关键词:转染生物学标记药理学
- 以冷凝集素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1例
- 2020年
- 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又称为冷凝集素病,是由冷抗体引起的以自身反应性红细胞凝集,及寒冷诱导因素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栓塞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发病率低,尤其是较严重的冷凝集素综合征,临床上比较罕见。冷凝集素综合征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病因不明,后者多见于淋巴瘤、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等。现对我院收治的以冷凝集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1例报道如下,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
- 李鑫阙文君余泽波
- 关键词:冷凝集素综合征淋巴瘤血浆置换
- 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9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包括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rigid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上尿路结石且接受腔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孤立肾、马蹄肾以及术前已出现尿脓毒血症或诊断为肾积脓、脓肾的患者。分别收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2 032例,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1 781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625例,其中分别发生尿脓毒血症123例、98例、37例;发生率分别为6.05%、5.50%、5.92%。未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为病例组。首先将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与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尿常规(OR95%CI=2.008~7.584)、尿培养(OR95%CI=1.496~3.489)、结石大小(OR95%CI=1.811~5.420)与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尿常规(OR95%CI=1.602~6.776)、尿培养(OR95%CI=2.659~7.924)与输尿管硬镜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尿培养(OR95%CI=1.739~12.770)输尿管软镜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术前已存在尿路感染是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发生尿脓毒血症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在PCNL中,结石大小也是尿脓毒血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李鑫何云锋吴小候唐伟尹志康陈刚刘航
-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软镜输尿管硬镜腔内泌尿外科尿脓毒血症上尿路结石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该院收治的370例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等离子电切组),12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激光切除组),90例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剜除术(激光剜除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信息、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评分(IIEF-5)、术前术后射精功能评分(CIPE),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激光切除组包膜穿孔、尿失禁的发生率最少,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IPSS、QOL分数、Qmax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IIEF-5、CIP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IIEF-5、CIPE得分、逆行射精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留置尿管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包膜穿孔与术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仅发现术中包膜穿孔与术后发生性功能障碍密切相关(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均有确切效果,但对患者性功能均有一定影响,其中激光切除术对患者性功能影响较小,行激光剜除术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行其他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包膜穿孔是患者术后发生性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
- 李鑫王传麟谭劲偲何云锋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性功能障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优化重症外科监护室术后患者用血结构的探索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索输血科优化重症外科监护室对术后患者用血结构的实践。方法以重症外科监护室为试点,细化各血液成分的发放标准,以专人发血加强发血审核,每月抽查合理用血病历,对临床合理用血进行监管和指导,分析2015和2016年数据,比较加强监管前后用血结构的变化。结果与2015年比较,2016年重症外科监护室患者输血比例下降3.92%(P〈0.01),用血总量、血浆用量占全院用量的比例分别下降1.9%(P〈0.01)和4.8%(P〈0.01);红细胞和冷沉淀用量占全院用量的比例分别上升1.3%(P〈0.01),2.4%(P〈0.01);用血结构分析可见,普通冰冻血浆用量占该科室用血总量的比例下降21.6%(P〈0.01),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红细胞用量占该科室用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上升4.9%(P〈0.01)、8.7%(P〈0.01)和7.8%(P〈0.01)。结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监管和指导是行之有效的,可优化临床用血结构,提高血液合理使用率。
- 杨晓亮谭兵李鑫阙文君余泽波
- 关键词:术后患者合理用血
- 缩短临床领取新鲜冰冻血浆等待时间在患者血液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缩短临床领取新鲜冰冻血浆(FFP)等待时间在患者血液管理(PBM)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FFP输注治疗的497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整改措施的实施进程,将研究对象分为初步整改阶段组(n=2303,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8月),持续整改阶段组(n=2048,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11月),对照组(n=623,未实施相关整改措施,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4月至5月)。通过调查对照组和初步整改阶段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FFP领取环节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制定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的初步和持续整改措施。统计各组临床领取FFP的平均等待时间,以及初步整改阶段组和持续整改阶段组的预解冻FFP报废率和出库时间。3组临床领取FFP平均等待时间的总体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两比较的检验水准校正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初步整改阶段组与持续整改阶段组的预解冻FFP报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①本研究中,持续整改阶段组、初步整改阶段组、对照组的全院临床领取FFP中位等待时间分别为8.0 min(5.0~14.8 min)、11.0 min(4.0~18.0 min)、19.0 min(16.0~23.0 min),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862,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持续整改阶段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51,P<0.001;Z=-15.986,P<0.001)。3组的危重患者科室临床领取FFP中位等待时间分别为8.0 min(5.0~13.0 min)、11.5 min(4.0~17.0 min)、20.0 min(17.0~23.0 min),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78,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持续整改阶段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225,P<0.001;Z=-12.602,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与持续整改阶段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176,P=0.030)。②初步整改阶段组预解冻
- 杨晓亮徐丹丹李鑫阙文君谭兵余泽波
- 关键词: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报废率
- 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37
- 2021年
-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对85645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率为0.37%(313/85645),特异性抗体201例(64.22%),其中Rh系统患者最多,达121例(38.67%)。针对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外科(0.53%)显著高于内科(0.25%)与妇产科(0.36%)(P<0.05);女性(0.43%)高于男性(0.27%)(P<0.05);有输血、妊娠史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必要常规开展除ABO和RhD以外抗原(尤其是RhE抗原)的检测及其同型输注,以减少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进一步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 詹廷西王静徐丹丹李鑫孙静余泽波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RH血型输血
- 区域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立与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建立区域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成立区域献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组,分2个阶段(2019年1~6月和7~12月)建立和完善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通过对比分析2个阶段不良反应分类和严重程度分级准确率、单位报告及时率和不良反应各要素的报告率评价区域性监测体系的监测标准的适用性、报告途径的适用性和监测体系运行效果,通过2个阶段报告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各类不良反应例数分析监测效果。结果第1阶段和第2阶段,各有7家和17家采供血机构加入了区域工作组。第1阶段报告献血不良反应565例,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准确率为72.04%(407/565),报告及时率为80.95%(34/42),献血者性别、献血类型、献血地点、献血组织方式以及献血不良反应表现、类型、严重程度分级和相关性等要素报告率达到99%以上;献血不良反应处置等相关信息报告率低于20%。第2阶段报告献血不良反应1098例,分类准确率为94.54%(1 038/1 098),报告及时率为96.08%(98/102),献血者性别、献血类型、献血地点、献血组织方式以及献血不良反应表现、类型、严重程度分级和相关性等要素报告率达97%以上;献血不良反应处置等相关要素报告率有所提高,但报告率仍然低于30%,献血不良反应回访相关要素报告率低于20%。报告献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87%,第2阶段报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3%(1 098/118 565),高于第1阶段的0.77%(565/73 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两阶段的发展,基本建立了重庆市区域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 001-2019)作为监测标准和"血液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报告途径适用于本区域监测体系,报告要素需要进行分级管理。
- 杨俊鸿李鑫胡文杰杨培黄霞何涛
- 关键词:献血不良反应
- 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 2024年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引起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潴钠排钾、体液容量增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受抑制,以高血压、低血钾、高醛固酮、低肾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原因之一,在高血压人群中占5%~13%。
- 李鑫常静毛敏
-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继发性高血压临床症候群栓塞术治疗超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