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开
- 作品数:25 被引量:40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主要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变化被引量:5
- 2012年
- 培育和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是城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科学评估城市旅游功能强度对于促进城市功能旅游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科学决策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城市作为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中转地功能的角度构建了测度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地区36个主要城市的旅游功能强度进行了评估,讨论了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主导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城市旅游转型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杨传开汪宇明杨牡丹
- 关键词:中国主要城市
- 基于人—地关系的长三角中心城市人居环境评价被引量:10
- 2013年
-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构建自然—社会系统指标体系,对2000年、2005年、2007年和2010年长三角25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人—地关系协调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自然系统得分差异相对较小,社会系统得分差异相对较大;②自然系统的稳定态减轻了社会系统的差异特征,使综合得分差异相对缩小,但仍然较大;③大部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处于一般协调,人—地协调度呈"橄榄状"分布;④人居环境质量得分呈现等级性特征,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较高,而宿迁、淮安等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排名靠后。
- 李陈杨传开张凡
- 关键词: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协调度人居环境质量
-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格局演变及其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被引量:87
- 2015年
-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多种指标和方法研究了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格局演变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际迁入和迁出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均呈分散化态势,迁入迁出重心均向北向东偏移,迁入地由广东省"一枝独秀"向多极化演变,安徽、四川、河南、湖南成为新的四大迁出地。利用净迁移流构建的省际人口迁移网络,表现出紧凑化和均衡化趋势;迁移流仍然是从中西部地区指向东部地区,但新增加迁移流集中指向长三角、京津以及福建。综合考虑省际人口迁移强度和方向,可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净流入型活跃区、平衡型活跃区、净流出型活跃区以及非活跃区四种类型。省际迁移改变了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城乡人口结构,通过不同模式促进了城镇化率的提高和省际差异的缩小,对2000-2010年全国城镇化率增加的贡献占到了18.13%。
- 杨传开宁越敏
- 关键词:城镇化
- 中国农民进城定居的意愿与影响因素——基于CGSS2010的分析被引量:43
- 2017年
-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因此农民城镇化意愿备受关注。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民进城定居意愿和对不同等级城镇的选择偏好,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民进城定居意愿较弱,且大多倾向于在县城或小城镇而非地级及以上城市定居。农民的进城意愿和城市偏好存在着显著的地理空间异质性。来自于同一村庄的农民,其进城意愿和对不同等级城镇的偏好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影响农民进城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人力资本禀赋、家庭人口结构、物质资本存量、城乡联系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是农民选择到小城镇而非地级及以上城市定居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提高农民人力资本和家庭收入,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 杨传开刘晔徐伟宁越敏
- 关键词:乡城迁移定居意愿农民
- 大都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研究——以上海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大都市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大都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是公共服务理论介入大都市旅游发展战略管理的前沿性命题,也是都市旅游研究中的开拓性命题,对于深化我国公共服务的理论研究,促进我国大都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上海为例,就我国大都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的优化对策,以期为我国大都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蔡萌杨传开
- 关键词:旅游公共服务大都市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病治理被引量:13
- 2014年
- 城市是人口和财富的集聚地,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病正在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对城市病重新解读,指出城市病是城市发展的固有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对于城市病的治理,应以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引领,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同时从时间、空间、社会3个维度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突破。
- 杨传开李陈
- 关键词:城市病城市问题新型城镇化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就地城镇化发展机制与路径被引量:16
- 2016年
- 县域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推动县域城镇化不仅能够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因而县域城镇化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县内人口流动所推动的农民就地城镇化也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县域就地城镇化依然存在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必须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和避免社会冲突。
- 李健杨传开宁越敏
- 关键词:就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市民化研究--基于淄博市的调研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受户籍制度影响,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并未能享受到与城镇人口同等的待遇,形成了显著的半城镇化。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关键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和生活...
- 杨传开宁越敏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中村外来人口
- 县域就地城镇化基础与路径研究被引量:38
- 2019年
- 县域作为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口回流趋势的增强和县内城乡“双栖型”流动人口的增加,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县域的城镇化发展十分必要。围绕城镇化相关理论,基于县域就地城镇化概念,研究认为:当前的人口流动特征、农民城镇化意愿和国家政策是推进县域就地城镇化的现实基础;而农民城镇化积极性不高、中小城市吸引力薄弱、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突出等则是地方在推进县域就地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未来,可重点从增强农民进城定居能力、关注返乡农民工群体、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引力、适度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培育建设特色小镇等方面加快县域就地城镇化发展。
- 杨传开
- 关键词:就地城镇化县域
-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态势及其新型城镇化路径被引量:26
- 2015年
- 基于山东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分形方法、引力模型、空间探索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研究发现:12010年山东省53.5%的城镇人口集聚于县和县级市,具有明显的县域城镇化特征,同时农民身份转换滞后于其产业转移,半城镇化现象显著;2城镇体系呈位序规模分布,中小规模城市发育较好,大城市发育不足;3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联系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明显,但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薄弱;4城镇化空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了以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分布区及以鲁西、鲁南地区为主的冷点分布区。最后就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 杨传开张凡宁越敏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