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在俊
- 作品数:20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实验动物专项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肿瘤切除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术治疗骶骨脊索瘤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肿瘤切除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术治疗骶骨脊索瘤7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0例,年龄27—79岁。根据术前肿瘤学评估,56例行单纯后路手术,22例行前后联合人路手术;术后分别行化疗、放疗、抑制骨溶解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骶尾部疼痛改善明显。术后病理诊断典型脊索瘤76例,去分化脊索瘤2例。术后均获随访4~85个月,平均40个月。32例于术后3~67个月局部复发,平均复发时间25个月。7例因复发及远处转移分别于术后17、18、22、27、30、33及69个月死亡。结论:肿瘤切除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术是外科治疗骶骨脊索瘤的有效方法。
- 张基深肖建如杨兴海吴志鹏祝倾黄权周振华林在俊
- 关键词:脊索瘤骶骨肿瘤
-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Smad6基因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大块骨缺损的修复是骨科医生最常见的遇见的临床问题。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使骨缺损的修复成为可能。理想的组织工程化骨必需具备以下三要素:种子细胞、细胞因子和支架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
- 林在俊
- 关键词:慢病毒RNA干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 大鼠Smad6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构建大鼠Smad6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中验证其基因沉默效率。方法针对大鼠Smad6基因设计、合成两对Smad6-shRNA干扰序列,并将其重组到pLKO.1质粒载体中。测序验证后在HEK293T细胞内组装慢病毒。最后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通过慢病毒感染将Smad6干扰序列转导到细胞内,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其对Smad6基因的干扰效率。结果成功构建并包装2个大鼠Smad6基因干扰的慢病毒载体和慢病毒。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重组慢病毒感染大鼠BMSC后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2种重组病毒的干扰效率分别达到92.5%和93.4%,Western蛋白印迹法显示Smad6基因被干扰后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出可有效干扰大鼠Smad6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应用提供有效工具。
- 林在俊肖建如罗剑黄权周振华陈素杨兴海吴志鹏
- 关键词:慢病毒RNA干扰基因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在骨科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在骨科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实验组40名学员,采用行为回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40名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员的操作能力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在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理解、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面对患者自信心四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在骨科物理诊断教学中可行性强,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和学员素质,值得提倡和推广。
- 范天奇孟通周磊缪吴军林在俊宋滇文
- 关键词:实习带教
- 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术后复发原因与翻修治疗策略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与翻修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我院2009年01月至2013年12月行翻修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41例,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18例,前路采用钛网植骨/骨水泥加带锁钉板内固定系...
- 杨兴海肖建如宋滇文严望军刘铁龙魏海峰吴志鹏钱明黄权林在俊许炜
- 关键词:颈胸段脊柱原发性肿瘤翻修术外科治疗
- 一种人骨巨细胞瘤小鼠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骨巨细胞瘤(GCT)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目前尚未成功构建人骨巨细胞瘤动物模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骨巨细胞瘤小鼠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是将从人骨巨细胞瘤组织分离培养的原代细胞注射到裸小鼠...
- 肖建如徐乐勤吴志鹏杨兴海周振华黄权林在俊万维矫健蔡小攀陈素许炜祝倾刘铁龙严望军杨诚钱明李珍惜周旺
- 文献传递
- 透明质酸对BMP-2转染的羊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HA)对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腺病毒(Adv-BMP-2)转染的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羊骨髓体外分离、扩增BMSCs,分成5组:转染Adv-BMP-2的BMSCs+HA组(Ⅰ组),转染Adv-BMP-2的BMSCs组(2组),BMSCs+HA组(3组),BMSCs组(4组),转染携带β半乳糖苷酶的腺病毒(Adv-β-gal)的BMSCs组(5组)。采用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分析观测细胞增殖;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以及RT-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骨连接素(ON)和骨涎蛋白(BSP)的mRNA表达。结果①细胞增殖:3 d后各组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1周后第1组和第3组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他组。②ALP活性:3 d后第3组ALP活性明显低于第4、5组,而第1、2组则显著高于第4、5组;7 d后前3组ALP活性较后两组均显著增加,而第1、2组ALP活性增加更为显著。③Col-Ⅰ、ON和BSP的mRNA表达:3 d和7 d后前3组较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结论HA与BMSCs体外复合培养后可促进BMSCs的增殖、增加ALP的活性以及Col-Ⅰ、ON和BSP基因的表达。
- 林在俊朱振安孟凡琳汤亭亭楼觉人戴尅戎
- 关键词:透明质酸骨髓基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细胞分化
- 两种阻断方式对骶骨肿瘤切除术后伤口影响的比较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靶血管栓塞与球囊阻断2种方式对骶骨肿瘤术后患者伤口影响的比较。方法将104例骶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行选择性靶血管栓塞(A组)53例,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B组)51例,其中20例患者术前已经行放、化疗。记录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观察2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肤红肿5例,愈合不佳8例,伤口窦道瘘口2例,皮肤坏死6例;皮肤大面积坏死2例;B组皮肤红肿1例,愈合不佳1例,伤口窦道瘘口1例;2组间比较,B组切口愈合不佳及皮肤坏死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组患者术后0.5、1、2年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例死亡、1例发生骶神经损伤,3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B组术后无死亡,1例发生一过性神经症状,1例发生排尿功能障碍,术后1年左右恢复。结论球囊腹主动脉阻断可有效地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与选择性靶血管栓塞相比对伤口影响更小。
- 孔金海肖辉孙正望许炜刘铁龙宋滇文严望军钱明杨成杨兴海吴志鹏黄权林在俊钟南哲肖建如
- 关键词:骶骨脊椎肿瘤气囊阻塞
- 人肺腺癌干细胞脊柱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
- 2011年
- 目的建立肺癌干细胞脊柱转移裸鼠模型并研究转移机制及特性。方法雄性裸鼠共40只随机分成2组(A组和B组),每组各20只。均采用左心室注射法。A组使用浓度为107/mL的肺癌(A549)细胞悬液100μL,B组使用浓度为104/mL的肺癌干细胞悬液50μL。生物发光成像及X线检查肿瘤转移情况。动物出现死亡或接种后5周为观察终点。结果 A组中4只裸鼠于注射接种术后24 h内死亡,2只于48 h内死亡,共3只裸鼠被证实脊柱成瘤,总体脊柱成瘤率为15%。B组中2只于注射接种术后24 h内死亡,共9只裸鼠被证实脊柱成瘤,总体脊柱成瘤率为45%。结论肺癌干细胞悬液经左心室注射法成功建立肺癌脊柱转移裸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率高,能较好地模拟肺癌细胞经动脉系统转移至脊柱的病理过程。
- 黄权周振华肖建如冯大鹏郑伟吴志鹏杨兴海林在俊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脊椎肿瘤肿瘤干细胞肿瘤转移
- 颈胸段脊柱肿瘤术后复发的翻修治疗与思考
- 目的 探讨颈胸段原发性脊柱肿瘤术后复发翻修治疗的相关问题与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2009年01月至2013年12月行翻修手术治疗的颈胸段脊柱肿瘤41例,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18例,前路采用钛网植骨/骨水泥加带锁钉板内固定系统...
- 杨兴海肖建如严望军宋滇文刘铁龙魏海峰吴志鹏钱明黄权林在俊
- 关键词:颈胸段脊柱原发性肿瘤翻修术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