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艳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狼疮
  • 5篇系统性红斑
  • 5篇系统性红斑狼...
  • 5篇红斑
  • 5篇红斑狼疮
  • 4篇磷酰胺
  • 4篇类风湿
  • 4篇环磷
  • 4篇环磷酰胺
  • 4篇风湿
  • 3篇关节炎
  • 2篇肾炎
  • 2篇羟氯喹
  • 2篇硫酸羟氯喹
  • 2篇氯喹
  • 2篇来氟米特
  • 2篇狼疮性
  • 2篇甲氨蝶呤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机构

  • 14篇九江市第一人...

作者

  • 14篇汤艳华
  • 10篇刘炬
  • 7篇刘玲
  • 4篇江敏
  • 3篇张细凤
  • 3篇李学勇
  • 2篇于乐
  • 1篇郑波
  • 1篇陈来福

传媒

  • 4篇中国当代医药
  • 3篇江西医药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药材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不良反应报道被引量:2
2011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imic lupus erythematosis,SLE)是一种可累多器官、多组织的自身免疫病,其预后与受累脏器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有关。目前在SLE治疗方面有许多新进展,如生物制剂主要是针对SLE病理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运用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等进行阻断,但它毕竟只是阻断某个环节,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国内外仍以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为主。
张细凤刘炬李学勇汤艳华
关键词:环磷酰胺系统性红斑狼疮
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3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应用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以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环磷酰胺加用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环磷酰胺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和补体C3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补体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LN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血清白蛋白和补体C3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减轻肾功能损害,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刘玲汤艳华刘炬
关键词:来氟米特环磷酰胺补体C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肺间质病变1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肺间质病变的发病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7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肺间质病变发病率为16.3%。结论早期确诊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刘炬李学勇张细凤江敏张徐明汤艳华
关键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
硫酸羟氯喹与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硫酸羟氯喹与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90例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5)和B组(n=45)。A组予硫酸羟氯喹治疗,B组予艾拉莫德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G(IgG)、血小板计数(PLT)、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RF、ESR、IgG水平低于A组,PLT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ICAM-1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羟氯喹,艾拉莫德治疗SS效果更好,可降低IgG、RF水平,抑制B细胞活性,提高PLT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刘玲汤艳华刘炬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羟氯喹艾拉莫德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对肾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郑波黎旺时汤艳华
关键词:脑出血甘露醇肾功能
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5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五运六气理论辨证用药,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在第0、4、8、12周进行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评分,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TJC),DAS28评分,RF、血沉、CRP等疾病活动指标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4、8、12周检测疾病活动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两组统计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李学勇刘炬汤艳华陈来福张细凤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五运六气中药治疗
糖链异常表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免疫疾病,发病机制与基因、环境、细胞凋亡清除机制缺陷及免疫功能异常相关。免疫球蛋白(Ig)G通过激活补体进行体液免疫反应,糖基化是免疫系统生物活性调节的中心机制。IgG糖基化水平改变与免疫系统疾病相关,SLE患者中IgG半乳糖化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分析IgG糖基化水平在SLE疾病中的改变,可以为探索疾病发病机制以及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提供新思路。本文旨在探讨糖链异常表达在红斑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江敏于乐梅寒颖汤艳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球蛋白免疫功能
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与硫酸羟氯喹联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与硫酸羟氯喹联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间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治疗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与硫酸羟氯喹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与血脂康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80 d各血脂及其RA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血脂指标水平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以及CRP、DAS28、ESR水平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RA相关指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0 d后,两组患者LDL-C、TC、TG等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现象,采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与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优于甲氨蝶呤与血脂康联用的疗效。
汤艳华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
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分析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6月~2014年7月选取我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作为实验组的治疗方案,小剂量甲氨蝶呤作为对照组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指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临床疗效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指数、类风湿因子滴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各项指标变化的差异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实验组临床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2,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1,P=0.542)。结论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方案可有效地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汤艳华
关键词:来氟米特类风湿关节炎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9月我院收治的5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例数。结果两组治疗24周后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汤艳华江敏刘玲刘炬
关键词:非布司他别嘌醇血尿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