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锐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1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植被
  • 5篇全新世
  • 5篇孢粉
  • 4篇孢粉记录
  • 2篇东亚季风
  • 2篇同位素
  • 2篇气温
  • 2篇湖泊
  • 2篇湖面
  • 2篇季风
  • 2篇古环境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对数正态分布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氮
  • 1篇有机碳同位素
  • 1篇植物
  • 1篇水文
  • 1篇碎屑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河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作者

  • 13篇温锐林
  • 10篇肖举乐
  • 6篇翟大有
  • 5篇许清海
  • 4篇张生瑞
  • 2篇李曼玥
  • 2篇秦小光
  • 2篇李月从
  • 1篇李育
  • 1篇王乃昂
  • 1篇同号文
  • 1篇张振卿
  • 1篇李月丛
  • 1篇庞其清
  • 1篇黄云
  • 1篇袁宝印
  • 1篇司彬
  • 1篇阳小兰
  • 1篇崔琳琳
  • 1篇王旭

传媒

  • 5篇第四纪研究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有机碳同位素及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C3、C4和CAM植物的光合作用方式和有机碳同位素分馏过程,以及温度、光照、大气CO2浓度、水分等因素对碳同位素分馏过程的影响。在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组分与植被类型的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有机碳同位素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针对有机碳同位素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注重实验技术改进和现代过程分析,以便更合理、更准确地将有机碳同位素应用于古环境研究中。
司彬温锐林肖举乐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古环境
内蒙古达里湖全新世有机碳氮同位素记录与环境演变被引量:35
2015年
内蒙古中东部的达里湖为一水文封闭型湖泊,位于现今东亚夏季风的北部边缘区,对区域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本文对达里湖沉积中心提取的岩芯(DL04沉积岩芯)顶部8.5m沉积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15个全岩样品有机质的放射性碳测年结果表明:岩芯顶部8.5m涵盖了过去大约11500年.按约50年分辨率分析的225个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总有机碳/总氮(C/N)原子比值数据以及221个有机碳和有机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3C)数据,详细揭示了全新世东亚夏季风边缘区的水文和生态变化历史.在距今11500 ~ 9800日历年(ca1.aB.P.)期间,所有地球化学指标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指示入湖河流逐渐增强,达里湖开始扩张,水生植物生产率逐渐升高;在9800 ~ 7700cal.aB.P.期间,TOC和TN含量以及C/N比值维持稳定高值,δ13C和δ15N值较小,指示湖泊维持高湖面状态,陆源输入和浮游植物生产率较高;在7700~ 5900cal.aB.P.期间,C/N比值和δ15N维持低值,TOC和TN含量呈现更高值,并且波动变化,δ13C值逐渐增大,表明湖面维持高水平,湖水显著变暖,浮游植物生产率显著升高,流域植被大幅度扩张;在5900 ~ 4850cal.aB.P.期间,TOC和TN含量,C/N比值以及δ13C值显著减小,δ15N值显著增大,暗示地表径流显著减弱,达里湖湖面显著下降,湖泊生产率快速下降;从4850cal.a B.P.开始,TOC和TN含量以及C/N比值呈逐渐减小趋势,δ13C和δ15N值呈逐渐增大趋势,表明湖面逐渐下降,湖水盐度、碱度升高,湖水可能变冷,湖泊生产率逐渐下降,流域植被收缩.全新世东亚夏季风边缘区水文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可能直接或间接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和区域季风降水强度的共同控制.
范佳伟肖举乐温锐林翟大有王旭崔琳琳Shigeru Itoh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全新世
东亚中高纬Heinrich 1事件的表现特征:呼伦湖孢粉记录被引量:2
2019年
Heinrich 1事件是发生于末次冰消期的极端气候突变事件之一,对全球大气环流和陆地生态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对东亚夏季风边缘区最北端呼伦湖 HL08 孔5. 75 m 以上沉积岩芯的 AMS 14C定年技术和 415~275 cm段140个样品的孢粉分析,重建了东亚中高纬地区呼伦湖21500~13000 cal. a B. P.高分辨率植被变化历史,在此基础上揭示了Heinrich 1事件期间呼伦湖区植被响应过程,明确了Heinrich 1事件在东亚中高纬地区的表现特征.结果显示:呼伦湖区Heinrich 1事件发生于16500~15400 cal. a B. P.,以剧烈降温和显著干旱化为表现特征;事件发生期间湖区周围山地发育亚高山草甸,森林植被稀疏;湖盆区域以藜科为主的荒漠草原显著扩张,区域植被盖度降低、生态环境明显恶化;同时,不同植被类型对Heinrich 1事件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别,亚高山草甸和蒿属为主的典型草原较藜科为主的荒漠草原和桦属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响应更为快速、敏感.
张生瑞肖举乐温锐林温锐林黄云李曼玥许清海
关键词:孢粉区域植被
泥河湾古湖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早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被引量:45
2009年
泥河湾盆地位于汾渭裂谷系的东北端,是裂谷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近纪初恒山-大同一带发育软流圈上涌柱,导致岩浆喷发和地壳变薄,距今25~24Ma,阳原-石匣一带开始沉陷形成盆地,北侧出现伸展造山带。受到挤压作用使盆地内地壳缩短并在盆地南侧形成台地。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为盆地沉陷最盛时期,泥河湾古湖形成。距今2.0~0.8Ma,该地区为温和的温带气候环境,有的时段为亚热带气候,同时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风成沉积为盆地土壤提供了丰富矿物质养分,湖泊周边地区动植物繁盛,为早期古人类在此栖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裂谷型盆地是适于早期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区,泥河湾盆地将是我国最有可能发现早期古人类化石的地点。
袁宝印同号文温锐林王燕华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
现代碎屑型湖泊粒度组分-湖面状况模型
河流、风成、海洋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数十年前已得到详细的解释。然而,对湖泊沉积物而言,由于多峰分布固有的复杂性,其粒度组分成因的解释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内蒙古岱海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分进行了分离,...
肖举乐范佳伟翟大有温锐林秦小光
华北平原末次冰盛期以来典型时段古环境格局被引量:6
2019年
重建典型时段区域气候和植被空间格局变化,是评估未来增温背景下生态环境变化和响应过程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AMS 14C定年技术和孢粉分析,获得了华北平原白洋淀等6个剖面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气候-植被变化历史.结合区内已有孢粉记录,重建了华北平原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暖期的古环境格局.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区域植被变化受气候条件、地貌景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末次冰盛期,华北平原气候寒冷干旱,南部山地发育针阔混交林和落叶-常绿阔叶林,北部山地生长耐寒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森林面积相对较小;平原南部生长中生或湿生草甸,北部发育温带草原-荒漠草原;滨海区陆架大面积出露,生长藜科为主的盐生植物.全新世暖期,华北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南部山地发育落叶阔叶林或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伴生有喜暖亚热带属种,北部山地生长落叶阔叶林,部分喜暖湿植物常有出现,森林面积相对增加;平原腹地草本植物仍占优势,森林面积较小且难以形成地带性森林景观;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滨海区原有盐生植被向内陆收缩;此外,这一时期华北平原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农业生产频繁,对区内自然植被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为中国北方古气候数值模拟、区域碳循环评估和未来增温背景下区域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李曼玥张生瑞许清海肖举乐温锐林
关键词:华北平原末次冰盛期孢粉植被古环境
湖泊介形虫早期埋藏过程的初步研究--以意外湖花介为例
我们选取半干旱、干旱地区湖泊中最为常见的介形虫——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为代表,对湖泊介形虫的早期埋藏过程进行了研究。我们从内蒙古呼伦湖、达里湖、岱海的不同部位共采集88个表层沉积物样...
翟大有肖举乐范佳伟温锐林庞其清
全新世呼伦湖区植被和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
文章详细分析了内蒙古呼伦湖HL06岩芯沉积的孢粉组合,基于AMSC年代标尺,恢复了全新世湖区植被演变过程;并根据我国北方和蒙古表土孢粉数据和气象资料,建立了孢粉-气候参数转换函数,定量重建了呼伦湖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历史。...
温锐林肖举乐常志刚翟大有周朗许清海李月从S.Itoh
关键词:孢粉植被气温东亚季风全新世
文献传递
中国北方第四纪孢粉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孢粉提取方法是第四纪孢粉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北方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以来形成了特有的沉积物类型,不同沉积物的孢粉提取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国孢粉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选取了中国北方不同沉积相的沉积物样品(黄土与古土壤样品17个、湖泊样品沉积物20个、风成砂样品11个、泥炭沼泽样品10、考古点文化层6个、表土样品10个)共74个,通过对同一种样品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就中国北方不同沉积物的孢粉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比研究发现,黄土及古土壤中的孢粉提取是以氢氟酸筛选法效果佳,值得注意的是盐酸与氢氟酸对样品的处理过程,进行多次彻底处理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湖泊沉积物孢粉提取可采用传统的氢氟酸法,对干旱区含砂量较高的湖泊沉积物及风成砂样品需要配合重液浮选法进行;泥炭、沼泽中孢粉提取应采用重液浮选法,配合筛选法进行;考古点文化层沉积物孢粉提取应采用重液浮选法,并将重液浮选出来的样品配合以氢氟酸处理能达到很好效果;表土样品可以采用无酸碱重液浮选法。同时还探讨了孢粉提取中的分散剂和硝酸的使用及酸碱的使用顺序。
李育王乃昂许清海李月丛阳小兰张振卿温锐林
达里湖沉积粒度组分-湖面状况定量模型被引量:18
2016年
摘要湖泊碎屑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可以提供与区域气候变化相关的湖泊水文变化信息。然而,由于湖泊沉积物多峰分布固有的复杂性,其粒度组分成因的解释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内蒙古达里湖3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分进行了分离,并探讨了各组分特性与特定沉积环境(包括每个采样点位的离岸距离和水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达里湖现代碎屑沉积物包含5个截然不同的单峰粒度分布,分别代表5个不同的粒度组分。虽然其相对百分含量随湖泊水动力条件而变化,但每个组分均保留着各自的众数粒径、搬运方式、沉积环境等特性。这些组分自细而粗可分为:长期悬移粘土组分、离岸带悬移细粉砂组分、离岸带悬移中粗粉砂组分、近岸带悬移细砂组分、近岸带跃移中砂组分。近岸带环境两个组分的百分含量与现今湖泊水深呈负相关,揭示出沉积岩芯近岸带组分与地质历史时期湖面状况相关联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在达里湖沉积岩芯中的应用显示,近岸带组分百分含量增加与同岩芯孢粉序列重建的区域降水减少相对应。两种独立的代用指标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不仅展示了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分离多峰沉积物的有效性,而且揭示出利用粒度组分一湖面状况模型重建湖泊古水文的潜力。
范佳伟肖举乐温锐林翟大有张生瑞秦小光
关键词:对数正态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