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正瑛

作品数:39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理学
  • 9篇核科学技术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3篇动力学
  • 13篇分子
  • 13篇分子动力学
  • 8篇计算机
  • 8篇计算机模拟
  • 7篇聚变
  • 7篇溅射
  • 7篇轰击
  • 7篇辐照损伤
  • 6篇原子
  • 6篇原子簇
  • 5篇低能
  • 5篇第一壁
  • 5篇动力学模拟
  • 5篇蒙特卡罗模拟
  • 5篇计算机模拟研...
  • 5篇分子动力学模...
  • 5篇Α粒子
  • 4篇模拟计算
  • 3篇碰撞

机构

  • 39篇复旦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普渡大学

作者

  • 39篇潘正瑛
  • 16篇霍裕昆
  • 6篇陈建新
  • 5篇王月霞
  • 4篇高兴华
  • 4篇李融武
  • 2篇张庆瑜
  • 2篇朱靖
  • 2篇朱倍恩
  • 2篇马腾才
  • 2篇郭树恒
  • 2篇陈建新
  • 2篇汤家镛
  • 2篇岳岩
  • 2篇肖勇
  • 2篇李之杰
  • 2篇吴士明
  • 1篇周亮
  • 1篇臧亮坤
  • 1篇谢军

传媒

  • 15篇物理学报
  • 9篇核技术
  • 6篇计算物理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2000年中...
  • 1篇第11届全国...
  • 1篇第二届全国纳...
  • 1篇第五次核物理...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 6篇1992
  • 5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5
  • 1篇198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纳米粒子在单壁碳纳米管中结构形成的机理研究
无论是在对低维材料的新奇量子现象等介观物理的理论基础研究,还是在分子电子器件等微电子工业方面的应用,金属纳米线都吸引了科学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金原子填充在(n,n) armchair型单壁碳...
肖勇朱倍恩郭树恒潘正瑛王月霞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单壁碳纳米管介观物理分子动力学
文献传递
电子阻止截面对平均投影射程计算结果的影响
1995年
以氦离子轰击碳靶和镍靶为例,通过五种半经验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指出基于BK模型的通用计算公式可以在很宽能区范围(几keV-几MeV)内得到与实验值非常接近的电子阻止截面.还用Biersack给出的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表示的平均投影射程算法,研究了不同电子阻止截面对平均投影射程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选用正确的电子阻止截面公式后,这一简单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邵其■霍裕昆潘正瑛王能平
离子轰击入射角对溅射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用基于两体碰撞近似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离子轰击入射角对溅射参数的影响,讨论了入射角与溅射产额、溅射粒子能谱、角分布和阈能的关系,并把计算结果与某些半经验公式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邵其鋆霍裕昆陈建新吴士明潘正瑛
关键词:离子轰击入射角溅射参数
原子簇注入引起的聚变实验和碰撞加速机制
1993年
分析了重水原子簇(D_2O)_N注入TiD靶引起的级联碰撞的特点及氘原子的加速过程,给出了解析方法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定量计算的氘原子能谱。结果表明,由于氘原子与运动的重原子间的大角散射,最大氘原子的能量可超过6E_0。
潘正瑛
关键词:原子簇碰撞聚变反应
低能Cu原子簇沉积薄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6
1996年
用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能量为5—20 eV/atorn,结构为正二十面体的(Cu)_(13)原子簇在Cu(001)表面的沉积过程.采用紧束缚势同Moliers势的结合描述Cu原子间相互作用通过原子簇-衬底相互作用的“快照”研究沉积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当入射能量较低时,轰击弛豫后,入射原子簇在衬底表面发生重构,生成很好的外延层,靶没有任何损伤.随着轰击能量的增加,原子簇原子穿入靶的深度增加.当入射能量达到20 eV/atom时,原子簇完全穿入靶并开始造成辐照损伤,表面出现空位,靶内产生间隙原子.对原子簇与衬底表面能量转换的分析表明,原予簇通过很短时间(零点几皮秒)集体碰撞“激活”轰击区靶原子。
李融武潘正瑛霍裕昆
关键词:原子簇铜表面分子动力学
C_2H_2在金刚石(001)-(2×1)重构面上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2
1998年
利用Brenner半经验多体相互作用势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乙炔(C2H2)分子在金刚石(001)(2×1)重构表面上的碰撞动力学过程与化学吸附构型的关系.观察到C2H2在金刚石表面的6种吸附结构.约95%的吸附呈C2H2与表面形成两个σ单键的形式.讨论了轰击能量、入射位置及金刚石表面原子的空间位形对各种吸附构型形成的影响.还给出了化学吸附过程的分子快照。
祝文军潘正瑛霍裕昆
关键词:金刚石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变α粒子对第一壁辐照损伤的蒙特-卡罗研究(Ⅲ)—— 固体中位移原子深度分布
1992年
本文用基于两体碰撞的蒙特-卡罗方法研究α粒子轰击固体靶的位移原子深度分布,并分析了位移原子深度分布与固体中能量沉积的关系。文中给出入射α粒子能量、入射角及靶材料的改变对位移原子深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位移原子数与轰击离子在靶中的弹性能量损失密切相关。聚变α粒子在SiC中产生的位移损伤远小于它在不锈钢材料中的位移损伤。
邵其鋆潘正瑛陈建新霍裕昆
关键词:聚变辐照Α粒子蒙特卡罗法
C_(60)-石墨表面散射的计算机模拟研究:两种相互作用模型的比较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原子层次研究了低能C60在石墨(0001)表面的非弹性散射过程。C60的轰击能量为90和150eV。C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由两种半经验多体势描述。本文的模拟计算观察到C60分子在石墨表面散射中先发生高度形变,然后在反弹过程中逐渐恢复到接近球形的结构。两种相互作用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均证实了C60在表面散射中的高度稳定性及其非弹性特征。计算得到的C60反弹能与实验符合较好。
满振勇潘正瑛
关键词:C60石墨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
用多体势模拟金原子簇与金薄膜的相互作用(Ⅰ)──金原子簇轰击引起的表面损伤
1996年
发展了一种描述金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多体势,它是结合二体Moliere势与半经验紧束缚势的一种混合势将该混合势应用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研究了金原子簇与金薄膜的碰撞动力学模拟了能量为3250eV/cluster的金原子簇轰击金(100)表面后,衬底表面原子尺度的损伤计算机模拟观察到金薄膜晶体结构的改变及表面轰击坑的形成还讨论了原子簇轰击薄膜过程,簇原子与靶原子间集体相互作用的特征.
潘正瑛李融武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金薄膜
低能原子簇轰击金薄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992年
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铝原子簇和碳原子簇轰击金薄膜的碰撞级联过程。注入原子簇的初始能量为(0.1~0.2)keV/atom。文中计算了薄膜中金原子的反冲能谱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子簇轰击后,金原子的反冲能量可高于两倍的两体碰撞最大反冲动能。该效应可用原子簇中原子与靶原子的多次碰撞及运动原子间的碰撞解释。
潘正瑛
关键词:原子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