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锋
- 作品数:21 被引量:24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省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近48年来城市化对昆明地区气温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0年
- 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及邻近的安宁和太华山站分别代表大城市、小城市和无城市化影响的对比站,利用1960-2007年气象资料,分析不同规模城市发展对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昆明及邻近地区近48年来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具有一致性。②城市化加剧了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效应分别达到0.31℃/10a和0.09℃/10a,急剧的变化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城市高速发展期。③城市化加剧了平均最低气温的显著升高,但对平均最高气温影响不明显。由此导致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减小,大城市和小城市气温日较差的城市效应分别达到-0.49℃/10a和-0.27℃/10a。④城市化还导致了极端最低气温显著升高,相对湿度显著降低,霜日数显著减少。但对极端最高气温的影响并不显著。
- 王学锋周德丽杨鹏武
- 关键词:城市化气温
- 近50年来云南气候带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1
- 2009年
- 利用云南11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求算稳定≥10℃积温,并对积温资料按年代建立与海拔、经度和纬度相关联的小网格推算模型,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订正到0.01×0.01°网格点,得出云南5个不同年代细网格积温分布。在此基础上划分7个气候带地理分布图,并分别计算其面积。据此分析,近50年来云南气候带总体上呈现热带亚热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以北热带增加最明显,增幅达到90.2%;而南温带减少最明显,减幅为12.5%。在年代际变化上,1960-1970年表现出热带亚热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增加;从1970年后则呈现热带亚热带范围快速增加,温带范围减小的趋势,而1990年代以来是气候带变化最大的时期。
- 程建刚王学锋范立张杨晓鹏杨鹏武
- 关键词:气候带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气候模式的动力-统计降尺度技术在云南降水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基于T63动力延伸气候模式高度预测场、NCEP/NCAR再分析500 hPa高度场和云南124个测站降水资料,利用降尺度技术建立降水预测模型,对云南春、夏两季(3—8月)降水进行了预测试验.模型重建的3—8月降水与实况降水的距平符号一致率平均值都在60%以上,与实况降水的距平相关系数通过α=0.05信度检验的年数比例都在65%以上.对2005—2007年3—8月云南124站降水进行的预报试验表明,模型预测基本能反映出这些年3—8月逐候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建立的降尺度模型从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角度,给出了大气环流与局地降水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动力学背景和天气学意义.
- 黄玮程建刚王学锋周建琴晏红明
- 关键词:降尺度
- 近53年来云南干热河谷热量资源变化的比较性特征被引量:10
- 2015年
- 利用云南金沙江、红河干热河谷以及非河谷地区代表气象站1961~2013年气温观测资料,对干热河谷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热河谷与非河谷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具有非一致性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990s以前金沙江河谷显著下降、红河河谷和非河谷地区缓慢上升,而1990s以来河谷和非河谷地区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近53a以来气温日较差在河谷地区显著增大,非河谷地区显著减小。对干热河谷的活动积温和极端低温事件的分析发现:在1990s以来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河谷地区活动积温上升不明显,异常度加大;极端低温事件并未减少,影响程度呈加重趋势。
- 王学锋吉文娟张茂松朱勇
- 关键词:干热河谷热量资源气候变化金沙江
- 云南省太阳能资源评价
- 朱勇范立张王学锋杨晓鹏杨鹏武舒康宁
- 该项目收集整理云南省126个气象站三十年逐日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约275万条原始记录,以及云南省7个太阳辐射站全时段逐日太阳总辐射约11.9万条原始观测记录,对以上资料进行数据审核和人工录入信息化处理,并全程进行数据质量...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 云南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气温不断增高,降水略减少但年际变化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根据云南气候变化特点,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产量及品质等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云南农业的影响,提出了云南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 龙红朱勇王学锋黄玮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适应性
- 云南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10
- 2009年
- 利用云南113个常规气象站1961—2006年雷暴日数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方法将云南划分为6个气候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对雷暴日数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雷暴自1961年以来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且在1980s发生过一次显著减少的突变.从地域分布上看,各个区域的雷暴均呈减少趋势,其中以南部和西南部减少最显著.雷暴初日、终日均有提早趋势,而间隔13数则有加长的趋势,但均不能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
- 罗庆仙王学锋
- 关键词:雷暴
- 气候变化对云南主要行业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在深入解读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和弄清全球变化背景下云南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基础上,客观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云南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能源及旅游业等重点行业的影响,并结合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结论,给出云南区域内敏感行业和区域对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初步评估和综合评价,必将为减轻气候变化对云南社会经济发展负面影响提供依据。
- 程建刚王学锋龙红金燕孙丹
- 关键词:气候变化云南农业
- 区域动态气象干旱强度指数及其应用被引量:20
- 2012年
-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基本原理,以气象干旱等级为基础构建区域动态气象干旱强度指数,并就其在监测评估业务上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动态气象干旱强度指数实现了对干旱强度的实时动态监测和评价,充分考虑了干旱的累积效应,不以人为划定时段来评价干旱强度,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区域干旱的实时监测、灾害预警、过程评价、历史排位判断、重现期分析等业务。通过对2009/2010年云南秋冬春特大干旱中的应用检验,效果优于气象干旱指数。
- 王学锋
- 关键词:干旱动态监测
- 云贵高原1961-2006年大气能见度和消光因素变化趋势及原因被引量:25
- 2010年
- 根据云贵高原203个气象台站1961—2006年大气能见度、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和天气现象等观测资料,采用倾向率方法对能见度和大气消光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还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19km能见度、霾日数和消光系数的多年变化进行了气候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有84.2%台站出现了能见度减少趋势。减少最多为-11km·10a-1,最少为-1km·10a-1。减少的平均气候倾向率在1961—1979年为0.96km·10a-1,1980—2006年为1.6km·10a-1,高原平均能见度从60年代的约34km下降到目前的约27km。另一方面,有15.8%台站能见度有增加趋势,且多集中在人类活动较为稀少的高海拔山区。有71%的台站>19km能见度频率出现减少的趋势,平均倾向率为-2%·10a-1,主要出现在高原东部和中部人口和工业稠密区。该地区同时也出现霾日增加的现象。Mann-Kendall检测结果表明,>19km能见度频率减少和霾日数增加现象出现突变的时间相同。年平均消光系数发生突变的时间稍推后。认为能见度下降、消光因素增加的原因与人为排放污染物浓度增加有密切关系。
- 郑小波王学锋罗宇翔Tianliang Zhao陈娟
- 关键词:能见度消光系数云贵高原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