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颖轶

作品数:60 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建筑科学
  • 2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8篇隧道
  • 12篇基坑
  • 11篇盾构
  • 9篇注浆
  • 8篇沉管
  • 8篇沉管隧道
  • 7篇软土
  • 7篇同步注浆
  • 7篇理论解
  • 7篇论解
  • 6篇盾构隧道
  • 6篇应力
  • 6篇桩基
  • 6篇沉降
  • 5篇地震
  • 5篇支护
  • 5篇开挖
  • 5篇基坑开挖
  • 4篇等效
  • 4篇沉降位移

机构

  • 6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5篇上海城建市政...
  • 4篇重庆交通科研...
  • 3篇上海工程技术...
  • 2篇中铁十九局集...
  • 2篇上海隧道工程...
  • 2篇深中通道管理...
  • 1篇上海隧道工程...
  • 1篇上海交大海科...

作者

  • 60篇王颖轶
  • 34篇黄醒春
  • 7篇李科
  • 5篇艾青
  • 4篇王辉
  • 3篇范建军
  • 3篇杜家论
  • 2篇刘学文
  • 1篇吴浩宁
  • 1篇沈为平
  • 1篇夏小和
  • 1篇董越鹏
  • 1篇左自波
  • 1篇邱一平
  • 1篇赖华辉
  • 1篇于凯
  • 1篇宋光猛
  • 1篇张宏君
  • 1篇周坤鹏
  • 1篇王荣勇

传媒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应用力学学报
  • 4篇城市道桥与防...
  • 3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建筑施工
  • 2篇交通建设与管...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中国公路
  • 1篇都市快轨交通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隧道与轨道交...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4篇2024
  • 9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变性地层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长时位移预测被引量:2
2016年
软土基坑开挖更易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该类基坑施工过程进行变形预测分析。本文引入改进的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及土体位移时效系数概念,提出了利用三轴流变试验数据和三维FEM模拟瞬时结果的软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长时位移预测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步骤。以宁波地铁车站基坑施工为案例,预测了土体长时水平位移和分层沉降量,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监测结果趋势一致。
杜家论范建军王颖轶黄醒春
关键词:基坑
基于块体离散元法的盾构掘进围岩与管片变形模拟研究
2024年
针对有限差分法及有限元法等连续介质数值方法无法模拟砂卵石地层的离散介质属性的问题,基于块体离散元方法,建立离散元模型,模拟盾构穿越砂卵石地层的掘进过程,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砂卵石地层中块体或颗粒间结构面的位移以及围岩与管片变形;将砂卵石地层等效为连续介质,建立有限差分模型模拟盾构掘进过程,并且对比离散元模型与有限差分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离散元模型中结构面正法向位移超过0.1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仰拱处,结构面负法向位移超过0.1 mm的区域位于两侧拱腰处,结构面切向位移超过0.4 mm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仰拱处;对于围岩和管片的变形,离散元法的计算结果均大于有限差分法,因此采用离散元方法对砂卵石地层中隧道及管片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相对更加安全、合理。
周元吕威帆王颖轶
关键词:盾构掘进砂卵石地层结构面围岩变形
沉管隧道基础注浆效果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在跨海、跨江等工程中逐渐引入了沉管隧道施工,但也出现了基础不均匀沉降、灌浆不严实等问题。针对海底沉管隧道基础注浆过程,浆液流动特性、注浆充填效果评价等复杂技术问题,以舟山沈家门港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1:10相似模型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在设定注浆压力条件下浆液流动特性以及不同垫层粒径、不同垫层坡度和不同淤泥厚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相似原理将模型试验结果合理拓展,建立了实际工程条件下基槽灌浆扩散半径、注浆压力与时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沉管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宋光猛王颖轶黄醒春
关键词:注浆
高温作用对大理岩强度及变形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8
2004年
采用液压伺服刚性岩石力学实验系统对100~800°C高温作用下大理岩的强度及变形特性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大理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泊松比等有效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大理岩在经历100~800°C高温作用后其强度及变形特征变化的统计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作用温度升高,上述各力学参数不同程度上渐次降低,尤其是在不同温度段岩石强度降低具有突变性.
夏小和王颖轶黄醒春沈为平
关键词:大理岩高温作用力学性质
一种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试验箱、连接于所述试验箱顶面的数据采集系统、贯穿试验箱的施工模拟系统、与所述施工模拟系统连通的注浆系统及用于推动施工模拟系统的推进系统。所述试验箱中放置有砂砾土;...
杨晓虎王颖轶李涛张洪斌黄醒春殷雪峰罗鸣唐旭李健那迪张家硕
地面超载对大型盾构施工扰动位移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上海军工路越江隧道工程中泥水系统由于地面条件所限,布置于施工隧道上方,紧临防汛墙的盾构隧道施工影响区域内。泥水系统庞大的自重荷载及设备振动荷载造成地面超载,从而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造成较为复杂的位移,影响施工过程。本文通过对该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地面超载条件下土体扰动位移进行监测,来研究位移变化规律,分析变化原因,预测发展趋势。
徐志发王颖轶董越鹏黄醒春
关键词:地面超载盾构隧道
软土地层基坑施工过程土锚索受力状态原位试验研究
2021年
针对软土地层深基坑施工扰动引发锚索支护系统预应力损失及其支护效果风险演化等不确定性问题,结合温州机场大型深基坑工程,进行基坑开挖全过程土锚索预应力分布特性及其演化的原位试验。通过实时数据,系统研究基坑开挖过程锚固力变化特性、施工方式和参数对锚固力的影响规律、锚索几何参数对自身受力和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距离土体开挖卸载对锚索体系的实时锚固力产生较大幅度的突变性影响;随基坑开挖过程,各试样锚固力呈缓慢增大趋势;锚固力的损失与增大,取决于锚索结构的几何参数,当锚索长度大于等于3倍基坑深度时,锚固力损失趋于零并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该结果对软土基坑锚索支护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柳林齐叶可炯赵国强王颖轶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运营期纵向温度分布及热源状态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深中通道长大沉管隧道运营期内结构温度荷载以及通风环境优化等问题,在充分调研获取工程区域大气温度昼夜变化及其季节性差异、预期交通流量等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深中通道区域大气温度年度及昼夜分布叠加计算模型、昼夜车流峰值分布模型、隧道一维空气换热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热力学原理并综合考虑隧道内部热源特征和洞口温度时变边值问题,建立隧道内任意长度位置x上微元体的一维热传导纵向温度分布微分方程。采用卷积方法,获得长大隧道的第一类有限边界(温度)条件下内部有热源的热传导方程的理论解。研究了长大隧道运营期内部空气温度的季节性变化特性及其与车流量、通风量等内部热源参数的相关性。结合深圳地区区域大气温度特征、隧道工程几何特征、通风方式及结构导热条件,实施了长大沉管隧道纵向温变状态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内空气温度分布与车辆流量、洞口大气温度密切相关,变化规律呈现年度长周期和昼夜短周期叠加模式;在车流分布特征和洞口大气温度季节性变化条件下,隧道控温所需的供风量存在较大的取值区间,且供风量合理取值随车流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呈现近似周期性变化。
陈伟乐王颖轶金文良
关键词:隧道工程
穿越断层区隧道灾变防控
2020年
瞄准世界性技术和理论难题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原岩应力场十分复杂、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呈各向异性与强非线性、水文地质复杂、地震响应复杂。穿越断层区隧道建设及其长期稳定性评价迄今仍然是世界性的技术与理论难题,如图1所示。项目围绕穿越断层带隧道建设复杂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断层构造区围岩地压特性、开挖扰动位移的局部化及隧道结构灾变演化特征。建立了三维复杂构造应力场DDM数值方法、各向异性裂隙岩体三维非线性统一本构模型及其方向性定量评价方法、基于支护结构强度和变形综合优化的支护理论和技术体系。
王颖轶
关键词:隧道建设隧道结构地震响应
考虑接触损失的短型浮置板轨道临界速度动态单元法研究
在实际线路运营中,由于轨道基础刚度突变、钢轨磨损或尖端不平顺等引发的轮轨接触损失对轨道车辆安全影响很大,因而临界速度是轨道设计关注的关键物理量之一。本文首先将整个浮置板轨道结构看作一个双层隔振系统,钢轨与浮置板分别采用欧...
刘学文王颖轶王岩松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