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白晶

白晶

作品数:4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耳
  • 2篇中耳炎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黏膜
  • 2篇细胞
  • 2篇化脓性中耳炎
  • 2篇耳炎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鼻黏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滴耳
  • 1篇滴耳液
  • 1篇地奈德
  • 1篇毒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 1篇悬液
  • 1篇氧氟沙星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4篇白晶
  • 4篇熊观霞
  • 2篇李华斌
  • 2篇韦屹
  • 2篇夏文彤
  • 1篇陈锡辉
  • 1篇吴旋
  • 1篇江广理
  • 1篇苗北平
  • 1篇文卫平
  • 1篇谢瑞玲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左氧氟沙星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在治疗豚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豚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药效及安全性。方法 54只健康豚鼠经鼓室内注射肺炎链球菌建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治疗组(n=15)分别予左氧氟沙星/布地奈德滴耳液及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滴耳液滴耳治疗,对照组(n=15)不予治疗。26只健康豚鼠鼓室内注射2种滴耳液建立耳毒性模型。听性脑干反应、酶联免疫反应、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估治疗效果,听性脑干反应和毛细胞染色评估耳毒性。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χ2和Fisher检验用于确定中耳黏膜组织学变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造模组听力阈值较造模前升高(P<0.001);两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 7)。治疗组豚鼠中耳盥洗液中黏蛋白5B(MUC5B)及白细胞介素-8(IL-8)均低于非治疗组(P<0.01);左氧氟沙星/布地奈德治疗组中IL-8水平下调较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组更显著(P<0.05);左氧氟沙星/布地奈德治疗组豚鼠中耳黏膜修复更完整,纤维化少,炎症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少。耳毒性实验中,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组和左氧氟沙星/布地奈德组3个月后豚鼠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外毛细胞排列均整齐,无倒伏,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豚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更有效且安全,对中耳炎症的改善效果更明显,无耳毒性。
白晶谢瑞玲熊观霞
关键词:布地奈德氧氟沙星滴耳液药物效果耳毒性
白细胞介素-17A对鼻黏膜上皮细胞表达黏蛋白MUC5AC的刺激作用及分子机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 7 A,I L-1 7 A)刺激离体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HNECs)后黏蛋白MUC5AC mRNA的表达变化,并检测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离体培养的HNECs经过IL-17A诱导0~6 h后,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Q-PCR)技术检测MUC5AC mRNA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有无特异性阻断剂作用时p38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及相应MUC5A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IL-17A在1 ng/ml即能诱导HNECs中MUC5AC的mRNA水平上调,并在浓度为100 ng/ml时达到峰值(F=48.60,P<0.01);p38信号通路在IL-17A诱导后开始活化,并在第30分钟达到最大程度,之后信号递减并趋于正常;采用p38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抑制p38信号通路后,MUC5AC mRNA的上调得到抑制(F=223.8,P<0.01)。结论 IL-17A能通过p38信号通路诱导HNECs表达MUC5AC mRNA的过程,阻断p38信号通路可能作为干预由IL-17A诱导导致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的一个关键靶点。
白晶苗北平夏文彤韦屹李华斌熊观霞
关键词:鼻黏膜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17黏蛋白类信号传导
白细胞介素17A通过p38通路诱导鼻黏膜原代上皮细胞中MUC5AC高表达
白晶夏文彤韦屹李华斌熊观霞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监测和药物敏感性动态分析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动态检测,以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的变化趋势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近3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的鼓室内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取得细菌分离率的排序,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各类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和相应的抑菌株数,并与本课题组在2002-2005年间同样题材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近3年369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254耳,其中细菌231耳、真菌23耳,1例患耳同时检出细菌和真菌。细菌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1耳(占30.74%),铜绿假单胞菌53耳(占22.94%),金黄葡萄球菌44耳(占19.05%),奇异变形杆菌12耳(占5.19%);(2)胆脂瘤型中耳炎以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非胆脂瘤型中耳炎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绿脓杆菌感染耳中骨质破坏相对较重。(3)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实验药物的敏感度都很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都敏感。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浓度在0.5μg/mL时对上述四种细菌有90%以上的抑菌作用。(4)近3年与2002-2005年期间的药物敏感试验相比,4种常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基本相似。【结论】近年来慢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四种常见细菌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分型和骨质破坏中各有特点;药敏实验对临床用药有指导作用。
熊观霞白晶吴旋江广理陈锡辉文卫平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最小抑菌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