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箫白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地方社会
  • 2篇社会
  • 2篇胜景
  • 2篇文化
  • 2篇明代
  • 1篇得名
  • 1篇地缘
  • 1篇地缘政治
  • 1篇新儒学
  • 1篇信仰
  • 1篇学衡
  • 1篇学衡派
  • 1篇学界
  • 1篇英文
  • 1篇元明
  • 1篇元明清
  • 1篇元明清时期
  • 1篇元叙述
  • 1篇曾国藩
  • 1篇正统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3篇香港城市大学
  • 3篇宾夕法尼亚大...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3篇胡箫白
  • 2篇王晴佳

传媒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江海学刊
  • 2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史学月刊
  • 1篇中国藏学
  • 1篇原生态民族文...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洪武时期河洮地区的地缘功能调整与地方秩序变动
明朝于洪武初期对西北河洮地区的经略分为三个阶段。自洪武二年至洪武七年,河州延续了元代以来对藏交往基站的地缘功能,负责为明廷派遣赴藏使者、通事,并搜集藏地政教情报。洪武六年至洪武十二年,在岐王朵儿只巴的主持下,北元势力重新...
胡箫白
关键词:洪武地缘政治地方社会边疆开发
中古时代石城莫愁与大堤艳姬的历史表征与历史本相
2015年
在中国文化史上长久占据一席之地的、典型而多变的"莫愁"符号,其最初的人物原型为南朝石城的歌伎莫愁,歌伎莫愁又为活跃在汉水大堤的艳姬群体成员。石城莫愁之个体、大堤艳姬之群体,共同构建了中古时代襄沔地区作为历史表征的区域人文景观。而这样的人文景观之形成,缘于诸多历史本相元素的共同形塑。先秦以来,襄沔地区的汉水大堤、楚地的女子好游风俗以及地域记忆中的神女想象情结,为大堤艳姬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魏晋时期,襄沔地区便捷的水陆交通条件与四方凑会的地缘优势,吸引南方蛮族大量北迁、西北胡人频密东徙,加之地方特产宜城美酒的名声渐起,最终导致大堤艳姬群体的生成与为人熟知,而其代表人物"莫愁女"亦逐步成为文人争相吟咏与记忆的文化意象。
胡箫白
关键词:中古时代
从一核、二轴到三维——王国维、顾随、叶嘉莹词学审美观的内在理路
2011年
海宁王国维(1877—1927)、清河顾随(1897—1960)、北京叶嘉莹(1924年出生)三位,是20世纪中国词坛上的三大巨擘,其学术地位无人质疑。王国维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胡箫白
关键词:内在理路顾随审美观词学
“深忌河洛暑热”与太子元恂之死
2010年
北魏孝文帝太子元恂之死,涉及被劫持、被阴谋、被谗毁、被猜忌诸端;然而根本的原因,仍在于元恂"体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热",即与平城气候与河洛气候的差异直接有关。进而言之,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分裂等史事,也都联系着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
胡箫白
关键词:迁都洛阳气候因素
文化符号与晚清南京的地域认同——以曾国藩“进驻”莫愁湖与“莫愁湖题联事件”为中心被引量:6
2017年
"莫愁"是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城市文化符号。考察一系列围绕"莫愁"符号的文化事件,可以细致体味晚清南京地方社会的集体心性。因为太平天国战中的湘军屠城史事,南京士人对湘籍人群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纵使官方的操作和说辞不断试图淡化宁、湘籍人群的冲突,湘籍官员曾国藩对南京城市复建工作付诸多般努力,亦难以消弭南京士人的不满。一方面是清政府选择性的话语建构与形象塑造,另一方面是南京地方社会对湘军屠城难以忘怀的民间记忆,"莫愁"符号成为二者冲突聚焦之处。梳理曾国藩"进驻"莫愁湖的过程,还原"莫愁湖题联事件"的始末,可以呈现"莫愁"文化符号是如何承载并体现了晚清南京士人的地域认同。
胡箫白
关键词:文化符号太平天国历史记忆
胜景品赏与地方记忆——明代南京的游冶活动及其所见城市文化生态被引量:5
2014年
文人雅士对城市文化的构建具有关键作用。由胜景品赏主题切入,关注文人士大夫的相关诗词图绘,考察不同时期文化生态对文人理解城市方式的影响,以及在此脉络下城市文化的形塑过程,当是有效的途径,但以往的研究却殊为少见。明代南京的胜景品赏活动,先是明初史谨的"金陵八景",其时文士的活动空间尚囿于城内及近郊,成熟的游冶空间格局还未形成,理解南京的方式更强调城市的政治属性。永乐迁都后,随着吴派文人逐渐主导了金陵文化圈,表现城市的方式带上了较多文人色彩,文伯仁的"金陵十八景图"便已脱离了对政治属性的强调,转而关注城市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及至晚明,为了自身的身份认同与强化阶层的外在边界,文人士大夫兴起了游冶观览胜景的风潮,余孟麟、焦竑、朱之蕃、顾起元发起的关涉"金陵二十景"的"金陵雅游"活动,即为相应的典型行为。此后朱之蕃又自选"金陵四十景",调和金陵之王气与文人之品味,并顺应城市想象的惯性路径,远追南京的六朝文化,从而形塑了记忆城市的格局,确立了影响至今的南京城市游冶空间。
胡箫白
关键词:明代文化生态
中国史学的元叙述:以“文化中国”说考察正统论之意涵被引量:3
2017年
杜维明教授在1991年提出"文化中国说"。这一学说和其他当代新儒家的理论,与宋代士人的"中国"观有不少可比之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汉朝灭亡之后,如何定义"中国"及其延续和变化。魏晋时期中国史学开始出现"正统论"讨论,即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表现。通过梳理"正统论"的起源、发展,特别考虑宋代士人欧阳修、司马光和朱熹等人的观点,作者指出,至南宋,理学家强调从文化继承上来论证王朝的正统性。朱熹及其追随者的立场其实表现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一种哲学思考,指出了历史演化有"应然"和"已然"之分,进而构成了中国史学的一种"元叙述"。
王晴佳胡箫白
关键词:正统论元叙述理学新儒学
南京莫愁湖之得名与成因考被引量:1
2014年
莫愁湖是南京著名地理景观,曾有"金陵第一名胜"之美称。莫愁湖之名与复杂的莫愁女传说故事有关,而至迟得名于明朝正德年间。至于莫愁湖的成因,旧有古横塘说与沙洲靠岸说,然而据《景定建康志》的记载并细析明清相关文献,南宋时期地方豪族在栅寨门附近"筑断水口,创为花圃"的行为,实为莫愁湖形成的关键所在。
胡箫白
关键词:得名
近年来英文学界对元明清时期的康区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8年
受益于稀见历史文献的面世和研究思路的转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跨学科、跨国别的合作,对康区历史文化投入了极大热忱,使得"康区研究""康巴学"成为藏学研究领域新的学术热点。文章关注英文学界对元明清时期康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从中央政府的川边治理、地方社会的能动回应、"地方感"的宗教呈现、经济结构与商贸行为等4个方面对既有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希望探讨现存研究的理路贡献或范式缺失,以引起学界同仁反思,共同思考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尚待开拓之议题。
胡箫白
关键词: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地方社会宗教
近代南京的景观营造与城市文化现代转型
2023年
近代南京的景观文化展现出三种新颖面向:首先,在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的游冶空间发生挪移,以秦淮河为代表的传统景观不再为游人所追捧,玄武湖等新兴景观则脱颖而出,成为民众喜爱的公共空间。其次,因为近代南京的国都属性,意识形态力量介入景观营造,金陵胜景的文化意涵愈加繁复,成为民族主义的象征符号。再次,因应于摩登交通手段的采用,金陵胜景的品赏方式从“搜奇揽胜”转变为“走马观花”,城市旅游的节奏和节点呈现出“程式化”的特征,时人亦得以在比较框架下深化对南京城市特质的认知。
胡箫白
关键词:城市文化市政规划景观营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