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仁全

作品数:23 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4篇影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影像学
  • 3篇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影像学分析
  • 2篇影像学诊断
  • 2篇针灸
  • 2篇椎间盘
  • 2篇足三里
  • 2篇足三里穴
  • 2篇小儿
  • 2篇脑胶质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X线
  • 2篇X线诊断

机构

  • 14篇汕头大学医学...
  • 4篇汕头大学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裴仁全
  • 4篇吴林发
  • 3篇吴茂雄
  • 3篇郭奕群
  • 3篇林顺发
  • 3篇苏筠洁
  • 2篇庄儒耀
  • 2篇吴仁华
  • 2篇李曼红
  • 2篇刘源
  • 1篇杜丽
  • 1篇郑文斌
  • 1篇张维信
  • 1篇洪璧楷
  • 1篇陈小轲
  • 1篇周实
  • 1篇郑浈浈
  • 1篇蔡爱群
  • 1篇林飏
  • 1篇王泽忠

传媒

  • 4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腮腺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腮腺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腮腺区肿瘤的CT表现。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边缘、密度。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情况。结果:腮腺良性肿瘤9例,CT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周围侵犯;腮腺恶性肿瘤7例,显示边缘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边界不清;5例有周围结构侵犯。结论:CT对发现腮腺区肿瘤和肿瘤深、浅叶的定位较为可靠;对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较高价值。
周实蔡爱群郑邦豪裴仁全
关键词:腮腺肿瘤CT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CT、MR诊断(附36例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 :36例脑炎患者行CT检查 ,15例行MR检查 ,34例为实验室检查证实 ,2例为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CT表现为脑皮质、白质单发或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 ;MR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 ,部分病灶T1WI呈高信号 ,病变以白质区为著 ,大小不等 ,两颞叶多发 ,可累及脑岛、海马、基底节、脑干、小脑 ,增强扫描大多无明显强化或轻度斑片状强化、脑回样强化。结论 :CT及或MR平扫增强能为脑炎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尚需结合临床以除外脑梗塞及脑肿瘤以及中毒性脑病。
裴仁全
关键词: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CTMR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
2006年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最大可能保留胶质瘤邻近脑运动功能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7例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并行双手对指fMRI成像。结果27例中9例激活的功能区主要位于水肿灶内,环绕肿瘤表面;11例见激活功能区移位分散,部分位于肿瘤范围内;5例激活功能区较少,范围也较小,2例未见明显功能区激活,而对侧功能区激活明显。结论fMRI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术前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利于尽可能地保留肿瘤周围的脑运动功能区。
林顺发吴林发裴仁全肖哲李曼红
关键词:胶质瘤功能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增强MR血管成像中的零点充填技术
2006年
目的在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上对2种零点充填(zero-filling interpolation,ZIP)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8个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腔内径为2~10 mm,在1.5 T MR 扫描仪上用头线圈进行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 MR 血管成像。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序列的参数设置如下:反转角45°,TR6 ms,TE 1.4 ms,带宽31.2 kHz,层厚1.4 mm。研究过程中上述参数保持不变,而 ZIP 则选择1024×1024或512×512。重组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图像后,原始单层图像和 MIP 图像均用于图像质量的评估。在 ZIP 1024×1024和 ZIP 512×512图像上均测量了信噪比(SNR)。利用宽度中点(FWHM)法确定血管边缘后计算腔内直径。结果 8个解剖学仿真动脉模型在2种 ZIP 技术中均得到了很好的显示。在所有仿真模型图像中,ZIP 1024×1024技术获得的图像血管边缘均较 ZIP512×512技术的更清晰;而在 FWHM 结果中,8个仿真模型腔内直径的计算结果准确性均相同。虽然ZIP 1024×1024技术的平均 SNR(26.7±3.8)比 ZIP 512×512的平均 SNR(31.6±4.1)低(t=4.018,P<0.01),但 ZIP 1024×1024图像的总体质量均比 ZIP 512×512的更好。结论 ZIP 1024×1024技术的图像总体质量优于 ZIP 512×512技术。研究方向可着重于扫描序列的修改及参数的调整,以期同时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和 SNR。
吴仁华林锐肖壮伟裴仁全饶海冰郑文斌郎志谨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生物医学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定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0例肺孤立性结节,先行胸部CT平扫后,以4ml/秒速率注入造影剂后60秒、120秒、180秒、240秒、300秒行薄层扫描,分析其强化值、强化程度及强化形态。结果恶性结节的强化值为(36.9±15.1)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9.73±17.61)Hu(P〈0.01)。周围性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结核瘤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强化值的大小是重要诊断依据。
董琼雄郑浈浈林秋莲裴仁全杨仪
关键词:肺结节CT
手法针灸与电针刺激足三里穴的fMRI对照研究
研究背景:  中医尤其是针灸服务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目前也在西方国家医学界得到认识,而我国中医发展较慢,其基本理念局限于古代中医文献,其中大部分是描述性而非实验性。中医文献中也很少有人将人脑与不同疾病和异常联系起来,随着E...
裴仁全
关键词:局部脑血流量足三里穴电针刺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退变的MRI与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4
1995年
为阐明退变椎间盘MRI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及临床意义,作者对11具成人脊柱标本椎间盘进行了MRI与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间盘分为四型:Ⅰ型:正常间盘。MRI上其形态及信号强度未见异常,病理仅见纤维环局部断裂。Ⅱ型:退变间盘。其形态不规则,信号强度不均匀减低,间盘未超过终板后缘。病理发现纤维环及软骨终板内有坏死的软骨细胞、破碎的髓核、出血、炎症、肉芽组织、纤维化及囊变等。Ⅲ型:间盘膨出。在退变的基础上,间盘呈同心性扩大并超出终板后缘,但无髓核局部脱出。病理见纤维环断裂,累及外环,表层尚完整。Ⅳ型:间盘脱出。除有Ⅱ型的改变外,髓核通过破裂的纤维环向后脱出,后纵韧带移位或破裂。
裴仁全张维信王泽忠
关键词:椎间盘病理学NMR
手法针灸足三里穴脑内效应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被引量:35
2008年
目的观察手法(补法)针灸足三里穴脑内效应的功能成像特点,探讨经络的本质和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方法选择26例健康志愿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穴位组(16例)与非穴位组(10例),使用GESigna1.5T超导MRI成像系统,采用Gradient echo-EPI序列进行功能成像,GE Signa工作站的Functool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正相关系数(CC)脑功能图,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穴位组15例,13个脑功能区激活;非穴位组10例,10个脑功能区激活。其中穴位组颞叶激活区有特异性(精确概率法,P=0.022)。穴位组颞叶左右半球激活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er检验,P=0.020)。结论(1)针灸穴位在脑内有特定的功能区激活,穴位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脑作为中介治疗器官疾病和调治器官功能紊乱。(2)经络独特传感道的存在。
肖叶玉杜丽洪璧楷陈小轲裴仁全吴仁华
关键词:针灸足三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结肠脂肪瘤临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结肠脂肪瘤的临床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对12例结肠脂肪瘤的临床、手术、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钡剂灌肠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块影,密度低,表面黏膜无破坏。压迫或结肠收缩可见其形态改变。CT扫描为形态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肿块影,CT值-80^-120 Hu,增强扫描无强化,合并肠套叠多见。结论结肠脂肪瘤为良性肿瘤,影像学上应注意与结肠腺瘤、平滑肌瘤及结肠癌鉴别。
吴茂雄庄儒耀裴仁全郭奕群
关键词:脂肪瘤结肠钡灌肠结肠脂肪瘤临床影像学影像学分析影像学资料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X线诊断
2005年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进行胃肠钡餐检查及摄片,采用多体位及充盈后适当加压,分析其X线表现。其中76例进行随访。结果128例中,胃溃疡20例(16%),十二指肠溃疡105例(82%),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3例(2%)。胃溃疡龛影切线位呈小锥形,十二指肠溃疡呈小圆形或卵圆形,幽门管多痉挛。结论钡餐检查是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检查手段。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有利于龛影的愈合及胃、十二指肠外形的恢复,对降低溃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吴茂雄庄儒耀郭奕群裴仁全
关键词:儿童消化性溃疡X线诊断胃肠钡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