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华红

作品数:43 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蛋白
  • 9篇内镜
  • 9篇肝炎
  • 8篇肿瘤
  • 8篇合酶
  • 7篇氧合酶
  • 7篇乙型
  • 7篇环氧合酶
  • 7篇基因
  • 7篇肝癌
  • 7篇病毒
  • 6篇胃癌
  • 5篇氧合
  • 5篇乙肝
  • 5篇乙型肝炎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食管
  • 5篇肝炎病毒
  • 4篇组织化学

机构

  • 2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9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延安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银川市第一人...
  • 2篇解放军第32...
  • 2篇西安医学院附...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43篇谢华红
  • 20篇刘杰
  • 10篇樊代明
  • 8篇幺立萍
  • 8篇吴开春
  • 8篇宋久刚
  • 8篇张宏博
  • 5篇王新
  • 5篇杨桂涛
  • 5篇袁东红
  • 5篇王燕
  • 4篇王新
  • 4篇郭学刚
  • 4篇张筱茵
  • 4篇李韶华
  • 3篇孟存英
  • 3篇杨利萍
  • 3篇刘清
  • 3篇徐德忠
  • 3篇杜玉蕾

传媒

  • 6篇细胞与分子免...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胃肠病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2篇2019
  • 8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肽pd20与肿瘤坏死因子α融合蛋白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2014年
背景多肽pd20是具有胃癌肝转移导向性的新多肽分子,为研究其是否具有携带抗癌药物或抑癌基因靶向性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作用,本研究将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基因融合,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对重组融合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目的将pd20-TNF-α融合蛋白进行蛋白纯化,并对纯化后蛋白进行鉴定和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用Ni-NTA柱法纯化pd20-TNF-α融合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采用L929细胞毒法进行pd20-TNF-α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融合蛋白作用于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XGC9811-L的早期凋亡率,此实验分为5组:pd20-TNF-α100.00、25.00、6.25 U/ml分别为A、B、C组,不加融合蛋白的为D组,流式细胞凋亡的KB组为E组;细胞侵袭实验观察融合蛋白对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XGC9811-L转移能力的影响,此实验分为4组:pd20-TNF-α组、TNF-α组、XGC9811-L组和对照肽组。结果通过Ni-NTA柱纯化,在咪唑浓度为200 mmol/L时获得纯化的目标pd20-TNF-α融合蛋白,蛋白纯度可达92%;纯化后的蛋白具有与抗TNF-α单抗结合的能力。L929细胞毒法显示:pd20-TNF-α融合蛋白对L929细胞有明显的杀伤力,杀伤活性可达7.6×106U/ml。凋亡实验显示:A^E 5组细胞早期凋亡率间有差异〔(9.04±0.08)%、(6.96±1.21)%、(5.99±0.02)%、(0.73±0.02)%、(0.01±0.00)%;F=2.57,P<0.05〕。细胞侵袭实验显示:pd20-TNF-α组、TNF-α组、XGC9811-L组、对照肽组单位时间内的穿膜细胞数有差异〔(26.5±5.9)、(36.0±3.2)、(63.5±5.0)、(64.0±6.8)个;F=49.87,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纯化了pd20-TNF-α融合蛋白,并证实该蛋白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具有促进胃癌细胞早期凋亡和抑制胃癌细胞侵袭的能力。
呼圣娟姜荣兴师红利沈皓谢华红
关键词:融合蛋白质类肿瘤坏死因子Α纯化生物学活性
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抽签法将1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研究组治疗采用美沙拉嗪,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Fg、D-D水平及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化应激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显著抑制炎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并改善免疫功能,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李韶华王新李亚妮柯小茹谢华红
关键词:美沙拉嗪炎症因子凝血指标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食管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的...
谢华红幺立萍张筱茵张宏博王新郭学刚
关键词:食管黏膜下肿瘤固有肌层
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mSEPT9)在结直肠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试验对象分为3组,即结直肠癌组79例、结直肠息肉组73例和健康对照组146名.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外周血浆中mSEPT9,分析该基因阳性率与结直肠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与CEA和(或)CA19-9阳性率作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连续性校正的卡方检验.结果 结直肠癌组血浆m SEP T9阳性率为71.05%(54/76),结直肠息肉组为5.80%(4/69),健康对照组为3.68%(5/136),结直肠癌组mSEPT9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x2=141.700,P<0.01).血浆mSEPT9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敏感度为71.05%,特异度为95.61%.在结直肠肿瘤最大径>5.0 cm、病灶侵及浆膜层或周围组织、组织病理分型为腺癌、临床分期为Ⅳ期的患者中,血浆mSEPT9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8.46%(23/26)、78.57%(44/56)、74.63%(50/67)和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635、8.661、3.333、10.969,P均<0.05).与血清其他肿瘤标志物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浆mSEPT9阳性率明显高于CEA、CA19-9及联合检测CEA、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71.05%(54/76)、34.21%(26/76)、18.42%(14/76)、40.79%(31/7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689、42.577、14.119,P均<0.01).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SEP T9阳性率明显增高,检测该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贺娜褚文慧李永奇杨丽平谢华红王飙落聂勇战王新郭学刚吴开春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甲基化
胃癌组织中COX-2和VEGF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3例人胃癌组织中COX-2、VEGF和CD34的表达,并以40例正常胃粘膜标本作为对照。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计数。对COX-2和VEGF的表达采用半定量计分法判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人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83.0%;VEGF表达阳性者45例,阳性率为84.9%。COX-2表达与VEGF表达相关显著(P<0.05)。并且,COX-2和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P<0.05,P<0.05)、淋巴结转移(P<0.01,P<0.05)和远处转移(P<0.01,P<0.05)相关。COX-2/VEGF同高表达组中MVD值(79.5±25.8)高于COX-2/VEGF同低表达组中的MVD值(45.0±13.9),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与VEGF共表达,并相互协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
唐红卫王钧孙力军宁晓喧谢华红毕锋吴开春樊代明
关键词:胃癌环氧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
两种不同肝转移潜能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蛋白分析
2008年
目的初步分析具有不同肝转移能力的胃癌细胞株XGC9811和XGC9811-L的差异蛋白质位点,为阐述与胃癌肝转移有关的差异蛋白质提供线索。方法以自发性多脏器转移胃癌细胞XGC9811和肝高转移潜能胃癌细胞XGC9811-L为实验对象,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建立并优化两种细胞株的蛋白质表达图谱;之后利用M elan ieⅢ2-D软件分析两种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在两组细胞所有凝胶均有相同变化的差异点19个,其中5个仅在XGC9811-L中表达,3个仅在XGC9811中表达,与XGC9811相比,有7个蛋白位点表达下调,4个蛋白位点表达上调。结论两种不同肝转移能力的胃癌细胞具有不同的蛋白位点。这些差异蛋白质位点为进一步鉴定胃癌肝转移的相关蛋白及建立胃癌肝转移性细胞株的2-DE数据库奠定基础。
呼圣娟谢华红赵进郭新宁杨晓梅
关键词:胃癌双向电泳肝转移差异蛋白质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方法对陕西地区汉族乙肝患者108例与正常对照108人以及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32人,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与HBV不同复制状态相关性分析。结果:陕西地区汉族人HLA-DRB1等位基因以DRB1*04(16.2%),DRB1*09(12.5%),DRB1*12(11.6%),DRB1*15(13.4%)最为常见;病例组HLA-DRB1*03的等位基因频率(10.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OR=3.10;P<0.05);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17.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3%)(OR=2.09;P<0.05);DRB1*07基因位点在HBV高复制状态多见(OR=2.22;P<0.05);HLA-DRB1*15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13.4%,明显高于病例组6.9%(OR=0.48;P<0.05)。结论:HLA-DRB1*03、HLA-DRB1*07与陕西地区汉族人HBV感染后的慢性化相关联,HLA-DRB1*15为陕西地区汉族人乙肝感染的抗性基因。本研究提示HLA-Ⅱ类基因是决定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
杨桂涛刘杰徐德忠阎永平谢华红杜玉蕾
关键词: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食管嵌顿性异物内镜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内镜下治疗食管嵌顿性异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123例食管尖锐性异物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食管异物的种类、嵌顿部位、滞留时间、穿孔与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谢华红梁树辉郭长存张宏博王新郭学刚
关键词:食管嵌顿内镜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或胃切除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赵敏谢华红幺立萍王新吴开春樊代明张筱茵张宏博
陕西地区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方法对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2例及正常健康人108人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对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与HBV不同复制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陕西地区正常汉族人HLA-DRB1等位基因以DRB1*04(16·2%),DRB1*09(12·5%),DRB1*12(11·6%),DRB1*15(13·4%)最为常见;CHB组HLA-DRB1*03的等位基因频率(11·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c=0·014;OR=3·57;P<0·05);DRB1*07基因位点在HBV高复制状态较低复制状态多见(Pc=0·034,OR=3·88,P<0·05);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为13·4%,明显高于CHB组7·4%(Pc=0·039;OR=0·48;P<0·05)。结论HLA-DRB1*03、HLA-DRB1*07与陕西地区汉族人HBV感染后的慢性化相关联,HLA-DRB1*15在陕西地区汉族人与HBV感染的保护相关;HLA-Ⅱ类基因是决定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杨桂涛刘杰徐德忠阎永平谢华红杜玉蕾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