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升
-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 考古类型学的一点思索被引量:1
- 2002年
- 赵东升
- 关键词:考古类型学考古地层学考古学研究
- 苏州木渎古城2011--2014年考古报告被引量:6
- 2016年
- 苏州木渎古城考古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为了解苏州木渎古城及其周边古城址、墓葬等遗址群的时代、布局、性质和人地关系等一系列学术问题,联合开展的综合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这项工作始于2010年,当年即发现木渎古城,并判定其为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城址。木渎古城的发现为太湖及长江下游地区两周考古学文化及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唐锦琼孙明利周官清赵东升赵东升徐良高宋江宁宋江宁牛煜龙王霞闻慧芬张志清李前桥常利平高振龙胡刚刘伶胡刚刘敬微葛琮源秦超超刘松张瑶光左金飞刘松唐锦琼徐秋怡
- 关键词:考古报告古城址木渎考古学文化
- 论鄂东南地区西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格局及政治势力变迁被引量:5
- 2013年
- 鄂东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区。在青铜时代,由于这里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和具有扼关转枢的重要位置,更是中原王朝的重点经略地区。本文利用对本地区西周时期各种文化因素时空变迁的分析,并结合文献材料,讨论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变迁。结果表明:西周王朝早期继续延用商王朝的统治策略,在清除了殷商遗民势力之后,西周王朝势力获得了较大程度的扩展。但随着地方势力的逐渐增强,宗周王朝对此地的经略逐渐艰难;西周中晚期,王朝统治策略变迁,开始借用地方势力统治地方,从而地方势力有一个较大程度的发展。西周晚期地方势力(鄂政权)最终被灭,代之而起的楚国势力"渔翁得利",逐渐成为了这一地区的主宰。
- 赵东升
- 关键词:鄂东南西周时期文化因素政治变迁
- 论江淮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格局与政治势力变迁被引量:5
- 2012年
- 在整个西周时代,江淮分水岭以北的地区都属于宗周文化的分布范围,江淮东部偏北部分属于淮夷文化区。西周早中期,江淮南部和江淮东部偏南部分以宗周文化因素为主,而后者又具有较多的夷人文化因素,这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的邗国相关。西周晚期,整个江淮南部和江淮东部偏南部分的文化面貌趋同,这可能与江南吴文化势力的扩张有关。江淮西部长江流域区在西周早期属于当地文化的延续,西周中晚期则属于南淮夷文化区。
- 赵东升
- 关键词:西周淮夷
- 安徽固镇谷阳城遗址出土铜玺印被引量:4
- 2014年
- 谷阳城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南1公里,浍河南岸,京沪铁路西约200米,属今固镇县连城镇谷阳村。2004年12月,谷阳城遗址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定为西汉至魏晋时期遗址。遗址平面大致呈正方形,东西908、南北899米。现存城墙均高2~3米,顶面宽29、基宽33米。
- 赵东升
- 关键词: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玺印出土京沪铁路
- 环太湖古文化演进与水域变迁关系初论被引量:6
- 2016年
- 太湖连通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又沟通大海。古代太湖周边考古学文化发达,文明化程度相对较高,既有农耕文明形态,又有海洋文明形态,
- 赵东升
- 关键词:环太湖文化演进文明形态考古学文化文明化
- 试论动物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 2007年
- 自从人类诞生,人类就以捕获野生动物作为自己食物来源的一部分。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存于大猛兽之间,对动物的恐惧心理(或者其他什么心理)比较重,他们主要以采集植物的果实、坚果、根等作为食物,对肉的需求也只是小型动物或者偶尔拣到野外死去的动物腐肉,他们过着一种茹毛饮血的生活。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知道了用火,这是人类在进化史上的一次革命。
- 赵东升
- 关键词:人类文明旧石器时代食物来源恐惧心理小型动物进化史
- 论赣鄱地区西周时期的文化格局及势力变迁被引量:3
- 2015年
- 赣鄱地区处于中原文化圈和百越文化圈的交接地带。商时期,中原文化势力和百越文化势力基本上以赣江为界。西周早期,随着商文化势力撤出这一地区,西周文化势力曾短暂经略过该地区,只是在经略范围上有所区别,从而也造成这一区域文化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周中晚期,随着周文化势力的减弱和吴越文化势力的加强,赣鄱地区达到了更大范围的统一,成为吴越文化圈和楚地文化圈融合的地区。
- 赵东升
- 关键词:西周时期
- 再论越国的族属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 2017年
- 先秦时期越国的族属和先秦时期环太湖和杭嘉湖平原地区的文化格局和势力变迁研究互为表里,相互印证。本文从文献记载和传说材料入手,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对先秦时期越国的族属问题进行了推论,并就其中涉及的文化格局和势力变迁问题提出见解:越文化的主体来自于本地的马桥文化,而马桥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受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和扶持的。二里头文化因素在江浙地区的出现根源于中原地区华夏和东夷族系的地位之争,表现就是代表东夷族系的广富林文化、代表本地土著的钱山漾类型文化和属于越族系但代表华夏集团利益的马桥文化的纷争,最终后者取代了前两者,表明了华夏集团在此地区的胜利,由此随后的越国统治者也就具有了华夏族的基础。
- 赵东升
- 论鄂豫陕间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文化格局及势力变迁被引量:1
- 2013年
- 鄂豫陕间处于中原、关中与长江流域交往的中间地带,本文通过对鄂豫陕间二里头文化时期文化格局的分析,探讨了这一地区文化势力的变迁及其对于二里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 赵东升
-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