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宪磊
- 作品数:31 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远期疗效的比较被引量:37
- 2017年
- 目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共入组260例,获随访236例。回顾其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方式、肿瘤情况,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影响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分层分析,评估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肝癌远期疗效的比较。结果研究显示,解剖性肝切除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5%,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65%(P〈0.05);无瘤生存率为51%,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34%(P〈0.05)。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HbsAg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手术方式、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抗病毒治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抗病毒治疗、性别影响患者的无瘤生存率。解剖性肝切除可改善肿瘤小于5 cm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P=0.098);改善肿瘤TNM分期T1、T2期患者术后无瘤生存(P=0.059),并可显著改善分期T3、T4期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P〈0.05)。结论与非解剖肝切除比较,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优越性。
- 翟志超任为正刘志伟陈继业辛宪磊卢实春蔡守旺
- 关键词:解剖性肝切除无瘤生存率
-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4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5.9岁。肿瘤位于肝右叶4例,肝左叶4例,双叶均有6例。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腹痛或腹胀。影像学检查很难与肝细胞癌区分,诊断需经病理学证实及排除肝外原发灶。所有患者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消化内镜以及术后长期随访均未发现肝外原发灶。14例患者中,接受单纯手术切除3例,接受肝肿瘤切除+射频消融2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TACE)6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例,仅行腹腔探查1例,行化疗1例。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至随访结束,生存7例,死于肝衰竭或肿瘤复发7例。结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肿瘤,诊断需经病理证实,推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相对较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对于不能切除的患者可选择TACE、射频消融、化疗、肝移植等方法。
- 徐凯陈永亮陈明易张文智王彦斌纪文斌王宏光辛宪磊冯建李盈严力
- 关键词:肝肿瘤神经内分泌癌预后
-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误诊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针对临床罕见的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HNENs)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易误诊的特性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初诊为PHNEN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方法以及随访结果,对其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PHNENs多数无症状或仅有腹痛等非特异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很难与其他肝脏恶性肿瘤鉴别;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是主要诊断依据,长期随访发现部分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肝转移。结论PHNENs是一种极罕见的原发于肝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确诊需要长期的随访支持,临床常见PHNENs不能除外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是以手术为主,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生长抑素类似物、化疗、靶向等综合治疗可能延长生存期。
- 刘哲李晓明蔡守旺孔哲辛宪磊刘志伟
- 关键词:肝脏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性肿瘤误诊分析
-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4例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5~68岁,中位年龄54岁;均合并肝硬化。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采用开腹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再行胆总管切开取癌栓,并对癌栓根部消融。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住院时间8~34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10/14),其中包括胸腔积液10例,腹腔积液加重8例,胆红素升高6例,肾功能异常3例,均经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好转。无围术期死亡。2例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肿瘤残余,予TACE治疗。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时间9~2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1年存活率8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射频消融安全、有效,能明显减少取癌栓过程中出血,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赵向前梁斌陈继业辛宪磊
- 关键词:肝肿瘤胆管癌栓导管消融术预后
-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的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脓毒症病原菌菌谱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连续收治的63例有明确病原菌感染依据的SAP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47例,女性16例;年龄22~ 73岁,平均(52±11)岁.送检标本来源包括:(1)胰腺、胰周坏死组织及腹腔引流液;(2)胆汁;(3)血液或深静脉导管;(4)痰液、气管导管及胸腔引流液;(5)尿液.对阳性送检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63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44株,分别来自腹腔(36.0%)、血液(14.0%)、中心静脉导管(11.8%)、坏死组织(9.1%)及痰液(8.1%).革兰阴性菌154株(63.1%),革兰阳性菌68株(27.9%),真菌22株(9.0%);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6.0%),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15.2%),铜绿假单胞菌(10.7%),肺炎克雷伯菌(9.8%),鲍曼不动杆菌(8.2%),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5.3%).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菌株分别占84.6% (33/39)和70.8%(17/24),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耐药率分别为12.8%和25.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分别为28.2%和29.2%;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耐药率分别为50.0%和75.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分别为42.3%和70.0%;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耐药率达100%,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率<40.0%;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及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保持高敏感性,仅有l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真菌感染全部为念珠菌属,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SAP继发脓毒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包含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阳性菌和包含鲍曼不动杆菌�
- 马焕先何蕾蔡守旺辛宪磊史海达周林史宪杰
- 关键词:脓毒症病原菌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情迅速恶化,是急性胰腺炎患者“第二个死亡高峰”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微创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IPN取得了良好疗效,改善了患者预后。然而无论采用哪种微创手术,有效治疗的前提均是通过术前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建立便捷的操作通道。PCD穿刺点是否恰当,不仅关系到引流效果,更关乎后续微创清除感染坏死组织的效率。近年来,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已得到较多应用,可使外科医生术前直观地辨认病灶形态及其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例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PCD定位的IPN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该技术在微创治疗IPN中的应用价值。
- 王鹏飞刘志伟蔡守旺何蕾辛宪磊任为正冯建卢实春
- 关键词:感染性胰腺坏死三维可视化技术引流治疗坏死组织清除术
- 急性胰腺炎合并结肠瘘的非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结肠瘘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重症胰腺炎专病中心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收治的35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9例,女性105例,年龄(46±14)岁(范围:14-85岁).急性水肿性胰腺炎4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13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2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39例.31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中,接受非手术治疗62例,手术治疗251例,其中采用经皮肾镜腹膜后入路胰周坏死组织清除技术218例.结果354例患者中,发生结肠瘘15例,发生率为4.2%,均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39±8)岁(范围:27-50岁).结肠瘘发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的中位时间为71 d(范围:27-134 d),其中结肠肝曲瘘2例、横结肠瘘4例、结肠脾曲瘘9例.合并横结肠坏死1例,合并降结肠狭窄1例.患者死亡39例,总体病死率为11.0%(39/354).开腹手术治疗2例,其中死亡1例,其余13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结肠瘘多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冯健刘志伟蔡守旺辛宪磊陈继业王鹏飞何蕾马焕先
- 关键词:肠瘘肾镜微创治疗坏死组织清除术
- 以氧合指数和腹压为指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液体治疗策略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以氧合指数和腹压为指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液体治疗策略。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符合研究标准的40例SAP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ICU医生以氧合指数及腹压为主要研究终点制定治疗液体治疗计划并予以实施。根据患者液体平衡情况分为液体正平衡组与负平衡组,比较两组治疗72h后的效果及预后。结果纳入的40例患者中,液体正平衡组24例患者。治疗72h后,平均液体平衡量为(5191.8±1596.5)ml,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296.5±60.0)比(220.3±59.0),P〈0.01]。腹内压亦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2.2)比(10.6±2.2),P〉0.05]。负平衡组16例,治疗72h后,液体平衡量为(-3762.2±3550.6)m1。治疗后,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309.4±42.7)比(198.5±47.6),P〈0.01],腹内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1.2±1.6)比(14.5±2.2),P〈0.01]。72.9%的患者达到液体治疗目标,其中液体正平衡组19例,液体负平衡组14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达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62,P〉0.05)。结论以氧合指数及腹压为治疗终点可有效指导SAP的液体治疗。根据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徐明月何蕾刘志伟辛宪磊马焕先苏茂生王鹤梁静华赵永生蔡守旺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氧合指数腹腔高压
- 外伤性胰腺炎:经皮肾镜腹膜后入路的治疗单中心6例报道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评价腹膜后入路肾镜微创治疗外伤性胰腺炎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6例外伤性胰腺炎行经皮肾镜腹膜后入路胰周坏死组织清除术。结果无手术死亡,除1例患者术后11 d出现腹腔出血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肾镜治疗手术创伤小,疗效好,避免再次开腹手术,是外伤性胰腺炎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冯健蔡守旺刘志伟何蕾陈继业辛宪磊王鹏飞肖越勇周飞虎卢实春董家鸿黄志强
- 关键词:外伤性胰腺炎肾镜治疗微创治疗
- 门静脉动脉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13年
- 门静脉动脉化(portal vein arterialization, PVA)是一种为防止因各种原因导致肝脏缺失动脉血后引起肝功能不全及缺血性胆管病,将动脉血导入门静脉的一种手术方法。供血动脉可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等,应用肝总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较多,受血静脉一般为门静脉。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完全的门静脉动脉化和部分门静脉动脉化(arterio-portal shunt,APS),完全的门静脉动脉化及最初的PVA,是由Cohn等[1]于1952年在治疗门静脉高压行门腔分流手术时,为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脏供血大量减少而导致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而提出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APS)是Suzuki等[2]于1999年在治疗中晚期肝胆恶性肿瘤行扩大根治性切除时,当肝动脉受侵需切除或术中收到损伤无法修复,应用APS 的方法重建肝脏血流而提出的。目前国内外多数文献对门静脉动脉化和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未严格的区分开来。近年来国内外较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基础研究,并将其应用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肝移植术、肝门部复杂外伤和其他肝胆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从众多的文献报道来看,多数学者认为PVA可改善肝功能、促进肝再生、预防肝功能不全及缺血性胆管的发生等多种临床意义。但有学者认为该术式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等不良反应。本文拟从门静脉动脉化对肝功能的影响、对胆管的影响、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以及门静脉动脉化后门静脉高压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 陈永亮辛宪磊
- 关键词:门静脉动脉化大鼠肝脏肝胆移植术(医学)肝动脉重建肝门部胆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