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东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脑
  • 3篇血脑屏障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鼠脑
  • 3篇缺血
  • 3篇脑屏障
  • 3篇脑缺血
  • 3篇灌注
  • 3篇大鼠脑
  • 3篇大鼠脑缺血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电针
  • 2篇电针预处理
  • 2篇血脑屏障破坏
  • 2篇预处理
  • 2篇受体
  • 2篇受体1
  • 2篇缺血损伤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董辉
  • 6篇邢东
  • 3篇朱明霞
  • 2篇吴志新
  • 2篇范延红
  • 2篇路志红
  • 1篇张维
  • 1篇张倩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电针预处理对MCAO大鼠模型血脑屏障和MMP-9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EA)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单纯电针(EA)组、缺血(MCAO)组及电针预处理(EA+MCAO)组,每组24只。使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120 min再灌注48 h后处死取脑。分别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动物脑水含量,伊文斯蓝(EB)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TJP)及MMP-9表达水平,同时明胶酶谱法检测MMP-9活性。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脑水含量及EB含量增多(P<0.05),缺血侧脑组织TJP水平下降(P<0.05),MMP-9表达及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MCAO组大鼠比较,EA+MCAO组脑水含量及EB含量减少(P<0.05),缺血侧脑组织TJP水平升高(P<0.05),同时MMP-9表达及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通过抑制缺血后脑内MMP-9的表达及活性,维持BBB完整性,有效改善脑缺血后的脑水肿症状。
邢东吴志新董辉范延红
关键词:电针预处理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脑水肿
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及NF-κB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EA)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炎症反应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单纯电针(EA)组、缺血(MCAO)组及电针预处理(EA+MCAO)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再灌注48h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取脑后分别使用TTC染色、ELISA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脑梗死容积、半暗带脑组织炎症因子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NF-κB核转位情况。结果:MCAO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Sham组(P<0.05),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增加,脑内促炎因子水平增高而抑炎因子降低,MPO活性升高,NF-κB发生核转位(P<0.05);与MCAO组相比,EA+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脑梗死容积降低,脑内促炎因子水平降低而抑炎因子增高,MPO活性降低,同时NF-κB核转位被抑制(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使脑内炎症反应减轻,可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缺陷。
邢东吴志新董辉范延红
DDR1-MMP9在大鼠脑缺血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中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通路在局部性脑缺血致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5只,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iRNA处理组和siRNA乱序组(n=5)。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测定脑梗死体积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DR1及MMP9在半暗带区随再灌注时间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其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DDR1及MMP9的表达均增高(P〈0.01);而通过侧脑室注射DDR1-siRNA抑制DDD1的表达后,DDR1及MMP9的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 DDR1蛋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其下游分子MMP9起作用,抑制DDR1的表达可减少MMP9的表达量从而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另外,检测DDR1的表达可作为脑卒中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朱明霞董辉路志红邢东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急诊剖宫产的麻醉管理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急诊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麻醉管理措施,术后治疗。结果:30例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术后返回病房;1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术后进入ICU进一步治疗。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2例合并心衰患者术后在ICU死于顽固性心衰、重度肺动脉高压及肾功能衰竭,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在术后4-7d顺利拔管返回病房。1例新生儿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椎管内麻醉可应用于妊娠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剖宫产手术,对于心功能Ⅲ-Ⅳ级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选用全身麻醉。术中合理用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ICU的进一步治疗是保障孕妇安全度过围生期的关键。
张倩邢东张维董辉
关键词:妊娠肺动脉剖宫产术麻醉
DDR1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血脑屏障破坏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盘状结构域受体酪氨酸激酶(discoidin domain recetor1,DDRl)蛋白在局灶性脑缺血致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病理性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80—3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iRNA处理组和siRNA错配组,每组5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20min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分别采用TIC(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染色法、干湿比重法、伊文思蓝法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增多(P〈0.05),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大(P〈0.01);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DDR1-siRNA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P〈0.01)。结论:DDR1蛋白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抑制DDRl的表达可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另外,检测DDR1的表达可作为脑卒中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朱明霞董辉路志红邢东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伊文思蓝
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后DDR1的表达情况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DDR1蛋白在氧糖剥夺后的神经元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推测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D孕鼠的胚鼠皮层培养神经元,采用新生SD大鼠皮层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建立氧糖剥夺(OGD)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神经元正常对照组、神经元OGD组、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和星形胶质细胞OGD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DDR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MTT法测得细胞活性值降低;与神经元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元OGD组的DDR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对照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OGD组的DDR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OGD处理可诱导DDR1蛋白在大鼠皮层神经元中的表达,提示DDR1蛋白可能参与OGD后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
邢东董辉朱明霞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