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红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职工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1999年
- 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中p53 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常规染色进行组织学分类;利用免疫组化(LSAB) 法进行CD 系列L26(CD20)、4KB5(CD45R) 、UCHL- 1(CD45RO) 和多克隆CD3(CD3)标记,确定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检测p53 蛋白和PCNA(PC10)的表达。结果:60 例NHL中,47 例为B细胞淋巴瘤,13 例为T 细胞淋巴瘤。该组病例中,p53 蛋白阳性检出32 例( 占5333 % ) 、PCNA 阳性60 例( 为100 % ) 。10 例正常淋巴结组织中,p53 蛋白均为阴性,在正常淋巴滤泡中有散在的PCNA 阳性细胞。p53 蛋白、PCNA 阳性信号分别位于肿瘤细胞和增殖细胞核内。在38 例低度恶性淋巴瘤中,p53 蛋白阳性18 例,阳性率为4737 % ;22 例高度恶性淋巴瘤中,p53 蛋白阳性14 例,阳性率为6364 % 。PCNA 的检出全部病例均为阳性,但表达强度明显不同。在低度恶性组多表现为+ ~+ + ,+ + + (10/38 例) ,占2632 % ,而高度恶性组只有1 例为+ ,+ + + (12/22 例) ?
- 郭小红罗荣顾依群李宁高子芬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P53蛋白免疫组化PCNA
- 川崎病尸检1例报告
- 1994年
- 川崎病是日本学者川崎富作于1967年所报告的一种儿科疾病,近年来国内已有多例临床报道,但尚未见尸检病例报告。现将我院一例尸检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 死者,男婴,10个月。1986年5月18日开始腹泻,7~8次/日,为黄色水样便,21日开始发热,体温39.6℃,烦躁。
- 郭小红刘志仁斛直海
- 关键词:川崎病心血管病变淋巴细胞浸润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蛛网膜下腔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00年
- 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中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类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LSAB法 ) ,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 ,检测淋巴瘤中PCNA的表达。结果 :6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 ,低度恶性 3 9例 ,高度恶性 2 3例 ;48例为B细胞淋巴瘤 ,14例为T细胞淋巴瘤。该组病例中 ,PCNA阳性 62例 ,阳性细胞数均 10 %以上 ,PCNA的阳性程度与NHL的恶性度有关 ,在低度恶性组多表现为 +~ , 占 2 5 6% ,而高度恶性组只有 1例为 +, 占 5 2 2 %。 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 ,滤泡中心可见少数 (阳性细胞数 <10 % )散在分布的PCNA阳性细胞。结论 :PCNA表达的阳性程度与NHL的恶性度有关 ;PC
- 郭小红高小芬李宁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 失血性休克时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及其发病学意义
- 1993年
- 失血性休克时,由于肾血流量减少,引起肾功能损害,进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临床上称为“休克肾”。休克所致肾损害的机理,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归纳主要文献,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肾小球前血管收缩,肾小球后血管扩张,因而阻断肾血液灌流。(2)缺血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3)肾小球各组分的超微结构改变引起肾小球内阻塞和微循环障碍。
- 郭小红
- 关键词:超微结构改变肾小球失血性休克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病学血管收缩
- P53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检测淋巴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类,利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检测淋巴瘤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P53蛋白阳性32例(53.3%)。其中,低度恶性38例,P53蛋白阳性18例(47.4%);高度恶性22例,P53蛋白阳性14例(63.6%)。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53蛋白均为阴性。结论:P53蛋白的积聚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程度及阳性率可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恶性度有关;
- 郭小红高子芬李宁
- 关键词:淋巴瘤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N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