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鄢践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鼻咽
  • 8篇基因
  • 8篇鼻咽癌
  • 5篇染色
  • 5篇染色体
  • 4篇咽肿瘤
  • 4篇肿瘤
  • 4篇鼻咽肿瘤
  • 3篇荧光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杂合性
  • 3篇杂合性缺失
  • 3篇基因组
  • 3篇基因组杂交
  • 3篇分子
  • 2篇遗传学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癌基因
  • 2篇比较基因组杂...

机构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3篇鄢践
  • 10篇曾益新
  • 10篇方嬿
  • 9篇梁启万
  • 9篇黄必军
  • 3篇吴秋良
  • 3篇黄贻学
  • 3篇焦艳
  • 3篇张林杰
  • 3篇张林杰
  • 3篇宋立兵
  • 2篇李辉梅
  • 2篇邵建永
  • 2篇郭颖
  • 2篇马英红
  • 1篇黄薇
  • 1篇李端
  • 1篇冯炳健
  • 1篇张玲
  • 1篇简少文

传媒

  • 3篇癌症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Chines...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2
  • 8篇2001
  • 1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咽癌染色体16q22-24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研究鼻咽癌染色体16q22-24的遗传稳定性。方法:用染色体16q22-24上的8对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分析 50例鼻咽癌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与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结果:至少一个位点发生LOH的肿瘤占48%(24/50),MSI的发生率为18%(9/50)。但这些变化均散在分布,未见高频共同缺失区和微卫星不稳定区;其变化在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病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染色体16q22-24区的遗传不稳定性的变化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关,该区是否存在鼻咽癌相关基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鄢践方嬿黄必军梁启万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杂合性缺失LOHMSI肿瘤病理
原发性鼻咽癌患者her2基因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鼻咽癌her2基因在DNA水平的变化并弄清her2癌蛋白在部分鼻咽癌中过度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 45例原发性鼻咽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her2基因在D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细胞核her2信号为 1.92± 0 .10 ,有 2个her2信号和 2个 17号着丝粒信号核占 75 .5 %± 9.3% ;与之相比 ,45例鼻咽癌中无一例有her2基因拷贝数的变化 ;Her2癌蛋白过表达见于 33% (15 / 45 )。但各年龄、性别和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Her2癌蛋白过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无关 。
鄢践方嬿焦艳宋立兵张林杰黄必军梁启万吴秋良张昌卿曾益新
关键词: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
鼻咽癌染色体1pterp-36.11杂合性缺失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构建鼻咽癌染色体 1pter p36 11(6 3 4cM)区域内的杂合性缺失精细图谱 ,为进一步寻找鼻咽癌相关基因提供依据。方法 在比较基因组杂交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基础上 ,应用淋巴分离液将肿瘤组织的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分离并以淋巴细胞DNA作相应正常对照 ,利用 1pter p36 11区域内的 2 0个微卫星多态位点 (平均间距 3cM)对 47例鼻咽癌活检组织用杂合性缺失 (LOH)分析法进行LOH分析并绘制其精细缺失图谱。结果 在 47例鼻咽癌患者中 ,至少有一个位点存在LOH的有 37例 (82 2 % ) ,其中LOH频率最高的为D1S2 34(5 0 0 % ) ,位于 1p36 13,其次为D1S2 6 44(37 5 % ) ,位于 1p36 2 2 ;微卫星不稳定频率最高的为D1S2 43(37 5 % ) ,位于 1p36 33,其次为D1S199(30 2 % ) ,位于 1p36 2 1;D1S2 34的LOH及D1S199的MI与临床分期相关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鼻咽癌染色体 1pter p36 11之间 6 3 4cM区域内有两个共同的缺失区 ,分别位于 1p36 13(D1S2 34,2 0cM)与 1p36 2 2 (D1S436 D1S2 6 44 ,6 3cM) ,其间有一个微卫星不稳定位点D1S199,D1S436 D1S199 D1S2 34区域内可能有一个或几个在早期与鼻咽癌形成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黄必军张林杰鄢践梁启万方嬿
关键词:鼻咽肿瘤杂合性丢失基因组杂交荧光原位杂交
鼻咽癌分子遗传变异及其临床病理关系研究
曾益新方嬿邵建永鄢践郭颖黄必军染启万吴秋良张林杰
该项目国内外首次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NPC肿瘤全染色体遗传物质的不平衡性进行研究。国内外首次用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对NPC肿瘤全基因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区精细定位。国内外首次报道NPC发生的某些特异遗传变异对该肿瘤的临...
关键词:
关键词:鼻咽癌临床病理
鼻咽癌分子遗传学研究
曾益新方嬿邵建永冯炳健贾卫华黄薇鄢践郭颖黄必军梁启万吴秋良张林杰马英红黄贻学
1997年1月1日~2002年9月30日,由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规划、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CMB)、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进行了研究。明确鼻咽癌(Nasop...
关键词:
关键词:鼻咽肿瘤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染色体
用高密度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12
2002年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多个步骤、多个因素的参与,对此目前尚缺乏了解。本研究试图通过大规模检测鼻咽癌的基因差异表达来揭示鼻咽癌的差异表达基因谱,以发现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候选基因。方法:用由18000个基因构建的高密度cDNA微阵列对21例鼻咽癌分3个样本池分别检测并与鼻咽非癌组织作对比分析,随机选2个基因用半定量RT-PCR验证检测结果。结果:3个样本池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86个、95个和36个,总数达317个,表达上调的277个,表达下调的40个;差异表达基因中2个样本池以上有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有23个,表达上调的16个,表达下调的7个;其中3个样本池表达均有差异者6个,5个上调、1个下调,5个上调的基因中2个是已知基因,3个是未知基因,1个下调的是未知基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鼻咽癌的基因表达谱,为了解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大量信息,为寻找鼻咽癌相关基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张林杰方嬿马英红鄢践张晓实黄必军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
鼻咽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1年
鄢践焦艳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癌癌基因抑癌基因信号传导分子生物学
鼻咽癌染色体1pter-p36.11杂合性缺失的精细图谱
目的:在 CGH 和 FISH 研究基础上用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 erozygosity,LOH)分析法构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染色体1pter-p36.11...
黄必军方燕梁启万鄢践张林杰
关键词:鼻咽癌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基因
文献传递
Novel chromosomal alterations detected in primar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b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被引量:2
2001年
Objective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changes in Cantones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ethods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was performed on 17 primar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s Results A novel copy number gain an chromosome 4q and loss of chromosome 1p were found at a high frequency (>50%) Conclusions Current analysis revealed a comprehensive profile of the chromosomal regions showing gain of chromosomes 4q, 12q, and 1q as well as loss of chromosomes 1p, 3p, 11q, 14q, 15q, 13q, Xq, 9q, 10p, 10q, and 16q Frequently altered loci may encode oncogenes or tumor suppressor gene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NPC
鄢践方嬿梁启万黄贻学曾益新
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术检测鼻咽癌c-myc癌基因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 c- myc在原发性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 40例广东籍原发性鼻咽癌患者活检组织 c- myc基因的变化。结果  5 2 .5 % (2 1/ 40 )的肿瘤样本有 c- myc拷贝数的增加 ,其余 47.5 %正常 ;在所研究的患者中 ,10例临床分期属 期、10例属 期、13例为 期 ,另 7例为 期。统计学分析提示各期之间的 c- myc扩增率差异无显著性 ;c- myc基因变化与性别和年龄也无关。结论  c- myc基因扩增与原发性鼻咽癌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但它并非疾病演变的决定因素。
鄢践方嬿焦艳宋立兵黄必军梁启万曾益新
关键词:间期荧光原位杂交C-MYC癌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