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鏐

作品数:14 被引量:79H指数:7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交通部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长江口
  • 7篇航道
  • 5篇深水航道
  • 4篇长江口深水航...
  • 3篇泥沙
  • 3篇浅滩
  • 3篇挖入式
  • 3篇挖入式港池
  • 3篇回淤
  • 3篇航道治理
  • 3篇港池
  • 2篇再悬浮
  • 2篇沙量
  • 2篇深水航道治理
  • 2篇流场
  • 2篇含沙
  • 2篇含沙量
  • 1篇导流
  • 1篇底栖生物
  • 1篇悬浮泥沙

机构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长江口航道建...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交通运输部长...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4篇金鏐
  • 9篇虞志英
  • 4篇何青
  • 2篇葛建忠
  • 2篇丁平兴
  • 2篇李文正
  • 2篇李身铎
  • 2篇徐海根
  • 2篇谈泽炜
  • 2篇郭文云
  • 1篇赵捷
  • 1篇桑永尧
  • 1篇黄坚
  • 1篇陈亚瞿
  • 1篇李文正

传媒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水运工程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泥沙研究
  • 1篇中国港湾建设
  • 1篇第二届中国国...
  • 1篇上海市水利学...
  • 1篇甲壳动物学分...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云港海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粒度谱计算方法分析连云港及邻近海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特征,为徐圩防波堤口门布置和连云港港航道回淤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连云港港主航道和徐圩航道5 m等深线以外的区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率为0.1~0.2,表明航道回淤强度将处于较低水平,对今后航道维护有利;5 m等深线以内区域的交换率为0.3~0.4,悬沙落淤对航道回淤有一定贡献,表明该航道段回淤量相对较大,计算结果与实测航道回淤强度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灌河口沙嘴正常天气条件下交换率小于0.2,说明悬沙落淤对沙嘴的影响较小;5 m等深线以内破波带水域交换率大于0.5,表明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频繁。连云港港及邻近海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主要为粒径小于62μm的细颗粒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为减少泥沙回淤对徐圩港区港池正常运行的影响,兴建防浪挡沙堤并将堤头布置在破波带之外十分必要。
刘红顾勇马兴华金鏐
关键词:连云港港悬浮泥沙表层沉积物泥沙交换
浅议河口与海岸的某些物理过程
金鏐虞志英
文献传递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绿色环保工程
长江口经过近几十年的治理,基本形成了控制性的节点和稳定的岸岛边界,使长江口成为了具有人工河口性质的大型河口,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河口的和谐发展。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作为长江河口内重要工程,分析了工程对河口自然生态环境的...
李文正金鏐
关键词:长江口深水航道航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保护
文献传递
关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条件与流域来水来沙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长江口深水航道一、二期工程建成后,航道回淤量得到了控制。分析其原因,长江流域进入河口的泥沙近十多年来明显减少,但河口水体含沙量并未减少。河口下段由于存在明显的泥沙再悬浮过程,泥沙活动总量远大于流域来沙量。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流域来沙减少不会显著改善航道的维护条件。另一方面,河相关系分析和实测地形资料表明,近十多年来长江口内沙洲面积持续减少,分析认为应与流域来沙减少和变细有关。一段时期内,河床演变趋于活跃,增加了泥沙活动,对航道维护有不利影响。
金鏐虞志英何青
关键词:含沙量再悬浮
长江口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对流场的影响分析Ⅱ:对周边流场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规划方案工程空间尺度巨大,必然对邻近的北港,特别是北槽深水航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基于经过检验的无结构三角高分辨率长江口FVCOM模型,对规划方案的不同平面布置进行模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从流场整体态势、典型站位的大小潮动力特征可以看出,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南线、北线方案对北港和北槽的水动力特征并没有造成非常显著的变化,总体上呈现较为微弱的影响,而南线方案对北槽外航道影响较北线方案更为明显.两方案都造成北港往复流特征更趋明显.且南线方案横流更为显著.综合分析,北线方案叫南线方案对周边流场影响较小.
葛建忠郭文云丁平兴虞志英金鏐邵荣顺李身铎徐海根
关键词:挖入式港池流场模拟FVCOM
长江口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方案泥沙回淤估算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建设和维护中核心的泥沙回淤问题,本文采用海港水文规范、底切应力公式和纳潮总量估算等多种不同方法对横沙挖入式港池规划方案中的港池和外航道泥沙回淤问题进行预估,其结果较为一致.若港池出口位于-7 m泥沙浓度0.3 kg/m3的区域,港池年回淤量约为2 000万~2 200万m3,平均回淤强度约为0.3~0.4 m/a;外航道平均淤积强度约为0.3~0.4 m/a,年回淤600万~1 200万m3.且回淤分布主要集中在近靠港池口4~6 km的区域.计算表明,港池口若设于泥沙浓度更低的深水区域,泥沙回淤将显著降低.
葛建忠金鏐丁平兴邵荣顺虞志英郭文云
关键词:挖入式港池泥沙回淤
长江口南北槽及横沙东滩工程流场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03年
应用多维水动力学模型Delft3D-flow,采用交错C网格与ADI法,通过数值模拟深水航道工程及横沙东滩促淤工程对长江口流场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结果为促淤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科学论证。
黄坚何青桑永尧虞志英金鏐
关键词:长江口流场数值模拟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问题被引量:19
2003年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预测和减淤措施问题,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根本性问题。对于影响深水航道回淤的二个主要因素(长江口特别是北槽的长期演变趋势,以及航道所在水域的地形及水、沙运动情况)应及时加以分析和控制。在确保总体河势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正确预测航道的回淤量及其分布,是工程建设方案论证和制定疏浚维护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一期治理工程的实践,在8.5m航道的成槽及维护方面积累了经验,航道的减淤措施也可基本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整治建筑物稳定北槽的河势,调整并稳定流场和地形,并挡沙入北槽;二是正确确定航槽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航道通航标准和施工工艺,提高维护疏浚的管理水平。
金鏐谈泽炜李文正虞志英
关键词:长江口深水航道
长江口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与入海航道区域海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提议中的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和入海航道区域位于长江口北港和北槽之间的横沙浅滩以及长江口外的水下三角洲海域.长江河口长期以来承受数亿万吨计流域来沙在河口区的堆积,发育了巨大的陆上和水下三角洲,横沙浅滩则是与崇明东滩、九段沙同为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区的三大浅滩之一,长期以来位置和海床均十分稳定,是建设挖入式港池的理想区域.长江水下三角洲形成历史悠久,地形平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随着近年来长江来沙量的逐渐减少,使长年来地形变幅甚小,对深水航道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稳定环境.本文主要从海床稳定性的角度,对海床演变环境及演变趋势作出分析研究,为在长江口建设深水港提供参考.
虞志英张志林金鏐徐海根李身铎
关键词:挖入式港池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泥沙来源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针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后,航道泥沙年回淤量逐年增加且分布集中在北槽中段的现象,系统分析了北槽回淤泥沙的主要来源,指出在河流来沙锐减情况下,流域来沙的直接落淤已经不再是航道泥沙回淤的主要来源;北槽内部滩槽泥沙交换及北槽与两侧浅滩(横沙浅滩与九段沙)的水沙交换对北槽泥沙回淤的贡献明显;南槽口门附近泥质区对航槽回淤影响的权重将增加,需要予以重视。今后应加强对水下三角洲前缘冲淤、浅滩的风浪掀沙以及丁坝坝田落淤泥沙的再悬浮和输移过程的系统观测和研究。
赵捷何青虞志英金鏐
关键词:长江口回淤泥沙来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