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卫平

作品数:119 被引量:1,276H指数:2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0篇农业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5篇玉米
  • 58篇糯玉米
  • 26篇淀粉
  • 24篇籽粒
  • 21篇鲜食
  • 17篇基因
  • 15篇鲜食糯玉米
  • 14篇基因型
  • 14篇基因型差异
  • 14篇高产
  • 12篇甜玉米
  • 12篇糊化
  • 11篇氮素
  • 11篇玉米淀粉
  • 11篇糯玉米淀粉
  • 11篇米淀粉
  • 11篇糊化特性
  • 10篇栽培
  • 9篇夏玉米
  • 9篇利用效率

机构

  • 112篇扬州大学
  • 14篇北京市农林科...
  • 12篇浙江省东阳玉...
  • 10篇江苏省农业科...
  • 8篇江苏沿江地区...
  • 5篇扬州环境资源...
  • 4篇江苏农学院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淮阴师范学院
  • 3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江苏沿海地区...
  • 2篇淮安生物工程...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江苏出入境检...

作者

  • 118篇陆卫平
  • 85篇陆大雷
  • 19篇刘萍
  • 15篇闫发宝
  • 14篇景立权
  • 13篇王继丰
  • 13篇刘小兵
  • 12篇赵福成
  • 12篇王德成
  • 11篇赵久然
  • 9篇王鑫
  • 9篇郭换粉
  • 7篇陈国清
  • 7篇袁建华
  • 7篇董策
  • 7篇卢艳丽
  • 6篇王凤格
  • 6篇赵浚宇
  • 5篇韩晴
  • 5篇王桂跃

传媒

  • 16篇玉米科学
  • 15篇作物学报
  • 1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1篇扬州大学学报...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粮油学报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4篇核农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江苏农学院学...
  • 2篇食品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研究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4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糯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缓/控释肥料轻简化施用技术在我国玉米生产中逐步得到应用,研究控释氮肥与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对大田糯玉米产量、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糯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田间试验于2019—2020年在江苏连云港进行,供试玉米品种为连花糯2号。在施N 225 kg/hm~2水平下,设置5个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比例处理:100%普通尿素(N1)、100%控释尿素(N2)、普通氮素∶控释尿素=1∶2(N3)、普通氮素∶控释尿素=1∶1(N4)、普通氮素∶控释尿素=2∶1(N5),以不施氮处理(N0)为对照。测定了糯玉米籽粒产量、植株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及氮肥利用率。【结果】5个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施处理中,N3处理的增产增收幅度最大,较N1处理产量增加了30%,平均收益增加了2835元/hm2,N4和N5处理产量和经济效益大于N1处理,小于N3处理,且二者差异较小。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显著提高吐丝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且以N3处理增加最明显,其次为N2和N4处理,N5与N1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氮肥配施对植株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有显著影响,且N2、N3和N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三者高于N1和N5处理。施用控释尿素处理的平均收获指数和成熟期籽粒氮素含量占比高于N1处理,其中N3处理的收获指数(0.45)及籽粒氮素含量占比(57.5%)最高,其次为N2处理。与N1相比,配施控释尿素提高了糯玉米的氮素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回收率,且以N3处理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N2和N4处理,N5与N1处理差异不显著。与N2处理相比,N3处理的氮素偏生产力提高了2.6 kg/kg、氮素农学效率增加了2.6 kg/kg、氮素回收率提高了6.6个百分点。【结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糯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具有显著影响。综合两年糯玉米籽粒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表现,在施氮量225 kg/
高雪健李广浩陆卫平陆大雷
关键词:控释尿素掺混肥氮素利用率
江苏滨海盐土夏玉米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1990~1992年,结合江苏响水县夏玉米高产开发,采用专题试验与大面积高产示范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淮北滨海盐土夏玉米的高产栽培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单位面积总结实粒数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经济而有效的指标。相应的高产途径是选用紧凑型中大穗品种,在适宜密度的基础上,增加肥料投入量,并围绕壮秆,增加倒7~9叶为中心的叶面积,减少弱株比例,以形成与产量相适应的总结实粒数和建立壮个体高积累的群体结构。
陆卫平周钧刘永珍
关键词:玉米株型栽培滨海盐土高产
氮肥运筹对“二旱一水”玉米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8
1996年
1993~1994年,在江苏吴江对“二旱一水”玉米采用不同氮肥运筹方式研究其对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水平22.5kg/667m2条件下,基肥、穗肥、粒肥运筹以45:45:10或30:60:10的比例产量高.主要是促进了壮苗早发,使群体植株各叶尤其是倒9~7叶更好地生长,在吐丝期获得较高的适宜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势,促进壮秆形成减少空秆,提高总粒数,增加粒叶比而高产.
邱荣生朱国权沈海根莫美英陆卫平卢家栋
关键词:玉米氮肥
超甜玉米品质差异及适宜采收指标的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以25个超甜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5-27d不同采收期百粒鲜重、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含水率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指标均值在不同品种和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授粉后最佳品质期及最佳品质期时百粒鲜重占最大粒重比例、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均存在差异;推迟采收有利于增加百粒鲜重;各品种最佳品质期时籽粒含水率多为68%~74%,且不同年份表现一致。籽粒含水率68%~74%可作为鲜穗适期采收指标。
刘萍陆卫平王凤格张凯迪赵久然邵香兰董鲁明
关键词:超甜玉米适宜采收期籽粒含水率
糯玉米淀粉RVA黏度的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29
2006年
以糯玉米10个自交系为材料应用p+q+2pq交配设计组配了50个杂种,研究了淀粉RVA的7个黏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淀粉RVA各性状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以回落值的变异最大,最高的杂种达249 cP,最低的仅为122.33 cP;变异最小的是糊化温度,最高的为79.5℃,最低的为76.92℃;(2)所有性状之间的差异均杂种大于亲本,且峰值黏度、沉降值、回落值3个性状杂种平均数高于亲本;(3)沉降值存在显著的超中亲优势,峰值黏度和回落值仅存在极显著的超低亲优势,而谷值黏度、终值黏度、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均无杂种优势;(4)杂种与双亲淀粉RVA黏度性状之间的关系因性状而异,其中在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沉降值、回落值4个性状上,杂种与母本、中亲值RVA参数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其余3个性状则因组合的不同而异,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
陆芳芳陆卫平刘萍沈新平王继丰刘小兵
关键词:糯玉米杂种优势
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适宜采收指标的研究被引量:33
2009年
以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授粉后17~29 d不同采收期百粒鲜重、子粒粗淀粉含量、含水率与鲜穗蒸煮品评分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4项均值在不同品种间及不同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最佳品质期在授粉后的时期及长短、最佳品质时的百粒鲜重占最大粒重的比例、子粒粗淀粉含量在品种间均存在差异;推迟采收有利于增加百粒鲜重;子粒含水率在59%~64%时可作为鲜穗最适采收期。
刘萍陆卫平陆大雷
关键词:糯玉米适宜采收期含水率
通过杂交亲和性评估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间的流动被引量:7
2005年
十字花科许多植物表现为异花授粉和较高的种间杂交亲和性,这些生殖特征喻示着外源基因在该科植物间存在潜在的流动风险.通过苯胺蓝荧光法观察、人工杂交、混合花粉蒙导授粉结合杂交后代的分子鉴定,研究了甘蓝型抗草甘膦油菜Q3与5种十字花科植物(共6个材料)的杂交亲和性,以评估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上述植物间的流动.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2个品种、雪里蕻、小白菜与Q3杂交的亲和指数分别为16.15,12.77,2.345和0.85,F1代植株PCR检测为阳性;诸葛菜、播娘蒿×Q3表现出高度不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管生长受阻,分别停滞在诸葛菜花柱上部1/3处与播娘蒿柱头表面,蒙导后代植株PCR检测均表现阴性.在大田邻近间隔种植和自然授粉条件下,Q3与甘蓝型油菜2个品种、雪里蕻、小白菜间的基因流频率分别为2.3278%,2.1487%,1.0157%和0.9236%,与诸葛菜、播娘蒿2种杂草的频率为0.基因流频率与杂交亲和性高度相关.本研究结果同时说明十字花科植物间的外源基因流动不容忽视.
赵祥祥陆卫平戚存扣浦惠明夏秋霞陆大雷刘葛山王幼平
关键词: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十字花科植物杂交亲和性基因流抗除草剂基因外源基因
不同缓释肥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以玉米品种苏玉29、苏玉30为材料,设置7个缓释肥水平(N 0、270、315、360、405、450、495 kg/hm2)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产量呈单峰变化趋势,在N 450 kg/hm2水平下达最大值,两品种(苏玉29、苏玉30)分别为16193、14040 kg/hm2,且两品种均在N 405 kg/hm2水平下达边际产量。(2)高产处理下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及叶面积指数在灌浆中前期大,干物质积累量多,中后期下降缓慢。对干物质积累的Richards方程解析表明,与对照相比,高产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推迟了10天,且越晚产量越高;生长活跃期平均延长了9天,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平均提高了43.5%。因此,通过缓释肥运筹,降低花后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下降速率,推迟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延长生长活跃期,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陈国清肖尧景立权石建飞陆大雷陆卫平
关键词:夏玉米缓释肥超高产RICHARDS方程
脱脂对糯玉米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以4个糯玉米淀粉为材料,对其进行脱脂处理,分析了其对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脂使淀粉中的磷元素含量显著降低,导致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峰值指数和热焓值降低,糊化范围扩大。淀粉和脱脂淀粉糊化冷藏后发生回生,表现为脱脂增加了回生淀粉的热焓值,进而增加了淀粉的回生值和峰值指数,而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和糊化范围受脱脂影响较小。淀粉和脱脂淀粉的热焓值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淀粉的热焓值以渝糯408最低,脱脂淀粉的热焓值以郑彩糯1号最低。淀粉回生后热焓值和回生值差异较小,而脱脂淀粉回生后热焓值和回生值以YA30142最高,郑彩糯1号最低。
陆大雷郭换粉董策陆卫平
关键词:糯玉米淀粉脱脂
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规律及其与磷素吸收利用的关系,揭示磷素分配转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方法】以中国近年来所育成的31个糯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供肥水平下研究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糯玉米生育期间磷素的分配中心是随生长中心转移而变化的,开花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秆中,开花后磷素的分配中心开始由茎、叶转向雌穗,并逐渐以籽粒建成为中心。糯玉米不同品种各器官磷素转移率及其对收获产品的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磷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磷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鲜穗、鲜籽粒高产品种叶片的磷素转移率较高,成熟籽粒高产品种茎秆和苞叶的磷素转移率较高;叶鞘的磷素转移率高有利于品种鲜穗、鲜籽粒及成熟籽粒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苞叶的磷素转移率高也有利于成熟籽粒磷素利用效率的提高。【结论】糯玉米磷素分配转移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磷素转移率主要影响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及磷收获指数的高低,而对磷素吸收总量的影响较小。通过提高植株磷素运转率,特别是叶鞘的磷素运转率可有效提高糯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效率。
卢艳丽陆卫平陆大雷王继丰刘小兵
关键词:糯玉米基因型差异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