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壁辉
- 作品数:86 被引量:32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扬子鳄研究的新成果
- 1991年
- 扬子鳄因其濒临灭迹又绝处逢生而闻名于国内外,一度成了热门话题,特别是对它的研究意义、饲养、保护等方面均有过许多较详尽的报道.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它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简报于下.人工饲养和繁殖方面有关扬子鳄人工饲养和繁殖的技术,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已获成功.又经长期实践,该技术已日臻完善,有些方面,又取得新的突破.
- 陈壁辉
- 关键词:扬子鳄人工饲养繁殖
- 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卵泡发育的研究被引量:9
- 1999年
- 用光镜观察了无蹼壁虎卵泡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其卵泡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可分两期,即卵黄形成前期及卵黄形成期.卵泡来源于胚床内的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其发育过程有4个主要特点:1)卵泡鞘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层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阳性率为100%;2)卵黄形成前期卵泡核出现染色体及波状核膜;3)颗粒层早期由3种细胞构成:梨状细胞、中间型细胞及小细胞;4)后期颗粒层解体,卵母细胞内出现大量的卵黄小板.
- 蔡亚非李君陈壁辉
- 关键词:无蹼壁虎卵泡发育颗粒层
- 扬子鳄胚胎肝脏发育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
- 对孵育第4~62天扬子鳄胚胎的肝脏进行了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孵育第4天第一、二肝憩室形成并发出许多实心的肝芽,第12天出现部分有腔的肝细胞索,胆囊形成,第20天毛细胆管均明显,铁苏精染色呈深棕色,第30天肝小叶出现。第...
- 华田苗鲁亚平蔡亚非陈壁辉聂继山汪仁平王朝林谢万树
- 关键词:肝脏组织学组织化学
- 文献传递
- 无蹼壁虎大脑皮层的组织学结构研究
- 本文用尼氏.H.E及Golgi-Cox等染色方法研究了无蹼壁虎大脑皮层的组织学结构和细胞类型。大脑皮层可分外网状层、细胞层和内网状层三层,在H.E.和尼氏法染色下,细胞层细胞可明显分为两类:大细胞和小细胞。从外侧到内侧,...
- 杨超杨传秀陈壁辉
- 关键词:无蹼壁虎大脑皮层组织学结构
- 文献传递
- 乌梢蛇上唇腺及达氏腺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该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4条鸟梢蛇的上唇腺及达氏腺。两腺体均具分叶,上唇腺为混合腺,其分泌部呈管泡状,由大量的粘液性细胞和少量的浆液性细胞组成。达氏腺为浆液腺,其分泌部呈分枝管状,由单层柱状上皮的浆液性细胞组成,腺体具单一导管。最后讨论了两腺体的生理功能,协同作用及达氏腺在系统演化上的意义。
- 蔡亚非李君陈壁辉
- 关键词:乌梢蛇组织学
- 鳖卵细胞的组化分析观察被引量:6
- 1998年
- 卵巢用Carnoy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HE染色,PAS反应和RNA反应,光镜观察显示:中华鳖卵细胞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泡期,生长卵泡期和成熟卵泡期.PAS反应显示卵透明带、卵黄颗粒呈强阳性,RNA反应显示颗粒层、核仁呈强阳性.
- 陈发扬华田苗陈壁辉蒋立科
- 关键词:中华鳖卵细胞
- 扬子鳄胚胎十二指肠的组织发生被引量:3
- 1998年
- 本文观察了18例不同时间扬子鳄(Aligatorsinensis)胚胎十二指肠的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10天十二指肠出现形态分化.16天,上皮细胞增殖为3~4层,.肠腔扩大.30天,上皮局部出现突起,多具2层细胞.34天,间充质已分化为固有膜、粘膜下层、环行肌层及纵行肌层,环行肌层较厚,平均约为28μm.40天,上皮为单层柱状,纹状缘明显,开始出现原始小肠腺.52天,杯状细胞较多.62天,各层结构与成体时相似;扫描电镜下观察,绒毛为指状、舌状和嵴状.
- 鲁亚平华田苗陈壁辉汪仁平
- 关键词:扬子鳄十二指肠胚胎
- 澳大利亚产湾鳄(Crocodylus prosus)背部皮肤的胚胎发生
- 1998年
- 本文用光镜观察了湾鳄在胚胎不同时期的皮肤发生.发现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胚胎42.3天出现压力感受器;(2)胚胎46.8天出现背腺及鳞间沟;(3)胚胎56.8天出现纵嵴;(4)胚胎65天表皮已发育成熟,由内向外可分为:生发层、中间层、α角质层和β角质层;(5)胚胎73天(孵出)背腺成熟为无分枝的泡状腺,鳞间沟高度卷曲与折叠.最后对湾鳄皮肤发生与其他动物的异同点及背腺在系统演化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蔡亚非李君马岚陈壁辉
- 关键词:鳞片胚胎发生
- 人工饲养幼鳄出现卵黄硬结原因的探讨被引量:2
- 1989年
- 本文报导扬子鳄幼鳄卵黄硬结形成的原困和防止的方法。人工饲养扬子鳄幼鳄卵黄硬结形成原因是过早喂食,野生幼鳄从孵出到第二年冬眠苏醒是不吃食的。孵出7—9天开始喂食将导致幼鳄卵黄消化困难并形成硬结,死亡率很高,饲养一年后死亡率达40%。幼鳄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卵黄变性,胃扩张,接近卵黄囊附近的小肠彼此粘连长合在一起。1987年初孵幼鳄饲养于31—32℃的幼鳄饲养室内,以提高卵黄吸收速率,同时,孵出后18天触摸幼鳄腹部,当卵黄完全吸收时立刻开始喂食,死亡率很低,饲养一年后幼鳄成活率为97.9%。少数幼鳄死亡原因多种多样,但无一例死于卵黄变性。
- 陈壁辉王朝林
- 关键词:扬子鳄人工养殖
- 扬子鳄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 吴孝兵陈壁辉
- 关键词:鳄目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