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
- 作品数:36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比较
- 目的 对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s Leukemia Group)– 2008(CCLG –2008)方案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ALL-2006)疗效进行比较...
- 王娴静董秀娟陈蕾马红霞焦雪丽孙静赵尊兰苗真
- 关键词:儿童化疗方案
- CD34+造血干细胞阳性富集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 赵晓武董秀娟熊灵军吴书一韩利杰马洪霞刘文刚陈蕾朱趁红
-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研究目的:探讨纯化的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病种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拓宽纯化的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领域。方法: 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后,应用C...
- 关键词: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干细胞移植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后感染高危因素42例分析
- 2007年
- 目的:感染有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选择此类患者42例分析其临床感染特点与高危因素。方法:①实验对象:选取1999-01/2006-06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2例,移植前平均病程3年。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环磷酰胺150mg/kg+抗人胸腺球蛋白/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预处理30例,环磷酰胺200mg/kg+抗人胸腺球蛋白/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预处理12例;CD34+细胞纯化移植17例,CD34+细胞未纯化移植25例。移植过程中无菌层流室全环境保护,当患者体温>38℃时立即采集血液标本,15min/次,连续3次。同时依据感染部位,采集相应的分泌物标本,鉴定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移植后1~3个月出现发热的患者,应用酶免疫染色技术与ELISA法检测巨细胞病毒。结果:①感染病例临床特征:42例患者共32例于移植后发生感染,其中9例发生两个部位感染,4例发生3个部位感染。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口腔、肛周、肺部等,以及原发感染灶不明确的菌血症。细菌、真菌感染多发生在移植后1个月内,巨细胞病毒检测阳性多发生在移植后1~2.5个月,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间质性肺炎多发生在移植后1~6个月。②病原菌分布与耐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占36%,革兰氏阴性杆菌占32%,革兰氏阳性球菌占4%。实验所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高,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敏感外,对其他药物均耐药;大肠埃希氏菌对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等多种药物耐药,仅对氨基糖苷类敏感。③移植相关因素与感染发生: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病程≥3年、移植前环磷酰胺用量≥5g、预处理环磷酰胺强度200mg/kg及CD34+细�
- 董秀娟陈蕾马红霞赵晓武马冬燕周凯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高危因素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2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移植后7天起应用rhTPO15000U/天,对照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3.8天,对照组为19天,较治疗组延长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50×109/L的时间平均为19.7天,对照组为26.3天,较治疗组延长6.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2次,对照组输注4.8次,较治疗组增加2.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天时对照组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的数量平均为4.8个,治疗组为12.2个,较对照组增加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以乏力、头晕、头痛、注射部位疼痛为主,严重程度均为Ⅰ-Ⅱ度。结论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的恢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 陈蕾董秀娟马红霞
-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探讨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allo-HSCT治疗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急性白血病,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EBT);8例为亲缘供者,7例为非亲缘供者;11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例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例为HLA配型全相合,9例为HLA配型不全相合.结果 15例患儿中生存7例,生存期为5个月~6年;5例因复发或重症感染放弃治疗;3例死亡.6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包括Ⅰ度3例,Ⅱ、Ⅲ、Ⅳ度各1例,其中发生Ⅳ度急性GVHD患儿死亡.2例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其中1例死亡,另1例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结论 allo-HSCT是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其并发症多、风险大,在防治并发症的同时,应严格把握allo-HSC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适应证.
- 王娴静董秀娟陈蕾马红霞焦雪丽吴书一刘文刚赵晓武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儿童并发症适应证
-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与小剂量化疗用于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7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进行临床治疗,包括静脉滴注15 mg·m-2·d-1到20mg·m-2·d-1的地西他滨(治疗时间为第1天到第3天)和2 mg高三尖杉酯碱(第1天到第8天)以及20mg阿克拉霉素(第1、3、5、7天),同时皮下注射25 mg阿糖胞苷q12h(第一天到第8天),观察分析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化疗治疗,该组患者中完全缓解者18例,占从体的66.7%,部分缓解者4例,占总体的14.8%,无效者5例,占总体的18.5%,化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5%,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结论采用地西他滨与小剂量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较为常见),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马洪霞陈蕾焦雪丽董秀娟
- 关键词:白血病地西他滨小剂量化疗
- 血小板数目低下患者输血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009年
- 目的血小板数目低下时输血后脑梗死罕见,探讨出现脑梗死的原因。方法回顾3例血小板数目低下患者输血后出现脑梗死的伴随症状、治疗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3例患者均处于细胞恢复期,合并不同程度高血糖、感染症状。结论血小板数目低下患者在细胞恢复期高血糖、合并感染症状时,输血后可能出现脑梗死。
- 王业生马红霞赵晓武董秀娟陈蕾王娴静韩利杰
- 关键词:输血脑梗死
- 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38例疗效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远期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FLAG方案(氟达拉滨30mg/m2,第1-5天;阿糖胞苷1.0g/m2,第1-5天;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ug/k...
- 董秀娟杨静焦雪丽苗真马洪霞陈蕾苏丽孙静赵晓武
- 关键词:FLAG疗效
- 文献传递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女性PNH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成功进行allo-HSCT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allo-HSCT。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供者为其胞弟,分两次采得单个核细胞数7.8×108/kg、6.9×108/kg并输入患者体内。观察术后疗效,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allo-HSCT术后30d,骨髓象示增生活跃。术后36d,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5.54×109/L,血小板171×109/L。术后40d,蔗糖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均阴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CD55、CD59表达均在正常范围。术后30d,受者原女性染色体变为46,XY[11];术后132d,受者ABO血型由B型转为O型(供者型),表明移植成功。受者未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术后60d出现眼干、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后好转。随访10个月,血常规、骨髓象、CD55及CD59测定均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受者健康生存。结论难治性PNH可考虑行allo-HSCT治疗予以根治。
- 王娴静陈蕾赛亚朱趁红董秀娟赵晓武
-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
-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后不同时期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疗效观察
- 2010年
- 目的以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和环孢素A(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IST)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标准治疗,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发病后应用ATG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后不同时期应用ATG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ATG治疗的58例AA患者。根据发病后应用ATG的时间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发病至行ATG治疗的时间≤1年,中位时间为4.5个月。对照组33例,发病后至行ATG治疗的时间〉1~5年,中位时间18.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ATG治疗后6个月反应率、5年无事件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反应率分别为76.0%(19/25)、45.4%(1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内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8.0%(17/25)、39.4%(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0%(23/25)、90.9%(3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发病后1年内行ATG治疗与1年后行相同治疗疗效相比,6个月反应率及5年无事件生存率较高。
- 王娴静董秀娟马红霞陈蕾王业生韩利杰焦雪丽赵晓武
- 关键词:环孢菌素抗淋巴细胞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