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聚硅氧烷聚脲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被引量:5
- 1994年
- 利用4,4′-.二异氰酸酯二苯醚与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结合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以及小角X光散射的结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另外还采用紫外吸收、荧光光谱分析、热失重分析和应力-应变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这一体系的耐热性、抗光老化性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将MDI中的亚甲基换成醚键后,有利于防止聚脲分子在光作用下形成醌式结构,提高了聚脲的抗光老化性能。醚键的引入也使硬段堆积紧密,但这一材料的拉伸强度要低于相应的用MDI合成的聚脲。
- 陈雷余学海杨昌正朱育平
- 关键词:聚硅氧烷聚脲
- 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被引量:16
- 1991年
- 本文以氨丙基封端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CH_2)_3CN:CH_3=1:5),MDI和EDA为原料,采用DMAC单一溶剂合成了一系列高软段分子量(Mn=3000~9000)和高硬段含量(7~30%wt)的多嵌段共聚物。产物为透明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宽阔的使用温区,其杨氏模量比相应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脲显著提高。通过FT-IR,WAXD,DSC,DMA等证明其硬段为近程有序结构,氰丙基与聚脲硬段有氢键作用,这一作用力使两相相溶性提高,“界面厚度”增加。氰丙基的引入和硬段含量的增加对材料相结构和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 陈雷余学海
- 关键词: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
- 含聚硅氧烷共聚物的研究动向被引量:10
- 1991年
- 有机硅聚合物是第一个在工业上获得应用的元素高分子,它具有良好的介电性和耐高温性,表面活性、生物相容性、高透氧性能和憎水性。从40年代商业化以后受到人们广泛重视。近来聚硅氧烷均聚物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广泛的需求,大量聚硅氧烷共聚物问世。这类材料已在许多领域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每年有上万篇文献问世。
- 余学海杨昌正陈雷
- 关键词:有机硅聚合物聚硅氧烷
- 磺化SBS薄膜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3
- 1998年
- 采用化学磺化法对SBS热塑性弹性体进行离子化,研究了不同磺化程度以及不同金属离子对磺化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离子化产物的动态模量、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均有明显提高,不同金属离子对离聚物性能影响不同。其中以Ni2+中和的产物,离子基团间作用力强,产物力学性能最好。
- 陈雷张俊杨昌正沈光
- 关键词:SBS磺化离聚物离子化改性
- 以高分子材料为介质制备纳米氧化铁颗粒被引量:41
- 1998年
- 利用金属离子在高分子配合物中独特的离子簇结构,通过化学还原和氧化的方法得到了超微氧化铁颗粒。高分子介质对所制备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有良好的保护和分散作用,有效地防止了超微粒子间的聚集。所得到的高分子金属复合体既具有超细微粒的性能同时又具有高分子材料易加工成型的特点。
- 陈雷杨文军黄程杨昌正
- 关键词:配合物超微粒子高分子材料氧化铁纳米材料
- 氨丙基封端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两相相溶性及表界面形态研究被引量:5
- 1991年
- 本文针对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相溶性太差,性能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用氰丙基替代部分甲基以减小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溶度参数差,改善两相的相溶性。采用氨丙基封端的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低聚体(表1)单独或与二乙烯三胺(固化剂)一同与双酚A环氧树脂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聚硅氧烷分子量和重量百分比的样品(表2)。并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动态力学谱(DMA)、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拉力试验机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聚硅氧烷软段中引入氰丙基可提高两相的相溶性并使增韧效果明显改善。
- 陈雷余学海杨昌正
- 关键词:环氧树脂改性
- 聚硅氧烷-聚脲多嵌段共聚物形态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2
- 1992年
- 本文采用广角X光衍散(WAXD)表征了在聚硅氧烷软段引入极性氰丙基对聚脲硬段结晶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小角X光散射(XAXS)研究了软段极性基团对改善两相相容性的作用以及聚脲硬段分子量对相分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聚脲的两相相容性较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脲有明显改善,两相界面区域增加。随着两相相互作用加强,“硬段微畴”趋于减小且分散均匀,硬段结晶性随软段极性基团的引入而下降。
- 陈雷朱育平余学海杨昌正
- 关键词:聚硅氧烷聚氨酯共聚物
- 聚硅氧烷聚脲多嵌段共聚物中氢键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6年
- 采用多种手段研究了聚硅氧烷与聚脲嵌段共聚物中所存在的各类氢键.特别探讨在聚硅氧烷软段中引入极性氰丙基对体系成氢键能力的影响和两相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软段分子中引入极性氰丙基有利于增加聚硅氧烷分子与聚脲链段的相互作用,这一相间作用力使两相间界面层厚度随着硬段分子量的增加而加宽,并发现在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中硬段的聚集形态随溶液浓度改变变化不大,其中氢键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 陈雷余学海杨昌正
- 关键词: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氢键
- 含呱嗪聚硅氧烷聚脲聚氨酯及其离聚物的研究被引量:6
- 1996年
- 以氨丙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及脲键改性聚硅氧烷低聚体分别与4,4-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MDI)反应,并用1,4二(2-羟乙基)一呱唪(N)扩链,合成了一系列含氮杂环聚氨酯共聚物,产物为透明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宽阔的使用温区。通过碘乙烷和v-丙磺酸内酯对上述样品进行季铵化,合成了阳离子型及双离子型离聚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量热分析(DSC)、动态力学谱(DMTA)、力学性能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聚硅氧烷中引人脲键,提高了软、硬段两相的相容性,体系中既有软段间的氢键作用又有两相间的氢键作用,从而使这类材料的杨氏模量、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均明显高于相应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脲聚氨醋体系。
- 陈雷黄诚余学海杨昌正
- 关键词:聚硅氧烷聚氨酯离聚物聚脲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
- 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的TEM及SAXS研究
- 1993年
-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小角X光散射分别研究了不同软、硬段分子量及软段极性对聚硅氧烷聚脲多嵌段共聚体系微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软段分子量及硬段含量有利于聚硅氧烷与聚脲的相分离。将极性氰丙基引入聚硅氧烷后两相混合度明显改善,同时聚脲硬段粒径减小并趋于均一。在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基体中增加聚脲含量及其分子量,则两相界面厚度也随之增大。
- 陈雷何向东余学海朱育平杨昌正
- 关键词:聚硅氧烷聚脲多嵌段共聚物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