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鞠志勤

作品数:21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隐喻
  • 3篇英语
  • 3篇语法
  • 3篇语法化
  • 3篇法化
  • 2篇信息结构
  • 2篇语篇
  • 2篇语言
  • 2篇语义
  • 2篇视点
  • 2篇情状
  • 2篇请求策略
  • 2篇请求言语
  • 2篇转喻
  • 2篇建筑
  • 2篇教学
  • 2篇词汇
  • 1篇得字
  • 1篇电影
  • 1篇动词

机构

  • 15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8篇鞠志勤
  • 4篇高秀雪
  • 1篇何伟
  • 1篇王青
  • 1篇张树堂

传媒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语言教学与研...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海外英语
  • 1篇中医药文化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山东高等教育
  • 1篇外文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的信息突显性及其解释力
2024年
以往研究用终结性或可重复性来解读经历体标记“过”的语法意义,但各有反例。文章提出,“过”应该满足信息突显的语用条件,终结性与可重复性则源自信息突显的两个实现条件。因为信息突显性的制约,肯定和否定语境下的“V过”包含截然相反的信息量。信息突显依赖“图形”和“背景”的配置。图形是“过”标记的事件,通过终结性实现突显,是终结义的来源;背景则是事件集合,通过“数”概念起到衬托的作用,是可重复义的来源。文章引入突显概念,完善终结义和可重复义的内涵,将两者看作突显性的一体两面,实现了两个语法意义的融合。
鞠志勤高秀雪
关键词:终结性可重复性
动词重叠的体标记地位及语篇语用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动词重叠是汉语中语法化程度较低的短时体标记,其语法意义为突出事件的短时动态。动词重叠研究需要引入语篇的概念,语篇与动词重叠的互动关系体现为:动词重叠在实际语篇中可以衍生出"轻微"、"反复"等语用意义;语篇可以解除一些动词重叠因语法化程度较低而受到的限制;动词重叠可以承担设景的语篇功能。
鞠志勤
关键词:体标记动词重叠
隐喻的本质及其在新词构建中的作用——以网络词汇中关于建筑物和水的隐喻为例
2012年
本文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常见于网络词汇中的关于建筑物和水的概念隐喻,以此说明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和理解源于现实经验,因为人们通常会利用概念间的映射来完成对陌生或者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之后,.&4/l会在此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概念隐喻创造出更多描述新事物的词汇。进而印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一种探索、描述、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有力用具。本文同样印证了隐喻是构建新词汇的重要手段。
鞠志勤
关键词:网络词汇建筑物概念隐喻
“哥”在当代语篇中的指称功能及其演化机制
2011年
基于对语料的分析,将"哥"一词按照其指称功能进行分类,进而探讨了该词作为指称的演变过程和机制。通过研究发现,"哥"的指称演变涉及到ICM、仿拟、转喻、隐喻等认知概念,以及人称指示的视点、地位原则等语用概念。
鞠志勤
关键词:指称功能转喻仿拟隐喻
“得”字句式多义性的转喻解读
2023年
“得”字句式的多义性可以解读为“得”前后两个概念结构接合时借助了不同的转喻链,而不同的接合模式对应不同的句式义。以小说《士兵突击》为研究对象,对“得”字句式进行穷尽性分析可以甄别出“行为—前时段—达成”“事体—参与者—状态”等七条转喻链,分别对应达成、伴随状态等七个句式义。这些句式义以达成义为核心构成一个语义网络,其中达成义最为典型,其他句式义均由达成义利用转喻机制引申而来。本研究佐证了认知语言学“意义具有理据性”的语言观。
鞠志勤高秀雪
关键词:语义网络
农业类硕士论文英语摘要的时态特征及教学启示
2015年
农业类硕士论文的英文摘要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体裁,它的宏观结构由"研究现状+研究表述+实验通报"3个语步构成,每个语步担负着不同的交际目的。在微观层面上,这些语步的交际目的是通过词汇-语法选择体现出来的,时态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作者会选择语义上有差别的时态。我们对照了中国和英语国家农业专业的硕士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时,为不同的语步所选择的时态,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对时态与语步之间的关联已经有了认知,但认知度不如英语国家的学生强烈和准确。我们还分析了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并就中国学生与英语国家学生间的差距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鞠志勤
关键词:体裁时态
汉语关系从句的情状配置功能研究
2019年
关系从句体现一个完整的情状,通过挂靠在主句中心词上实现对情状的配置。由于位于小句和语篇交汇处,关系从句的情状配置受到句法和章法的双重制约。在两种机制的影响下,关系从句配置的情状能够承担修饰、限定和叙事三种不同的功能。三种功能形成一个连续统,对应了句法和章法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
鞠志勤
关键词:关系从句句法章法
请求策略的认知分析
2009年
请求言语行为的研究历来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历来的语言学家对请求这一言语行为缺乏较为充分细致的描述,从而导致他们对其言语策略的归纳显得有些凌乱。文章首先完善了对请求言语行为的认知描述,并在此框架下,基于作者收集到的语料①,对汉语语境下请求言语行为策略进行分析,以克服之前该类研究的不足。
鞠志勤
关键词:请求言语行为
高校英语语法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以英语专业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现行高校英语语法课程以语法知识的显性输入为主,而忽略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本文以英语专业为例,探讨英语语法课程改革的途径,倡导将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语法能力作为语法教学的目标,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组织三个方面着手实现该教学目标,具体包括:基于构式语法编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针对语法能力进行评测,开展反转课堂教学。
鞠志勤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语言学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2023年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已广为接受,学界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实践,如何价值引领是各门课程思政教学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即针对各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找到价值引领的契合点。语言学课程思政建设应充分考虑语言学的跨学科性质,挖掘与课程本质和目标一致的育人元素,探讨其在人文素养教育、国际视野培养、科学素养培养等方面独特的育人价值。基于课程思政目标,该研究建立了包括应用导向的对比教学、问题导向的案例教学、项目导向的研究性学习在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做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知识建构、能力培养与思政元素相融合。
高秀雪鞠志勤
关键词:语言学多元化教学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