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叶

作品数:13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态稳定
  • 3篇腰椎
  • 3篇腰椎退行性
  • 3篇退行性
  • 3篇颈椎
  • 3篇非融合
  • 3篇COFLEX
  • 2篇动态稳定系统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因子
  • 2篇腰椎退行性疾...
  • 2篇置换术
  • 2篇生物力学
  • 2篇退行性疾病
  • 2篇微孔
  • 2篇醚酮
  • 2篇节段
  • 2篇聚醚
  • 2篇聚醚醚酮

机构

  • 1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3篇顾叶
  • 6篇徐耀增
  • 6篇杨惠林
  • 5篇耿德春
  • 4篇薛峰
  • 4篇彭育沁
  • 4篇徐怡良
  • 4篇盛晓文
  • 3篇姜为民
  • 2篇陈兵乾
  • 2篇李宁
  • 2篇陆建明
  • 2篇钱忠来
  • 2篇侯振扬
  • 2篇钱宇峰
  • 2篇周峰
  • 2篇王正飞
  • 2篇陈亮
  • 2篇杨同其
  • 1篇陶云霞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KBA在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AKBA抑制钛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研究目的:探讨AKBA抑制钛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56只雄性C57BL/J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Ti颗粒组(Ti组),AK...
顾叶
关键词:骨溶解无菌性松动ERK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Discover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及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椎整体曲度和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48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8例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置换组),男8例,女10例,年龄31-58岁,平均44.2岁;3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49.8岁。测量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Cobb角和颈椎整体曲度(C2-7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末次随访置换节段屈伸活动度置换组较术前稍增加,左右侧屈活动度无明显变化,而融合组屈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相比较,融合组屈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FSU置换组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末次随访相比较,置换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颈椎曲度置换组较术前稍增加,而融合组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相比较,融合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对颈椎整体曲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影响小,与传统前路减压融合术相比,可以较好发挥其对颈椎的保护作用。
顾叶彭育沁薛峰盛晓文徐怡良陆建明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1例。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颈痛评分(JOA)和Oswestry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NDI)进行疼痛功能评分,Odom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颈椎置换节段及下颈椎(C3~C7)节段的活动度,颈椎C T三维重建及磁共振成像确定假体位置及周围组织变化。结果11例患者全部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8.5±2.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较,JOA及OND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度(5.46±0.48)°,左右侧屈活动度分别为(3.51±0.19)°和(3.53±0.21)°,下颈椎(C3~C7)节段的活动度(27.5±4.6)°,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om标准满意率100%。1例术后出现神经牵拉症状,1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出现假体后缘骨桥形成。结论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满意,可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及近正常的活动度。
薛峰顾叶盛晓文彭育沁徐怡良陈兵乾钱宇峰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骨移植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TM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1例,共植入63个CoflexTM。手术前后摄X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一节段活动度,必要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较术前下降,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术后较术前提高,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较术前提高,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后末次随访值较术前下降,邻近节段活动度术后末次随访值较术前升高。随访发现残留腰腿痛3例,下肢麻木1例。结论 CoflexTM能够增加并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对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顾叶徐耀增杨同其缪烨姜为民钱忠来周峰杨惠林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小切口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观察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总结慕尼黑骨科医院改良的小切口外侧(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OCM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46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每年进行髋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1分(24~55分)提高至终末随访时的94分(85~99分),截止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需要翻修,也无1例出现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或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然而目前尚无远期疗效报道,需进一步观察。
吴若徐耀增耿德春蒋定华顾叶侯振扬陈一南王呈庆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对比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患者52例(54膝),其中UKA组22例(24膝)应用Oxford phaseⅢ单髁假体行UKA治疗,TKA组30例(30膝)应用Biomet全膝关节假体行TKA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3年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随访3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K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优于T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KA组术后2周HSS评分、ROM优于TKA组(P均<0.05),术后3个月及3年两组HSS评分、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TKA比较,U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康复快、近期疗效优。
彭育沁顾叶薛峰盛晓文王正飞徐怡良陆建明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Coflex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比较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coflex system)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接受coflex治疗患者45 例,男22 例,女23 例,年龄29~70 岁;接受PLIF治疗患者50 例,男24 例,女26 例,年龄31~75 岁.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疼痛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结果 手术时间coflex组(66.8±4.8) min,PLIF组(117.8±7.2) min;术中出血coflex组(78.9±7.4) mL,PLIF组(134.2±11.3)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末次随访coflex组VAS、ODI、JOA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手术节段(L4~5)活动度coflex组(7.47±1.66)°,PLIF组(1.07±0.53)°;邻近节段L3~4、L5S1活动度,coflex组(10.42±2.19)°、(8.07±1.68)°,PLIF组(11.86±2.88)°、(9.12±2.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flex组有2 例腰痛,1 例下肢麻木;PLIF组有3 例腰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可以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前提下取得与融合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由于植入后对邻近节段的应力小,减少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和复发可能,可以替代腰椎融合术治疗轻中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顾叶徐耀增耿德春姜为民杨同其杨惠林
关键词:COFLEX动态稳定非融合腰椎退行性病变
一种负载锂的三维微孔磺化聚醚醚酮、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锂的三维微孔磺化聚醚醚酮、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负载锂的三维微孔磺化聚醚醚酮经过磺化、锂化处理后制备而成,通过表面化学改性技术将可刺激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增强骨再生、软骨生成和保护的锂离子负载到磺化处理的...
周军耿德春李宁柏家祥葛高然肖龙王志荣顾叶陈亮徐耀增杨惠林
文献传递
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技术的患者为观察组,40例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的为对照组。结果:从VAS评分、术前术后的伤椎前后缘之差,可看出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比跨伤椎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更佳。
顾叶薛峰盛晓文彭育沁王正飞徐怡良陈兵乾钱宇峰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颈椎的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背景:颈椎动态稳定器的解剖型设计与正常椎间盘应具有相似的生物力学特点,其动态性设计具有轴向顺应性以及震荡吸收功能,而前缘倒齿嵌入上下椎体可获得足够的轴向稳定性。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和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非融合后颈椎相关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方法:将6具新鲜人C2~ C7颈段脊柱标本随机分为3组,在完整颈椎测试后分别行C5、6前路减压颈椎动态稳定器DCI置入,C5、6前路减压单纯Cage融合内固定,C5、6前路减压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内固定。检测各组标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不同生理运动工况并施加2.0N·m纯力偶矩,颈椎标本C5~ 6上下邻近节段手术前后活动度大小。结果与结论:3种内固定后C5~ 6上下邻近节段较正常颈椎标本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关节活动度值均有所增加,且表现出良好的即时稳定性,但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组最接近正常值;3组间C5~ 6上下邻近节段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后对邻近节段椎体活动度无明显影响或影响甚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假体与其邻近椎体轴向应力,有效地维持颈椎活动。
侯振扬徐耀增顾叶周峰钱忠来姜为民杨惠林
关键词:颈椎动态稳定器颈椎非融合活动度生物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