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
- 作品数:92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开放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让孩子仅仅掌握知识会害了孩子
- 2015年
- 没有知识有可能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有句很有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国人耳熱能详,而且对它很是认同。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所有事实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剧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庄子不是说吗——世界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找了一批专家出了一套国学题目。题目出完后,编辑想让我审一下。我看了5分钟。
- 鲍鹏山
- 关键词:数学题《列子》
- 弟子应该“规”吗?
- 2016年
- 啥是国学?该不该读《弟子规》呢?该读啥?怎么读?对于好多家长来说,一提传统文化,脑子里先闪过《弟子规》。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小学把《弟子规》列入儿童国学启蒙必读书目时,《〈弟子规〉的传播是场骗局?》的发表,引起轩然大波(作者是黄晓丹,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专门研究清代文献)。黄教授说《弟子规》非古代贤人君子的启蒙读物。好吧,家长们不关心这些。家长关心的是,孩子还能不能读《弟子规》了?
- 鲍鹏山孙立峰
- 关键词:《弟子规》启蒙读物必读书目国学经典
- 白居易与《逍遥游》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从白居易诗歌中呈现出来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角度,考察白居易对《庄子》的个人化改造和接受,从而揭示庄子对于白居易人生和诗歌创作的影响。白居易把庄子的"超越性逍遥"转化为"遂性逍遥";把庄子的"圣界逍遥"转化为"人间逍遥";把庄子"无待逍遥"转化为"有待逍遥"。于是,庄子的"逍遥"内涵中的"人类拯救"的重大哲学命题被白居易转变为了"个人逍遥"。
- 鲍鹏山
- 关键词:庄子白居易逍遥伦理闲适
- 《孟子》疑难字句考辨
- 2022年
- 为《孟子》的疑难字句提供新解,包括“污不至阿其所好”(《公孙丑上》3.2)、“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公孙丑下》4.2)、“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公孙丑下》4.4)、“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离娄上》7.1)、“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离娄下》8.6)、“无上下之交”(《尽心下》14.18)等六则。相关内容涉及孟子对孔门弟子的评价、孟子对权势的态度、孟子对制度与道德关系的认识、孟子对大礼大义与小礼小义的区分等重要问题。
- 鲍鹏山衣抚生
- 关键词:文本研究
- 孟子:王道即人道
- 2022年
- 黄仁宇先生《孔孟》一文比较孔子和孟子的个性不同,说:“《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并且举例说: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晳最得他的赞许。而曾晳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鲍鹏山
- 关键词:《论语》黄仁宇门人
- 当代唐诗研究应加强民族与诗歌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唐代多民族间和平与战争互相接触之频繁,甚于以前诸朝,民族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而对唐诗产生巨大影响。它给唐诗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内容;同时,对于作家而言,基于民族因素深入而强大的影响力,既给他们以精神力量,引发他们创作的激情与冲动,在另一些时候,又成为他们内在的精神创伤,是他们感激或怨怼、自豪或焦虑、自信或自卑的重要根源。唐诗与民族关系问题,至今仍较少有人涉及,我们期待着此一问题研究全面深入展开。
- 余恕诚鲍鹏山
- 关键词:唐代民族诗歌
- 论庄子的“小大之辨”被引量:2
- 1997年
- 鲍鹏山
- 关键词:庄子《齐物论》《逍遥游》小大之辩郭象
- 从诗作看白居易对《齐物论》的接受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从《庄子·齐物论》的主题出发,考察白居易对《齐物论》的接受及《齐物论》对白居易诗歌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齐物论》中的"个体自足"、"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等思想在白居易那里一变而为"遂性逍遥",进而成为白居易标榜"庸人"、摆脱社会承担的道德理据;《齐物论》的"吾丧我"、"心如死灰"等哲学境界,成为白居易"消心"(消除自己的道德牵挂)的理论出发点;《齐物论》中"人生如梦"的感叹,更成为白居易"及时行乐"、"知足常乐"人生态度的哲学依据。总之,庄子超越性的哲学,成为白居易应对日常生活苦恼和道德难题的"智慧"之源,也成就了白居易诗歌的通俗特色。
- 鲍鹏山
- 关键词:白居易庄子《齐物论》
- 绝对者如何成就
- 2022年
- 上一篇我讲到,孔子和孟子都有强烈的身份意识。孔子的身份意识是立足于个人日常,所以自谦得很;孟子的身份意识是高踞于道义高地,所以自大得很。孔子讲一个人的教养,孟子讲天下人的教化。孔子安心做诸侯乃至大夫之臣,自卑尊人,小心向义;孟子昂然做王者之师,居高临下,指挥倜傥。所以孔子温良恭俭让,而孟子咄咄逼人。雅斯贝尔斯的《大哲学家》把孔子和佛陀、苏格拉底、耶稣并列。
- 鲍鹏山
- 关键词:苏格拉底雅斯贝尔斯身份意识自谦佛陀
- 战国诸侯的文化自卑
- 2022年
- 《战国策》里,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故事: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战国策·齐策四》)
- 鲍鹏山
- 关键词:《战国策》文化自卑宣王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