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娟
- 作品数:32 被引量:33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从评价到参与:乡村居民环境参与行为及生成机制
- 2023年
- 在有关美丽乡村生态环境"谁来治?如何治?效果如何?"的讨论中,培育村庄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和促进乡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被视为实现乡村环境社会良治的重要路径。本文提出"环境治理效果评价-环境参与意愿-(社区归属感)-环境参与行为"解释框架,利用田野调查数据加以检验,发现:乡村居民的环境参与行为包括生态环境参与行为、生产环境参与行为和生活环境参与行为;村民对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价直接影响其生态环境参与行为,同时通过环境参与意愿间接影响三类环境参与行为;社区归属感差异化地调节环境治理效果评价、环境参与意愿与不同环境参与行为的关系。因此,通过村庄空间再造,带动村民创业创收,激发村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增强其参与乡村环境治理的意愿和积极性,提升其环境参与行为,是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 龚文娟范丽娜张金波
- 关键词:社区归属感
- “里约+20”峰会之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资源效率和气候保护
- 2014年
- 2012年12月2日,“‘里约+20’峰会之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资源效率和气候保护”中德研讨会在厦门市国家会计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中德研讨会由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公共事务学院,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反应堆安全部,德国莱法州经济、气候保护、能源和国土规划部以及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共同主办,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协办。
- 龚文娟
- 关键词:经济发展气候保护资源效率城市环境反应堆安全公共政策
- 母亲身份、社会交往、环境污染感知与中国母亲群体的环境行为被引量:3
- 2022年
- 在"社会化"论和"社会结构"论看来,母亲与环境的亲密关系浑然天成。那么中国的母亲群体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表现得更环保、更亲环境呢?本文使用CGSS2013数据,勾勒了中国母亲群体的日常环境行为图景,并基于对客观结构和主观感知与母亲群体环境行为关系的考量,在母亲身份、社会交往、环境污染感知等关系维度上,探讨了中国母亲群体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发现,在公共领域环境行为上父亲表现得更积极,非母亲女性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环境行为上都表现得比母亲群体更积极;媒体使用、环境污染感知、受教育年限等对母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直接影响作用;媒体使用、社会交往亦通过环境污染感知对母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实践,中国母亲群体环境行为受到来自环境污染感知的多路径、复杂性影响。母亲群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推动生态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此,应激发母亲群体的"亲环境"意识,以此推动生态型社区/社会的建设及绿色消费生活的普及;同时,在公共政策设计上,为不同生命周期的母亲群体提供更全面的社会支持和社会福利保障。
- 龚文娟彭远春孙敏
- 关键词:母亲身份社会交往环境行为
- 环境、社会与绿色发展——2016年第五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 2017年
- 我国环境社会学研究已经"驶入快车道",在此背景下,第五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围绕"绿色发展与环境社会学"召开,深入探讨了影响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行为方式和治理机制。与会研究成果呈现了本土性与全球性兼容、多学科融合、议题和方法多元化的特点;未来需要进行更多批判性、反思性与建设性兼具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与会者就"中国环境问题的应对与治理,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走绿色发展道路"达成共识。多元主体如何参与及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处理环境、社会与绿色发展关系的关键。
- 龚文娟梁迪
- 关键词:环境社会学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媒体接触、风险体验与风险接纳研究——基于F省重化工PX项目的调研被引量:4
- 2021年
- 媒体接触不仅传递风险信息,还通过提供风险意义建构的工具和空间,形塑人们的风险接纳度。基于2014年和2018年在F省开展的PX项目相关调研,本文发现:(1)面对相似环境风险,公众的风险接纳度在不同时空中呈现差异化表现;(2)风险体验与风险接纳的关系并非直接相关,还受居住空间调整、补偿安置满意度等因素影响;(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接触强度对公众的风险接纳度呈相反影响。本文认为:对于大型技术类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风险决策的民主模式比单纯的技术模式更深得人心。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公众参与风险决策机制、重视和规范媒体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控大型技术类项目带来的风险。
- 龚文娟范丽娜
- 关键词:媒体接触
- “生存理性”下的选择: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利用调查数据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失业者再就业选择的因素可以发现:失业者再就业态度积极,但多数人从事着非正式职业或自雇职业。在影响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特征因素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影响显著,而再就业意愿对再就业行为影响弱化。因此,失业者眼高手低的说法恐难成立,失业者应是根据不同的自身条件在生存理性的指导下作出再就业选择的。
- 龚文娟雷俊
- 关键词:再就业行为
- 环境风险沟通中的公众参与和系统信任被引量:52
- 2016年
- 以公众参与促进信任被视为是凝聚社会认同、推动社会稳步发展的有效经验。本文考察了我国环境风险沟通中的公众参与和系统信任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序的弥散性参与行为抑制政府、市场和专家信任,规制性参与行为则有助于促进各系统信任;弥散性参与行为强化参与意愿对市场信任的促进作用,但弱化参与能力对媒体/社团信任的促进作用,而规制性参与行为强化参与能力对市场信任的促进作用。此外,公众对政府和市场的信任状况对他们面对风险时的反应有显著影响,对多重系统不信任可能激发人们过度的风险应对行为。因此,良好的系统信任和有效风险沟通机制的建立有助于降低由环境风险引发的社会风险,这既需要系统释放充分的公众正式参与空间,也有赖于通过有序的日常公共生活参与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 龚文娟
- 环境公正研究初探:多学科的视角
- 环境公正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正吸引多学科关注。本文简要讨论了环境公正的概念及其提出的社会意义。笔者试图通过多学科视角,讨论环境不公正产生的基础(环境经济学视角)和过程(环境社会学视角),进而论述我国环境公正建立所面临的凼境...
- 龚文娟
- 关键词:环境公正社会过程环境经济学环境社会学
- 文献传递
- 环境公正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述评被引量:34
- 2008年
- 20世纪80年代以后,环境公正问题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环境公正是从社会学角度审视环境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涉及各种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污染风险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通过对西方(主要是美国)环境公正研究的历史、理论与方法的回顾和梳理发现,环境公正是多方环境利益主体在特定社会结构和历史过程中互动、建构的产物,因而不同社会的环境公正有着不同的表现,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也有所不同。当前结合环境公正视角来研究中国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洪大用龚文娟
- 关键词:环境公正环境问题环境运动
- 人力资源流动的推拉力分析——基于厦门市的数据
- 2010年
- 本文运用劳动力流动的"推拉力"理论来分析人力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差异问题。研究发现,近年,厦门市对人力资源的"拉力"逐渐减弱,大量外来劳动力已经阻碍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进程。厦门市各类型单位在经济发展中,对较低素质、较低收入预期的劳动者产生较强的"拉力";对较高素质、较高收入预期的劳动者产生的"拉力"较弱。
- 雷俊龚文娟
- 关键词: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