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俊哲

作品数:19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心脏
  • 8篇瓣膜
  • 6篇术后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 5篇心脏瓣膜
  • 5篇置换术
  • 5篇置换术后
  • 5篇手术
  • 5篇抗凝
  • 4篇外科
  • 4篇聚体
  • 4篇瓣膜置换
  • 3篇动脉
  • 3篇心脏病
  • 3篇假体
  • 3篇二聚体
  • 3篇肺动脉
  • 3篇肺动脉高压
  • 3篇瓣膜置换术

机构

  • 14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西安高新医院

作者

  • 19篇万俊哲
  • 11篇裴斐
  • 9篇张军
  • 7篇李少民
  • 6篇李二田
  • 6篇张伟
  • 5篇王永亮
  • 3篇李晓峰
  • 3篇周斌
  • 3篇张伟
  • 1篇万晓龙
  • 1篇朱伟军
  • 1篇杜新爱
  • 1篇张莉
  • 1篇曹克宏
  • 1篇成少利
  • 1篇侯彦丽
  • 1篇熊咏民
  • 1篇吕强
  • 1篇张小玲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升心血管外科临床见习教学效果的经验体会被引量:2
2019年
心血管外科是一门专科性较强的临床学科,不仅包含外科解剖基础知识,同时还涵盖了病理生理、药理及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综合知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习惯的改变,临床病例激增,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治疗发展迅速,目前地级市以上的医院逐渐对其进行单独分科。该学科理论知识繁多,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教学专业性强,但教学课时安排少,临床见习教学难度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心血管外科教学需求,本科室在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素质培养,引入多媒体资源和标准化病人丰富教学内容,整合应用新理念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角色转变,有效提高了见习教学效果。
张伟万俊哲裴斐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临床见习教师素质培养师生互动教学质量
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对抗反流作用的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食管胃壁内吻合术重建贲门功能对预防食管下段癌、食管胃交界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66例食管下段癌、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研究组)施行胸腔食管胃壁内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同期行器械吻合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1)反流程度:研究组3例为Ⅰ度,63例为0度;对照组16例为0度,23例为Ⅰ度,19例为Ⅱ度,7例为Ⅲ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3,P〈0.05)。(2)钡餐透视:研究组12例有少量钡剂反流,对照组有41例钡剂反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P〈0.05)。(3)胃镜检查:研究组9例黏膜改变,对照组46例黏膜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P〈0.05)。(4)食管括约肌压力:研究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为(3.4±0.8)kPa,食管上括约肌压力为(7.4±1.7)kPa;对照组分别为(2.5±0.6)kPa、(4.2±0.8)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11.59,P〈0.05)。结论食管胃壁内吻合术能够部分达到贲门功能重建的作用,可较好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李少民周斌张伟万晓龙张潍万俊哲
关键词:食管肿瘤反流性食管炎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8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8例,房间隔缺损(ASD)4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VSD合并ASD16例,PDA3例。8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75例行常规心脏畸形矫治手术,VSD采用间断缝合涤纶补片修补,7例室间隔水平双向分流平衡的患者进行了单向活瓣VSD修补术;5例因艾森门格综合征放弃手术治疗。结果行手术治疗的82例中共死亡4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其中单向活瓣VSD修补者死亡2例。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8~178h(56±8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58~244h(117±43h)。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均为肺不张,经雾化吸入、吸痰和拍背等治疗后治愈。随访78例,随访时间6个月,气促症状明显减轻,超声心动图提示2例心脏补片处有少量分流,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非有创性检查方法能对肺动脉高压的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前对肺动脉高压性质的准确判定、心肺功能调整以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此类患者安全康复的关键。
李少民王丽娜张莉李二田万俊哲
关键词: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抗凝状态观察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最佳抗凝强度范围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行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6个月以上的患者在门诊检查凝血三项(PT、PT%、PTR、INR、Fbg、APTT)216例次。按照INR结果不同分为4组。Ⅰ组:INR〈1.5;Ⅱ组:INR1.5—2.0;Ⅲ组:INR2.1—2.5;Ⅳ组:INR〉2.5。结果Ⅰ组28例次,华法林服用量(3.61±1.44)mg,INR(1.38±0.12),出现脑栓塞4例次,并发症发生率14%;Ⅱ组92例次,华法林服用量(3.50±1.37)mg,INR(1.65±0.14),出现鼻出血2例次,并发症发生率2%;Ⅲ组80例次,华法林服用量(3.18±1.63)mg,INR(2.23±0.19),出现血尿2例次,鼻出血2例次,并发症发生率5%;Ⅳ组16例次,华法林服用量(2.32±1.23)mg,INR(2.80±0.19),出现鼻出血2例次、咯血1例次,并发症发生率18.7%。Ⅱ、Ⅲ组的并发症占总数的79.6%,INR在1.5—2.5之间并发症最低。结论INR在1.5~2.5之间是安全可靠的,是本地区最佳抗凝强度范围。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强度是动态的,术后远期更应高度关注抗凝状态。
王永亮张伟万俊哲李少民裴斐张军
关键词:抗凝治疗并发症
降钙素原联合乳酸清除率评估儿童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乳酸清除率在评估儿童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48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瓣膜置换术。按术后是否发生早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6例)和非感染组(42例)。分别检测术前(T0)、术后24h(T1)、术后48h(T2)、术后72h(T3)及术后7d(T4)5个时间点的降钙素原并计算各时间段的乳酸清除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与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儿T0、T4时间点的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染组在T1、T2、T3时间点的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T1、T3、T4时间点的乳酸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染组T2时间点的乳酸清除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均是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指标。结论降钙素原联合乳酸清除率可有效评估儿童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马琪王春亚侯彦丽张小玲赵玉杰骆艳妮万俊哲
关键词:降钙素原乳酸清除率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前体蛋白、D-二聚体在抗凝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索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D-二聚体(D-dimer,D-D)含量与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及其与国际化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其在抗凝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有无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三组:无并发症组(135例),出血组(12例),栓塞组(3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20例为对照组。通过TpP、D-D、INR等指标的检测及随访并发症的结果等情况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 TpP检测指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3)。D-D在无并发症组(100.96±61.56)、栓塞组(17.78±5.94)和对照组(5.97±1.58)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INR在无并发症组(1.65±0.34)、出血组(2.22±0.65)和对照组(1.11±0.10)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但对于血栓发生的状态其监测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 TpP、D-D检测在瓣膜置换术后具有辅助监测的效果,对确定抗凝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张军万俊哲张伟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置入血栓前体蛋白D-二聚体抗凝监测
体外循环手术血液综合再利用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手术血液综合再利用是否可以减少库血的使用量以及是否造成肝、肾功能损害。方法回顾研究了150例血液综合再利用患者和150例对照患者的输血量、医疗费用以及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变化。结果血液综合再利用患者输血量比对照组几乎少50%(P<0.01),特别是术前放血的患者;而两组的肾功能均正常,胆红素均较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液综合再利用组放血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血液再利用方法,能够大大减少库血的用量,且不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同时可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凝血状态,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李少民李二田韩梅宁裴斐万俊哲
关键词:体外循环输血再利用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监测与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最佳安全用量.方法 选择10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不同体质量分为≤60 kg组(47例)与>60 kg组(53例);按不同术后时间分为术后≤3个月组(39例)及术后>3个月组(61例);按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组,INR< 1.5为Ⅰ组(23例);INR 1.5~2.5为Ⅱ组(66例);INR> 2.5为Ⅲ组(11例).比较各组华法林用量,血浆血栓前蛋白(Tp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60 kg组华法林用量为(2.90±1.11) mg,高于>60kg组的(2.47±0.18)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组与术后>3个月组华法林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pP及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2±0.01) mg/L比(4.97±0.81) mg/L、(879±52) μg/L比(151±35)μg/L](P< 0.05).术后≤3个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9),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组的18.0%(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和Ⅲ组华法林用量、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0.21) mg比(2.94±0.57)、(3.07±0.44) mg,(793.92±42.73) μg/L比(100.96±21.56)、(61.08±20.34)μg/L](P< 0.05),Ⅱ组与Ⅲ组华法林用量、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T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Ⅱ、Ⅲ组分别为(8.50±0.63)、(5.42±0.78)、(3.16±0.38) mg/L](P< 0.05).结论 结合口服华法林用量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华法林最佳用量为(2.94±0.57)mg,INR最佳范围为1.5~ 2.5.
张军张伟万俊哲
关键词:心脏瓣膜华法林D-二聚体
对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个简单的术前风险评分(PRSLC)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提出一个简单的术前风险评分,以便能更好的预测肺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从2005年至2017年接受手术治疗的450例肺癌患者,其中男性252例,女性198例,中位年龄为67岁,年龄区间为49~78岁。对其当时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利用电话随访获得术后相关信息。我们通过新的心脏风险指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肺功能测试,将其分为三个风险组,并计算出相应的OS值以及DFS值,证实此术前风险评分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的死亡率、发病率、临床病例学数据DFS(disease-free survival)以及OS(overall survival)都与此肺癌切除术前风险评分相关。对于接受过肺癌切除术的患者,此肺癌切除术前风险评分可以较清楚地预测其治疗效果,其评分越高风险就越高。评分越高组的患者OS值和DFS值越低(P<0.001)。结论利用此肺癌术前风险评分,能较好的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且方法简便易行。
马建兴马建兴裴斐权晓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血浆D-二聚体在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不同抗凝强度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D-二聚体检查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地位和意义。方法:对行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在2月以上的患者在门诊检查凝血四项(INR、Fbg、APTT、TT)及D-二聚体262例次,按照INR不同分为三组(I组:INR<1.5;II组:INR1.5~2.5;III组:INR>2.5),分析。结果:各组都有D-二聚体阳性的病例,但是发现大多数检验单集中在I及II组。在I组里的D-二聚体阳性和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II组。I组和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组和II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组里出现2例脑栓塞和两例下肢血管栓塞患者;II组无栓塞患者;III组1例患者是在当地抗凝不足导致左下肢血管栓塞,加强抗凝及抗血栓治疗后,按INR的改变分到III组的。结论:D-二聚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状态检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该在心脏外科医生当中引起重视,特别是在前一次INR<1.5的患者中,应同时检查。在没有检查D-二聚体的情况下发现INR<1.5后应补充检查,以防止血栓的发生。
王永亮张伟李晓峰张军裴斐万俊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