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素琴
- 作品数:51 被引量:35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湖北省绿茶气候品质综合指数模型研究
- 2023年
- 利用湖北省典型茶区2018—2020年绿茶不同开采期品质数据及开采前15 d气象观测数据,首先通过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影响绿茶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响应关系,然后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气温、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单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并采用综合加权得到绿茶气候品质综合指数模型,最后基于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并确定了等级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符合实际等级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67.2%,相差一个等级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32.8%,说明绿茶气候品质综合指数模型能够反映不同气候条件下绿茶品质的差异。
- 邓环环秦鹏程秦鹏程邓爱娟万素琴
- 关键词:绿茶
- 江汉平原杂交早稻安全播种育秧气温指标试验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2011、2012年杂交早稻分期播种和2012年盆栽低温控制试验数据,验证杂交早稻安全播种育秧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界限指标,并分析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变化。结果表明,杂交早稻适宜播种期平均气温指标为10.7~16.5℃,平均最低气温指标为6.8~11.7℃。播种后8~10℃低温处理持续3、4、5 d,与对照相比出苗率分别降低10、17、31个百分点,处理1~2 d对出苗率影响不大,但播种至出苗间隔日数延长。江汉平原稳定通过10℃初日历年平均日期为3月24日,达80%保证率初日为3月30日,从下一茬双季杂交晚稻安全齐穗考虑,其现行中熟偏迟杂交籼型早稻播种期宜安排在3月下旬中后期,根据天气预报在冷头泡种,冷中催芽,冷尾暖头抢晴播种薄膜秧。
- 田皓谭波邬晓芬苏荣瑞万素琴黄永平
- 关键词:江汉平原杂交早稻
- 基于前期有效降水动态推算土壤湿度的研究
- 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利用荆州(1982-2006年)、随州、麻城(1993-2006年)3个站点的土壤监测资科.建立了0~10cm,10~20cm土层的土壤湿度与前期80天内总有效降水量估算模式;土壤总有效降水量是每次降水...
- 刘可群万素琴刘志雄冯明
- 关键词:有效降水土壤湿度动态模型
- F_(2:3)设计全基因组标记的Bayesian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低时,常采用F2:3设计进行遗传分析,但往往忽略异质家系内QTL的混合分布特性。同时,用多QTL模型检测QTL会提高QTL检测的功效。因此,本文在利用F2:3设计异质F2:3家系内QTL混合分布特性基础上,提出F2:3设计全基因组多标记联合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异质F2:3家系内的QTL混合分布,并采用多QTL遗传模型。Monte Carlo模拟研究表明,新方法能获得精确的QTL效应和位置的估计。此外,还比较了QTL效应抽样的两种策略。研究表明,新策略能显著提高QTL检测的功效。
- 万素琴邵艳华袁有禄章元明
- 关键词:数量性状基因座多标记
- 湖北省近45年≥10℃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根据湖北省20个代表站点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并分析历年≥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及其变化趋势和年代变化。结果表明,45年来,全省大部≥10℃界限温度初日呈提前趋势但不显著,≥10℃界限温度终日变化不大;各站点≥10℃界限温度持续日数都表现出延长的趋势;≥10℃界限温度活动积温除建始、郧西、英山、利川等边缘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从年代变化看,全省大部≥10℃界限温度初日为先提前后推迟至20世纪90年代后持续提前的趋势;≥10℃界限温度终日年代变化趋势与初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反;≥1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20世纪60~70年代都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80年代大部分减少,20世纪90年代缓慢变化,进入20世纪大幅增加;≥10℃界限温度活动积温随着年代呈波动性的上升趋势。可见湖北省近45年≥1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活动积温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可能对农业生产布局造成一定影响。
- 刘志雄陈正洪万素琴
- 关键词:积温
- 湖北省水稻种植布局精细化气候区划被引量:13
- 2016年
- 利用湖北省76个气象站1981-2010年气候资料和1∶100万DEM数字高程模型,采用回归克里金插值法分别对稳定通过10℃活动积温、水稻生长期长度、安全生育期天数等区划指标进行了细网格推算,综合考虑区划指标等级评分对湖北省水稻种植布局进行了精细区划。区划结果显示湖北省除局部高山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热量条件可满足一季中稻种植,三峡河谷、鄂西南东部低山丘陵区、江汉平原及鄂东沿江平原可种植一季早熟籼稻和一季早中熟晚籼稻,与当前实际种植范围相比,双季稻的种植北界尚有北移的空间,考虑早籼+晚粳以及单季稻改双季稻的种植模式,双季稻的种植范围仍具有较大的扩展潜力。区划结果对湖北省水稻种植规划及布局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秦鹏程万素琴邓环刘敏
- 关键词:水稻
- 花园口年平均流量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响应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花园口水文站以上区域的71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花园口水文站1961—2005年逐日实测流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月平均流量与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并设定不同气候变化条件,研究了花园口水文站年平均流量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花园口水文站年平均流量在降水增加10%和20%、气温变化-2~2℃时均为增加趋势,在降水减小10%和20%、气温变化-2~2℃时均为减小趋势,且增大幅度大于减小的幅度。
- 曾小凡万素琴
- 关键词:水文效应气候人工神经网络年平均流量黄河
- 华中区域取暖、降温度日的年代际及空间变化特征被引量:11
- 2010年
- 选取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通过均一化检验的53个气象站,利用1961—2007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区域逐年取暖度日(HDD)、降温度日(CDD),分析其趋势及年代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7年来区域年HDD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CDD呈微弱的下降,变化不显著,这与暖季较小的增温速率有关。HDD由河南向湖南基本上呈现递减的趋势,CDD与HDD呈相反的变化特征。HDD同冷季平均气温呈反位相变化,而CDD同暖季平均气温呈同位相变化。
- 任永建刘敏陈正洪肖莺万素琴
- 关键词:气候变暖
- 不完整气象资料下基于作物模型的产量预报方法被引量:19
- 2016年
- 针对基于作物模型开展产量实时预报后期气象资料的获取问题,提出通过相似类比,从历史气象资料库中获取替代资料的方案,基于CERES-Rice模型系统评估了平均值处理方案和历史相似类比方案的可预报性和误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对成熟前2个月内的气象条件较为敏感,基于气象资料和作物模型开展产量预测,在5%误差范围内可获得60%以上的预测概率;以多年气候平均值替代起报日后期气象资料,在成熟前2个月起报预测概率约为60%,成熟前1个月约为70%,但预报误差系统性偏高;采用气候相似类比方法,从历史气象资料中获取起报日后期替代资料,可有效降低预报误差的系统偏差,若引入后期气候趋势信息,成熟前2个月起报预测概率可达80%以上,较采用历史平均值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基于作物模型和气象观测及气候预测信息开展产量预报提供了技术方案。
- 秦鹏程刘敏万素琴苏荣瑞
- 关键词:可预报性
- 华中区域气候变化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万素琴刘敏陈正洪崔讲学周月华史瑞琴夏智宏刘志雄刘可群郭广芬王纪军廖玉芳任永健王凯向华
- 项目属大气科学学科中的气候学领域。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已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是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也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
- 关键词:
- 关键词:区域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