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京东
- 作品数:24 被引量:8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近代西欧领土型国家的兴起
- 2023年
- 在近代欧洲,主权观念的诞生伴随着国家建构的空间转向,从物理空间、法理空间到表象空间,领土型国家是在内外两个维度上构建的,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同帝国、教会、领主与其他主权间的关系,还要借助地理性的权力机制将国土空间及其秩序安排予以定型。对于这种国家空间化和主权领土化的现象,传统学界通常将其归因于自上而下的结构转型。然而,无论是物质意义上的边界封闭,还是法理层面的权利论证,都是经由一系列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而成。以近代法国为案例,领土性国家的诞生体现在边界划定、国土整合、空间治理与文化表象等各个方面,而梳理这些微观层面的现象和传统,对于理解近代的地缘政治文化,反思当下全球的领土性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于京东
- 关键词:主权地缘政治
- 地图上的“绝对主义”——画像、空间与政治权力的再生产被引量:3
- 2021年
- 17—18世纪,兴起于西欧的绝对主义充分利用绘画、装饰、制图等媒介技术,以"主权"概念为核心,围绕"王之两体"的政治身体隐喻,构建了一套视觉化的政治象征体系。其中,君权神授的图像化、国家理性的人格化、领土空间的科学化,均统一于"国王机制"的运作及其表象性的生产,而绝对王权是众多地图、地图集以及相关视觉艺术的创作母题。地图不仅是一般意义上国家治理与管辖的工具,而且重塑了土地、空间与权力之间的领土性话语,由此构成近代国家政治合法性的一部分。
- 于京东
- 关键词:媒介技术绝对主义君权神授政治合法性身体隐喻
- 爱国主义历史叙事与政治文化
- 2020年
- 现代国家的政治认同很大程度上是经由爱国主义来加以形塑的。它既是一种独立于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与思想价值,又是反复重现于当下社会生活的政治思潮。为修正相关的误读,重思爱国主义的价值,本文以近代法国为例,考察西方现代国家成长中的爱国主义叙事。一是思考它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所形成的叙事特征。二是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关系与政治价值。三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关于爱国主义的政治文化理论。
- 于京东
- 关键词:政治思潮政治认同历史叙事叙事特征爱国主义
- 新媒体与政治危机
- 2016年
- 从2010年席卷突尼斯及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危机',到2016年土耳其突发的军事政变,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此也形成了新媒体与政治关系的两种观点:'互联网乌托邦主义'强调新媒体的解放性与民主性,而'互联网怀疑主义'则关注新媒体的非公共性与破坏性。本文认为,新媒体的政治成效需要既定的社会因素相配合。成熟稳定的政治体制中,新媒体的参与尽管会造成短时间的对立与分裂,但既有传统与制度规则会确保共同体层面的稳定。而突发性的政治危机下,新媒体的介入会加剧社会群体分化程度,在缺乏成熟机制的政治体系中易酿成严重的共同体危机。
- 于京东
- 关键词:新媒体政治危机共同体
- 地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被引量:1
- 2023年
- 近代以来,国家构建通常有着诸多不同的路径选择,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民族性”,而忽略了“领土性”,后者作为塑造共同体意识的一项独立要素,是基于地理和空间的尺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由地图来呈现和表达的。早在民族主义兴起以前,这种地缘性的领土国家建设及其测绘制图的实践就已然出现,尤其是在17世纪后的欧洲,地图既是一种“显示器”,反映了外部的边界划定与内部的国土整合,也是一种“助推器”,促成了阅读、出版和传播基础上的意识形塑与认同构建,这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成了疆域与国家历史书写的新面貌。地图的制作、编纂及其政治过程也就构成了一种不同于文字的、关于近代国家的图像志记载,而梳理这种地图之上的国家叙事不仅可以修补现有的国家理论,而且有助于推动一种综合了科学史、文化史与政治史的跨学科研究。
- 于京东
- 关键词:地图地图学史政治地理学
- 民进党街头运动路线评析
- 2012年
- 广义的街头运动是指群众聚集在公共场所为一定的目的向政府施加压力的行为,如群众的游行示威、集会、结社都可称为街头运动,当然也存在着政治势力以纠集群众聚集向政府施以推翻现政权为目标的特殊情况。
- 于京东
- 关键词:街头民进党公共场所游行示威政治势力群众
- 致敬体制——美国总统大选败选演说的话语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败选演说"不仅仅是一场演说,而是包含了一整套由已经公开或私下接受的规则所控制的选后流程,实际上囊括了私下认输、公开表态与公共演说三种成分。作为一种与竞争性选举相伴随的政治传统,"承认败选"从私人礼节转变为公共事件,从话语修辞升华成政治仪式,背后是对美国选举制度危机的应对与历史教训的总结。南北战争后,败选者的公开认输成为惯例,败选演说、媒体报道与公众参与成为西方民主表演文化中的一环。这与其说是一种既定规则与程序,不如说是一种仪式性的演出,一种维系政权和平交接与政治生活良性运转的传统。而它所致力于灌输和培养的政治价值,除了对民粹的防范与对党争的驯化之外,更着力于对共同体层面统一的维持。所以败选与胜选是一种组合,前者功能只有后者加以确认才得以实现,而也只有在这种仪式性的互动中,竞选活动才算圆满结束。
- 于京东
- 关键词:美国大选话语修辞
- 祖国:一项基于近代西方语境的概念史考察
- 2017年
- 在现代性的爱国主义表述中,“祖国”是一个常用却很少得到深究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本源含义是什么?它在西方历史语境中发生了何种变化?又于何时进入了现代政治的话语体系?在历史情境中考察近代西方“祖国”概念的基本定型,不失为一种理解现代政治、剖析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方法。
- 于京东
- 关键词:历史情境概念史西方语境话语体系历史语境祖国
- 消失的边界?——元宇宙与数字时代的技术-地缘政治学被引量:4
- 2023年
- 边界确立与领土统一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物质基础,也促成了一种封闭性、排他性、有限特殊的空间观念和地缘政治安排。这种格局在二战后被全球化与城市化的浪潮所打破,回归地方的个体同时遭遇了互联网社会的崛起,赛博空间不仅突破了物理学意义上的时空距离和边界控制,也在流动形态中塑造非物质性、操控性、虚—实分隔的新界面形式。元宇宙既沿袭了资本全球主义、技术自由主义和信息精英网络的特性,也依托区块链、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等技术,形成虚实结合基础上新的身份-位置系统、开放景观与边疆地带。数字时代的地缘政治仍然摆脱不了安全困境,并且因虚拟社会、后边界状态和超国家行为体的参与而变得越发复杂。
- 于京东
- 关键词:数字技术地缘政治学
- “领土性”与“国家感”——一种政治地图学的观察视野与分析理路被引量:14
- 2021年
-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民族-国家及其空间表象的研究出现了一场双向运动:一边是地图史的考察引入知识-权力的视角,重思制图背后的政治动机与权力意志;另一边是国家成长研究的文化转向,关注地图之上的领土性构建和话语生产。两个方面的贯通,开启了一种"政治地图学"的新理路。现代性的地理勘查、测绘及制图技术,同国家与空间关系的稳固法理定型结合起来,衍生出推动传统意义的"边陲"向现代意义的"边界"转型的政治效能;而地图的可视化语言,则通过人的感性直观,在长期的观看和阅读中构建出一种基于"领土性"的"国家感",最终发展成一套深度影响集体空间-记忆的社会文化框架。对当今流行的"民族性"理论范式来说,"政治地图学"的观察和分析,不仅提供一种补充,而且构成一种限制。
- 于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