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翔
- 作品数:18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观察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及降压效果,并对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自2011年6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10例,行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3和6个月的血压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肌酐、尿常规、心率等指标,评价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结果经皮肾交感神经消融术后1周、1、3和6个月患者的平均血压分别下降了22.8/9.1mmHg(1mmHg=0.133kPa)、34.8/14.7mmHg、42.6/20.7mmHg和43.2/21.6mmHg(P〈0.001),与此同时,患者术后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也分别下降了(1.11±0.89)ng·ml^-1·h^-1(P=0.003)、(17.06±13.82)ng/L(P=0.004)、(404.5±285.8)ng/L(P=0.002);术后2周心率下降了5.10次/min(P=0.002),并且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能够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并且对血压产生显著和持久的下降。
- 王丽卢成志张欣罗迪赵斌于翔夏大胜陈欣赵向东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术对犬高血压影响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 实验证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我们研究的旨在探讨去神经术对犬高血压的治疗,并评估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8)两组,制作成高血压模型,干预组给予经皮肾交感神经去神经化治疗,实验对照组仅造成高血压模型,不行干预治疗.观察平均血压的变化,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6、10周监测血压,同时在术后第2、6、10周监测血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肌酐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来评价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在干预组,造模后平均血压增高明显,从(131.4±18.0)mm Hg(1 mm Hg =0.133 kPa)升至(150.6±18.8)mm Hg(P=0.001);在去神经治疗后,平均血压在2、4、6和10周后分别降至(130.4±14.1)mm Hg、(136.2-17.1)mm Hg、(128.7±14.7)mm Hg和(126.1±12.7)mm Hg.同时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都较术前下降(P<0.05),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交感神经兴奋在高血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术能够产生显著和持久的血压下降,并且手术过程没有造成严重肾功能受损.
- 卢成志刘佳夏大胜赵向东陈欣于翔徐建强张靖潘丽刘少颖王丽
- 关键词:高血压导管消融术去神经支配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均于发病后6h之内行急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52)和对照组(n=54)。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介入术后1h内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h。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高的sumSTR>70%(P<0.05)。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使用替罗非班可减少术后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于翔卢成志蔡林赵向东徐建强张峰张菁
-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安全性与相关因素分析
- 2003年
- 刘书堃王小飞金哲党群夏大胜赵向东高陆于翔
- 关键词:冠心病老年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性
-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比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后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情况的差异。方法: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68例,分为NSTEMI组55例和STEMI组113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BG),术前及术后的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质量(LVW)、左室质量指数(LVW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术后TIMI血流情况、LVEDV、LVW及LV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STEMI组术前TIMI血流3级的比例、术后MBG3级比例和LVEF明显优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NSTEMI患者接受早期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再灌注情况以及左室收缩功能优于STEMI患者。
- 徐建强卢成志赵向东夏大胜陈欣于翔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再灌注心肌收缩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联合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78例,年龄65~81岁,平均(71.6±8.3)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6)和对照组(n=42)。观察两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术后1h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术后1h内ST段回落比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 蔡林于翔卢成志
- 关键词:心肌梗死老年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 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党群李俊英王小飞夏大胜赵向东陈欣高陆于翔陈俊刘书坤
- 该项目第一部分在79例病人的83支小冠状动脉中置入支架84个,采用传统PTCA方法,支架置入后用稍大一点或相同大小的非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术前术后予以阿斯匹林和噻氯匹定联合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9%,支架置入后病变血管腔明...
- 关键词:
- 关键词:支架置入
- 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重构
- 2002年
-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重构。方法 :24支近段和远段均有病变的冠状动脉 ,共有病变48处 ,用血管内超声测量病变部位和近、远端参考部位的管腔面积 (LA)和血管面积 (VA) ,并计算血管面积比 (病变部位VA/近、远端参考部位VA的平均值 ) ,评价病变部位的重构类型。结果 :近段和远段病变的局部面积狭窄率和管腔面积狭窄率无显著性差异 ,而近段的血管面积比大于远段 (P<0.01) ,远段病变负性重构多于近段病变。结论 :在狭窄程度相同的情况下 。
- 王小飞赵向东高陆于翔李娜
-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超声检查冠状动脉疾病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 2002年
-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已有若干种器械应用于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我院自2000年6月开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对PDA病人进行封堵治疗,共完成3例,现报道如下.
- 李俊英党群高陆王小飞李娜夏大胜陈俊陈欣赵向东于翔刘书坤
- 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动脉导管未闭介入疗法先天性心脏病AMPLATZER封堵器
-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87例,进行心功能分级,检测PCI术前术后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评价NT-proBNP水平与以上各临床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P<0.01);行PCI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P<0.01);不良心脏事件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不良心脏事件组患者(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PC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 蔡林于翔卢成志
- 关键词: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