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杰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亚高山
  • 3篇土壤
  • 3篇贮水
  • 3篇川西亚高山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入渗
  • 2篇土壤渗透
  • 2篇贮水量
  • 1篇亚高山针叶林
  • 1篇云杉
  • 1篇云杉人工林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执法
  • 1篇执法监察
  • 1篇入渗模型
  • 1篇入渗性能
  • 1篇水源涵养
  • 1篇水源涵养效益

机构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代杰
  • 3篇张良辉
  • 3篇张健
  • 3篇李贤伟
  • 3篇霍小鹏
  • 2篇张兴华
  • 1篇范川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0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性能试验被引量:13
2009年
为川西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亚高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及入渗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种植被类型土壤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变化在363.2-691.1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序为原始冷杉林(691.1 t/hm^2)〉云杉林(687.6 t/hm^2)〉落叶松林(659.8 t/hm^2)〉针阔混交林(656.3 t/hm^2)〉灌丛(631.8 t/hm^2)〉针叶混交林(620.8 t/hm^2)〉农田(592.2 t/hm^2)〉刺槐林(393.36t/hm^2)〉荒地(363.2 t/hm^2)。2)根据土壤入渗性能可将9种植被类型分为4类——云杉林、针阔混交林为第1类,入渗性能极强;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2个植被类型为第2类,入渗能力强;原始冷杉林、灌丛为第3类,入渗能力较强;刺槐林、荒地、农田3个植被类型为第4类,入渗能力差。3)采用Kostiakov入渗模型反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方程拟合度R2在0.894-0.984(P〈0.01)之间,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
霍小鹏李贤伟张健张兴华代杰张良辉
关键词:植被类型入渗性能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渗透性能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渗透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表层土壤(0-30 cm)滞留贮水量受土壤容重、孔隙度及林龄影响显著。天然冷杉林土壤滞留贮水量变化范围为593.7~694.2 t/hm^2,大小排序为:185 a〉80 a〉40 a生。人工云杉林175.8~545.1 t/hm^2,从大到小依次为40 a〉30 a〉25 a〉20 a。(2)天然林初渗率为10.6~30.1 mm/min,最大为80 a生冷杉林;稳渗率为3.3~6.4 mm/min,185 a生冷杉林为最大。人工林土壤初渗率为2.7~8.3 mm/min,稳渗率1.9~5.4 mm/min,两指标中均以40 a生云杉林为最大。(3)构建了土壤渗透过程回归方程,拟合度R^2为0.869~0.959,表明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反映各试验标准地土壤入渗过程。
霍小鹏李贤伟张健范川代杰张兴华张良辉
关键词:亚高山针叶林贮水量入渗模型
米亚罗林区云杉人工林水源涵养效益及防护成熟研究
森林与水的关系是当今全球生态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5~70 a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面上调查与定位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云杉天然林为对照,研究不同年龄云杉人工林水源涵养效益及相关...
代杰
关键词:云杉人工林水源涵养效益
文献传递
眉山天府新区土地执法监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土地资源中耕地面积19.51亿亩,大约占世界总耕地的7%,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
代杰
关键词:土地违法执法监察土地资源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渗透性能被引量:11
2010年
为川西亚高山人工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区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针叶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土壤贮水与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排序为:70 a云杉林(F)>40 a云杉林(C)>40 a云杉-落叶松林(E)>55 a云杉林(B)>40 a落叶松林(D)>桦木林(BF)>25 a云杉-落叶松林(A)>灌木林(SF)>裸露地(BL),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也呈相同的趋势。(2)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有机质与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土壤pH、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在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在363.2~703.7 t/hm2,排序为:E>C>F>SF>D>BF>B>A>BL;最大贮水量在1 229.4~2 315.4 t/hm2,排序为:SF>D>F>E>A>B>BF>C>BL。(4)在0~20 cm土层,初渗率在0.80~25.95 mm/min,排序为:C>D>E>BF>B>SF>F>A>BL;稳渗率在0.55~4.25 mm/min,排序为:BF>E>SF>A>B>F>D>C>BL。(5)各渗透率指标与土壤容重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量、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稳渗率与枯落物蓄积量显著正相关(P<0.05)。
霍小鹏李贤伟张健张兴华代杰张良辉
关键词: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落物贮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