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万明
- 作品数:1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从朱熹到王阳明:理性自觉原则向意志自愿原则的转换被引量:3
- 2005年
- 为了论证传统道德的合理性和权威性,朱熹首先设定与论证了形上之理(本体)。朱熹学说通过强化理性自觉原则,完善了传统道德的理论体系,树立了传统道德的绝对权威,但是,其绝对化倾向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道德的僵化和异化,使之失去了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作为朱熹学说的反动,王阳明心学力矫朱学之弊,通过“心即理”说和“良知”说,强化了意志自愿原则,突出了人的道德主体性和意志自由,把外在天理内化为人的内心情感和良知自律,从而圆通地解决了朱学的理论缺陷。但是,王学自身也隐含着理论危险,这种倾向在王门后学那里变为现实。总之,从朱熹到王阳明,经历了从理性自觉原则向意志自愿原则的理论转换。
- 任万明
- 关键词:理学心学
- 适性即逍遥——郭象人生哲学的旨归被引量:1
- 2001年
- 《庄子》提出的“逍遥游”的生活方式与人生境界亦成为郭象理论的归宿。从性分论这种本体论出发,郭象认为,最佳生活方式在于追求符合和顺遂主体之真性的生活,理想的人生境界是追求一种即世间的逍遥。适性逍遥说显示了最高的个人意识,安顿了纷驰的性命之情,处于乱世的魏晋人士,遂能各得其所得,各美其所美,各是其所是,各然其所然,以安于所受而达于逍遥之境。
- 任万明王兰
- 关键词:玄学郭象人生哲学人生境界
- 论道德规范确立的缘由被引量:1
- 2007年
- 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的确立有其缘由。首先,道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产物。人对道德的需要来自集体生存的需要。道德的产生、发展以及发挥作用的方式、程度,都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其次,道德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手段。如果没有道德的规范约束作用,各种利益关系就不能得到有效调节,整个社会生活将陷入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再次,道德是个体立身行事的依归。道德规范建立并为大家所接受之后,大家就可依规范而行事,在行动上保持相对的一致,从而获得相对的自由,创造自己的价值人生。
- 任万明李杨
- 关键词:道德道德规范社会秩序
- 戴震对理欲关系的辨正被引量:2
- 2008年
- 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对立论,戴震提出了"理存乎欲"的理欲统一论。戴震认为,理欲关系的实质是絜情与同欲。戴震运用"自然"与"必然"这一对范畴论述了理欲的统一性。人的自然情欲满足的过程,就是必然之理逐步确立并得以实现的过程。戴震还运用"私"与"蔽"这一对范畴论述了理欲的矛盾性。"私"乃是"欲之失",属于道德问题;"蔽"乃是"知之失",属于认识问题。戴震重视"蔽",针对的是程朱理学重视"私"而不重视"蔽"的现象,目的在于批判程朱理学以个人主观见解来蒙蔽人们,引导人们重视独立思考,不要一味信从。
- 任万明
- 关键词:理学《孟子字义疏证》
- 郭象“名教乃自然之迹”论——兼论人文原则和自然原则的冲突在玄学中的解决被引量:1
- 2001年
- 名教自然之辩是天人之辩在魏晋时代的独特展现 ,因而也就是对人文原则与自然原则分裂冲突问题的理论探讨。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论 ,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论 ,裴危页的“崇有”论 ,都只是片面强调了人文原则和自然原则两者之一 ,只有郭象提出的“名教乃自然之迹”论 ,才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理论难题。一方面 ,他用“自性”(性分 )来解释仁义礼乐、等级秩序、社会分工的形成 ,从而强调了人文原则 ;另一方面 ,他用“迹”与“所以迹”这一对范畴来解释名教的异化 ,从而突出了自然原则。在郭象看来 ,名教与自然、理性自觉与意志自愿内在地统一了起来 ,人文原则和自然原则有机融合 。
- 王兰任万明
- 关键词:玄学郭象
- 戴震对程朱理学“道的理化”之驳斥被引量:1
- 2015年
- 先秦汉唐以"道"为中心的哲学,在宋明时代被转换为以"理"为中心的哲学,这就是"道的理化"现象。"道的理化"倾向在社会生活中造成了许多极为消极的后果。戴震对于宋儒这种将"道"抽象化、形而上学化,视"理"为天地万物存在之最终根据的思想倾向予以批驳。在戴震看来,"理"或"天理"生发于人伦日用之中,有"道"方有"理",即有情、有欲、有事、有物方才有理。
- 任万明
- 关键词:理学
-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依据目的论和功能论等思想,探讨了幸福问题,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幸福观。在他看来,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思辨是最大的幸福。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为人们追求幸福提供了一种独到的理论视角,成为我们构建和实现当代幸福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 樊晨浩任万明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
- 名教自然之辩的理论变迁被引量:3
- 2001年
- 名教自然之辩是天人之 辩在魏晋 时代的独特展现,因而也就是对人文原则与自然原则分裂冲突问题的理论探讨。王弼持“名 教本于自然”论。他通过化当然为自然而建构道德本体,在某种程度上重建了儒家价值体系 ,但对理性的作用未能作出适当的定位。嵇康、阮籍持“越名教而任自然”论。他们强调自 然与主体的内在意愿相融合,这样名教的合理性就发生了问题,结论必然是超越名教,其末 流流于放纵无行,完全丧失了个性自觉。裴以“崇有”论著称,其理论将人生价值与社会 责任相联,突出了名教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一面,也对颓弊的士风有所匡正,但对名教现实缺 乏批判精神,有因顺现实、政治说教的倾向。郭象持“名教乃自然之迹”论。一方面,他用 “自性”(性分)来解释仁义礼乐、等级秩序、社会分工的形成,从而强调了人文原则。另一 方面,他用“迹”与“所以迹”这一对范畴来解释名教的异化,从而突出了自然原则。在郭 象这里,名教与自然、理性自觉与意志自愿内在地统一了起来,人文原则和自然原则有机融 合,从而为其个体道德学说的阐发廓清了障碍。
- 任万明王兰
- 关键词:玄学
- 我国公民道德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评析
- 2005年
- 任万明
- 关键词:教育方法调查数据
- 戴震理欲之辩的逻辑结构被引量:3
- 2003年
- 戴震以自然而必然的人性“一本”作为理欲之辨的理论基础 ,以有物有则来阐述理与欲的关系 ,以推己及人的恕道来求得达情遂欲进而实现道德理性。正是通过这样一个逻辑结构 ,其存理于欲的理欲观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和确当的表述。由于立足于人伦日用来论述理欲 ,欲和理在戴震这里实现了相当完满的统一。
- 任万明
- 关键词:理欲观宋明理学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