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何云兰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1篇羊膜
  • 1篇羊膜移植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疗效
  • 1篇丝裂霉
  • 1篇丝裂霉素
  • 1篇内障
  • 1篇前房
  • 1篇前房深度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人工晶状体
  • 1篇人工晶状体植...
  • 1篇人工晶状体植...
  • 1篇小梁
  • 1篇小梁切除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何云兰
  • 2篇贾万程
  • 1篇王翠红
  • 1篇刘刚
  • 1篇张春娣

传媒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及前房深度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及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观察其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视力等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7例(3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经综合降眼压治疗3~4 d,眼压低于25mm Hg 者21只眼,即行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及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压高于25 mm Hg 者9只眼,即行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及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抗代谢药物及小梁切除术。随访3~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眼压都得到控制。平均眼压由术前的20.28 mm Hg 降至11.07mm Hg;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2.14 mm 加深到3.43 mm。术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前房角开放均≥180°。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及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贾万程王翠红张春娣何云兰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青光眼EX-PRESS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手术疗效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1/2017-01于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43眼,随机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MMC)组,所有患者均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羊膜组术中联合羊膜移植术,MMC组术中联合应用MMC,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滤过泡、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wk,1、6mo两组患者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mo,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1%、73%,MMC组分别为90%、8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膜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5%、86%,MMC组分别为95%、9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羊膜组患者浅前房发生率为9%,MMC组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羊膜组患者滤过泡渗漏发生率为5%,MMC组为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MMC组患者出现薄壁滤过泡4眼,羊膜组无薄壁滤过泡者。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刘刚何云兰贾万程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羊膜丝裂霉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