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永涛

作品数:69 被引量:1,22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草甸
  • 15篇土壤
  • 14篇高寒草甸
  • 11篇青藏
  • 11篇青藏高原
  • 9篇生态系统
  • 9篇藏北高原
  • 8篇海拔
  • 6篇需水
  • 6篇植被
  • 6篇生态需水
  • 6篇群落
  • 6篇草地
  • 5篇数据集
  • 5篇温度
  • 5篇物量
  • 5篇利用效率
  • 5篇不同海拔
  • 4篇植物
  • 4篇森林植被

机构

  • 68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8篇何永涛
  • 35篇张宪洲
  • 34篇石培礼
  • 14篇付刚
  • 11篇沈振西
  • 10篇孙维
  • 9篇李文华
  • 8篇牛犇
  • 6篇武建双
  • 6篇宗宁
  • 6篇李贵才
  • 5篇徐兴良
  • 5篇周宇庭
  • 5篇宋明华
  • 5篇余成群
  • 5篇蒋婧
  • 5篇徐玲玲
  • 5篇闵庆文
  • 5篇李猛
  • 4篇唐勇

传媒

  • 7篇自然资源学报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5篇中国科学数据...
  • 4篇生态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山地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草地学报
  • 2篇Journa...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萌生现象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0
2000年
何永涛曹敏唐勇李贵才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拉萨-林芝植被样带不同群落类型的细根生物量被引量:4
2009年
Fine root biomass was measured by soil core sampler in four community type on Tibetan Plateau,of which include two coppice of Betula platyphylla and Quercus aquifolioides,one shrub of Salix oritrepha,and one coniferous woodland of Pinus densata.The fine root density were Betula platyphylla of(785.9±290.4)g·m-2,Quercus aquifolioides of(801.0±279.5)g·m-2,Salix oritrepha of(376.0±146.0)g·m-2 and Pinus densata of(431.2±171.1)g·m-2.Result showed that the fine root density of two coppic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hrub and coniferous woodland.Dead fine root was 16.2% of the total fine root in Betula platyphylla,and the percentage were about 25% in other three type of forest.Distribution of fine root had the same pattern that high density of fine root appeared at 0~10 cm soil depth.
何永涛石培礼徐玲玲
关键词:细根生物量群落类型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和草原化草甸CO2通量动态及其限制因子被引量:25
2018年
高寒灌丛草甸和草甸均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在生态系统碳通量和区域碳循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对其碳通量动态的时空变异还缺乏比较分析,对碳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异的主导影响因子认识还不够清晰,不利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碳通量格局及其形成机制。该研究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海北站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原腹地当雄站高寒草原化草甸年降水量相近的5年(2004–2008年)的涡度相关CO_2通量连续观测数据,对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P)及其组分,包括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年际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灌丛草甸的CO_2通量无论是季节还是年际累积量均高于草原化草甸,并且连续5年表现为"碳汇",平均每年NEP为70 g C·m^(–2)·a^(–1),高寒草原化草甸平均每年NEP为–5 g C·m^(–2)·a^(–1),几乎处于碳平衡状态,但其源/汇动态极不稳定,在2006年–88 g C·m^(–2)·a^(–1)的"碳源"至2008年54 g C·m^(–2)·a^(–1)的"碳汇"之间转换,具有较大的变异性。这两种高寒生态系统源/汇动态的差异主要源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差异,因为NDVI无论在年际水平还是季节水平都是NEP最直接的影响因子;其次,灌丛草甸还具有较高的碳利用效率(CUE,CUE=NEP/GPP),而年降水量和NDVI是决定两生态系统CUE大小的关键因子。两地区除了CO_2通量大小的差异外,其环境影响因子也有所不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的通径分析表明,灌丛草甸生长季节CO_2通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温度,NEP和GPP主要受气温控制,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而草原化草甸的CO_2通量多以季节性干旱导致的水分限制为主,其次才是气温的影响,受二者的共同限制。此外,两生态系统生长季节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GPP和5 cm土壤温度的直接影响,其中GPP起主导作用,非生长季节生态系统
柴曦李英年段呈张涛宗宁石培礼何永涛何永涛
关键词:青藏高原CO2通量温度土壤含水量涡度相关
滇中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多样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5
2000年
分别测定了滇中地区两类代表性群落即高原水平带上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垂直带上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多样性 (Shannon -Wiener指数H ,Simpson指数D和α指数 ) ,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多样性 (H =2 .53± 0 .1 4 ;D =1 1 .76± 2 .85;α =8.1 2± 1 .72 )远高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H =1 .52± 0 .35;D =3.88± 1 .90 ;α=3.4 4± 1 .31 )
何永涛曹敏唐勇杨国平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树种多样性
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研究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北高寒草甸、那曲高寒草原和当雄高寒湿地3种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10 cm土壤,在实验室内进行土壤氮矿化培养试验。[结果]温度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影响显著,其中高寒草原土壤氮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氮素输入对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不显著,而氮添加显著促进了高寒草原和高寒湿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青藏高原3种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的土壤氮矿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3种高寒草地的土壤氮矿化有不同表现的显著影响,且温度和氮素输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依赖于生态系统类型。
白洁冰徐兴良付刚宋明华何永涛蒋婧
关键词:氮矿化温度高寒草地青藏高原
西藏当雄河谷阳坡海拔梯度上植被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以西藏当雄河谷阳坡海拔梯度上植被冠层光谱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位置上植被光谱特征差异及物理含义,通过植被光谱特征的分层聚类分析,评估当雄阳坡植被垂直分布的遥感识别可行性。结果表明:水分指数(WI)、光谱红边位置(REP)、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与叶片水分含量、干重生物量、植被盖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不同植被类型间的WI,REP和NDVI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光谱特征集的分层聚类分析实现了阳坡12个样点逐级分类,其结果与地面调查基本匹配,表明所选择的植被光谱特征能够表征实验区垂直分布的植被类型差异,分析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植被垂直分布信息的遥感提取提供光谱特征的先验知识支持。
焦全军张兵刘良云何永涛胡勇
关键词:青藏高原光谱指数海拔梯度聚类分析
云南哀牢山栎类次生林树种多样性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在哀牢山徐家坝地区,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受到人为破坏后形成的栎类次生林的树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恢复约40a的栎类次生林的乔木树种组成主要以云南越桔(Vacciniumduclouxii)为主。树种的萌生现象非常突出,超过2/3的树种具有萌生现象,在DBH≥3cm的植株中有72.7%是由无性系萌株产生的。栎类次生林乔木的密度随高度级、径级的增加而递减,但树种丰富度却不随树木的密度增加而增加。以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Fisher指数α计算了栎类次生林的树种多样性(H=1.42±0.27;D=0.65±0.09;α=2.59±1.16),并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处于演替顶级阶段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具有更高的树种多样性。
何永涛李贵才曹敏唐勇
关键词:树种多样性
2003-2005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43
2019年
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尺度的生产力、能量平衡和温室气体交换等功能和过程的直接测定,其观测数据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以及碳源/汇和水分利用的时空分布评价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首批观测站点的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数据,包括森林、草地和农田在内的8个典型生态系统,并基于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关键气象要素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以为分析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知识和数据基础。
张雷明罗艺伟刘敏刘敏苏文苏文何洪林朱治林孙晓敏周国逸周国逸赵新全韩士杰欧阳竹张宪洲张一平刘琪璟闫俊华闫俊华张德强李英年王安志吴家兵李发东赵风华石培礼张扬建何永涛林露湘宋清海王辉民刘允芬
关键词:气象要素陆地生态系统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更新研究被引量:54
2003年
对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更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林内优势树种在林窗阶段不占优势,其在林窗内的重要值显著低于成熟林分;林窗内外的乔木幼苗在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林窗内的幼苗多样性(H=2.73,D=0.89)高于林冠下(H=2.25,D=0.82),二者的Jaccard相似系数只有0.6,许多树种的幼苗只出现在林窗内;林窗内的乔木幼苗密度(38636株·hm^(-2))远远高于林冠下(17 323株·hm^(-2))林窗内和林冠下的乔木幼苗(H≤50cm)均以高度为11~20cm幼苗的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林窗内高度超过20 cm的幼苗比例明显高于林冠下;林窗大小对乔木幼苗更新有重要影响,不同树种的幼苗密度高峰出现在不同大小级别的林窗内。
何永涛李贵才曹敏唐勇
关键词:林窗幼苗常绿阔叶林
不同海拔高寒放牧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为了研究藏北高寒放牧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和土壤呼吸特征,沿着3个海拔高度(4 300、4 500和4 700 m)观测了2010年7-9月白天的呼吸通量。同时,观测了同期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定性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和呼吸通量关系的基础上,将其分成低、中和高3个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空气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温度是决定生态系统呼吸和土壤呼吸变异的主导因子;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以及裸地的土壤呼吸的Q10值分别为1.83~3.07、1.54~4.13和1.29~2.89;总体而言,生态系统呼吸和土壤呼吸Q10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付刚周宇庭沈振西张宪洲石培礼何永涛武建双
关键词: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海拔高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