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予东
- 作品数:20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安市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2011年泰安市泰山区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泰山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为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死因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泰山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泰山区居民居民合计死亡3 239例,死亡率为521.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5.49/10万。居民死亡率(/10万),男性为626.43,女性为415.78(P<0.01);<5岁为87.61,5~14岁为5.27,15~44岁为79.48,45~64岁为693.78,>65岁为4 290.28,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合计死亡2 852例,占88.05%。减寿最高的前5位死因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病、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合计减寿19 995人年,占全部死因减寿22 432.5人年的89.13%。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影响泰山区居民寿命的主要死因。
- 刘予东孙永合
- 关键词:死亡率减寿率
- 侵袭性垂体瘤28例MRI诊断体会被引量:9
- 2008年
- 晋晖程敬亮杨涛刘予东
- 关键词:MRI侵袭性垂体瘤
- 上尿路梗阻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42例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刘晚萍杨涛程敬亮张焱晋晖刘予东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上尿路梗阻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灌注成像(MSCTPI)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7例经临床证实的脑梗死病人行CTA和MSCTPI检查,发病时间16-78 h。通过灌注分析软件确定低灌注的区域,计算低灌注梗死区域的总数。应用曲面重建法(C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 IP)观察血管整体形态,根据颈动脉狭窄率及粥样斑块的CT值进行分组。结果37例患者中,颈动脉正常组5例,轻、中、重狭窄组分别为17、11、4例;钙化斑块组13例,中、低等密度斑块组10例。中、低密度斑块组低灌注区域[(4±2)个]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2±1)个]与钙化斑块组[(3±1)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率同3种密度斑块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A联合MSCTPI不但可以清楚地观察颈内动脉的血管形态变化,同时还可获得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 刘予东程敬亮杨涛晋晖任翠萍张焱许方洪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脑梗死动脉粥样斑块多层螺旋CT
- 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上的价值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在MR I上的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MR I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R 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MR I表现为:直接征象:真假两腔和内膜片,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假腔内血栓形成;间接征象:主动脉及其分支增宽,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累及大动脉瓣及主要血管支。结论MR 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 晋晖程敬亮杨涛刘予东任翠萍张焱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MRI
- 应用痰模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痰模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组、研究组分别收集初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780例、1 089例,应用模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两组检测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组与研究组应用痰模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74%(232/780)、31.68%(345/1 089)(χ2=0.7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项质量指标合格率均较高,分别为痰细胞(94.10%~94.21%)、痰膜大小(98.72%~98.99%)、厚薄(95.64%~96.14%)、染色(93.72%~94.49%)、痰膜脱落(97.18%~97.43%),两组痰涂片5项质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说明应用组与研究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模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实现了涂片标准化,提高了制片质量和阳性检出率,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实用性强,简单易行,特别适合于基层实验室应用。
- 刘庆福刘予东严秀丽邵德成
-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细菌学技术
- 痰模型及目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痰模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的价值。方法对1089份初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分别应用模型涂片法、目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并与罗氏培养结果进行比较。检测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模型涂片法阳性检出率31.68%(345/1089),高于目测涂片的24.24%(264/1089)(χ2=14.955;P<0.05),模型涂片法与目测涂片法的质量指标合格率分别为痰细胞(94.21%,86.41%)、痰膜大小(98.99%,75.30%)、厚薄(96.14%,74.29%)、染色(94.49%,87.60%)、痰膜脱落(97.43%,86.41%),较目测涂片法均明显提高(χ2值分别为37.915、272.799、206.432、31.683、89.011,P值均=0.001)。以罗氏培养结果为标准,模型涂片法灵敏度为82.69%(344/416),Kappa值为0.853,优于目测涂片法[灵敏度为63.46%(264/416),Kappa值为0.682],说明模型涂片法与罗氏培养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模型涂片既继承了目测涂片检测抗酸杆菌的简便快速,又较目测涂片制片质量和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适合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 刘庆福刘予东严秀丽
- 关键词:细菌学技术
- DR和SCT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比较数字X线成像(DR)、螺旋CT(SCT)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F)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62例76个BF患者的DR、SCT影像学资料。结果62例76个BF椎体中,SCT对BF的检出率为93.42%(71/76),DR为81.58%(62/76),SCT能准确显示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碎片移位及骨性椎管狭窄程度和附件病变情况,优于DR。结论DR空间分辨率高,SCT具有轴位扫描及多层面重建功能,两者结合可提高BF诊断的准确性及复查后评价。
- 杨涛程敬亮晋晖张焱许安荣刘予东任翠萍白洁
- 关键词:脊椎爆裂性骨折体层摄影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对脑梗死前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 背景和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一直是医学届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脑梗死发生以后的早期或超早期诊断上,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
- 刘予东
- 关键词:脑梗死前期脑梗死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
- 文献传递
- 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CT灌注及血管成像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内动脉血管成像(MSCTA)及脑灌注成像(MSCTPI)对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经临床证实的早期脑梗死患者行MSCTPI及MSCTA检查。通过灌注分析软件生成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三种参数的函数图像。MSCTA的扫描数据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颈内动脉。结果:24例患者中,1例MSCTPI检查表现为过度灌注,5例表现为延迟灌注,1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灌注不足,2例灌注正常。MSCTA发现24例患者48支颈内动脉中,40支有动脉管壁钙化斑块,37支颈内动脉可见到软斑块。其中32支颈内动脉呈不同程度的狭窄,5支颈内动脉闭塞,11支血管无狭窄。22例在常规CT及MRI图像上为中及大体积梗死(>5cm3)的患者,MSCTPI发现与梗死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且均比常规CT及MRI图像上病灶体积大,MSCTA显示颈内动脉呈中重度狭窄或闭塞。2例未发现明显灌注异常的患者,为小体积梗死灶(<5cm3),MSCTA显示颈内动脉正常。结论:MSCTPI联合MSCTA可诊断早期缺血性脑梗死,并评价其血液灌注情况,同时还可客观评价缺血区颈内动脉的状况。
- 许方洪陈伟建杨运俊段玉霞程敬亮刘予东
- 关键词: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