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星霞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干细胞
  • 8篇细胞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间充质
  • 3篇免疫
  • 3篇分化
  • 2篇树突
  • 2篇骨髓
  • 2篇SCA-1
  • 2篇TH17细胞
  • 2篇成骨
  • 1篇调节活性
  • 1篇定向分化
  • 1篇多潜能干细胞
  • 1篇学法
  • 1篇研究生教育
  • 1篇阴阳
  • 1篇阴阳五行
  • 1篇阴阳五行学说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0篇赵春华
  • 10篇刘星霞
  • 3篇陈媛
  • 3篇曲学彬
  • 2篇朱希山
  • 2篇曾洋
  • 2篇张斌
  • 2篇豆晓伟
  • 2篇刘瑞
  • 1篇韩晶晶
  • 1篇李晶
  • 1篇王世华
  • 1篇姚瑞芹
  • 1篇林瑞竹
  • 1篇韩钦
  • 1篇任少达
  • 1篇赵洋洋
  • 1篇葛超卓

传媒

  • 6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争鸣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ca1^+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向树突细胞分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Sca1+间充质干细胞对HSC向树突细胞(DC)分化的支持作用,并对获得的DC进行形态、表面标志以及功能的鉴定。方法取健康Balb/c小鼠骨髓,通过MACS系统分离、纯化CD117+造血干细胞;以小鼠Sca1+间充质干细胞做饲养层,诱导CD117+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细胞,显微镜观测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动物实验检测诱生细胞的功能。结果培养第10天诱生的DC细胞表面树突较短小,呈毛刺状,高表达CD11b,低表达Ia,对外源颗粒具有吞噬功能,在动物器官移植实验中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结论Sca1+间充质干细胞对CD117+HSC向DC分化具有支持作用。
陈媛刘星霞赵春华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树突细胞定向分化
microRNA-373参与调控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用microRNA-373(miR-373)的模拟物转染人脂肪来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MSC),探讨microRNA-373对Flk1+MSC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作为载体,用miR-373模拟物瞬时转染Flk1+MSCs,然后对其进行成骨诱导,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成骨标志性基因的表达。结果 ALP染色和茜素红可见明显差异;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miR-373组)成骨标志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0.543±0.021)、ALP(0.556±0.024)和骨钙蛋白(OC)(0.499±0.017)的表达都明显低于对照组(NC组)(P<0.05)。结论 miR-373参与调控Flk1+MSC向骨细胞分化。
曾洋刘星霞林瑞竹赵春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骨髓Sca-1^+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减轻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Sca-1+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小鼠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MSCs注射组。注射组于0、2及6 d腹腔注射Sca-1+BMSCs,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所有小鼠在7和14 d时分别于背部皮下与足跖注射C57BL/6小鼠脾细胞。24 h后用千分尺测量小鼠足跖的肿胀,ELISA法测外周血细胞因子及FACS法测脾脏免疫细胞比例。结果注射组小鼠足跖的肿胀程度[(0.368±0.126)mm]显著轻于对照组[(0.731±0.111)mm,P<0.01]。注射组外周血中IL-10和TGF-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2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组小鼠脾脏调节型T细胞和树突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MSC通过上调抑炎因子和调节型免疫细胞的数量而减轻DTH小鼠的免疫反应。
曲学彬曾洋刘星霞赵春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免疫反应
从亚全能干细胞角度解读远古医学被引量:6
2013年
本文围绕生命科学热点领域干细胞理论研究,以亚全能干细胞视角阐述了对远古医学之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的认知,探索中西医学合璧、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开辟疾病现代医疗的新思路。①干细胞与中医万物本原的精气在体内分布及功能上相似;②干细胞分化和自我更新是相辅相成的,处于中医学中的阴阳相济状态;③在体内亚全能干细胞参与五脏六腑组织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类似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互根互生功能;④经络行走于结缔组织间,富集微小血管、淋巴组织网束,穴位在经络上汇集成神经组织区带,与体内功能细胞和组织液共同构建成生物信息网络通路,而亚全能干细胞是经络穴位上重要的效应细胞,循经感传实现机体内物质、能量和生命信息的转换和传递,定向迁移输入健康的干细胞母子以修复和更新病变组织;⑤亚全能干细胞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发挥重要的免疫调控的调节作用,在病理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调节平衡并促进损伤组织再生修复。
赵春华赵洋洋韩钦刘星霞王世华
关键词: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免疫调控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IFN-γ和IL-10抑制CD4+幼稚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能够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Th17细胞能够特异地分泌IL-17、IL-17F、IL-21和IL-23等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
曲学彬李晶刘星霞赵春华
MEF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生成的调节型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2014年
目的研究MEF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F-MSC)诱导的调节型树突状细胞(MEF-regDC)与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和成熟树突状细胞(maDC)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从而揭示前者的基因表达特点。方法将骨髓造血干细胞与MEF-MSC共培养制备MEF-regDC,用Agilent芯片对3利树突状细胞(DC)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及相关分析,分析项目包括:差异倍数计算、主成分分析(PCA)和Go分类。结果MEF-regDC具有特征性的形态、表型和基因表达谱,PCA分析表明,MEF-regDC、imDC和maDC是不同的DC亚群,MEF-regDC与imDC相比,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数共有13 369个,差异在6倍以上的有3 247个,MEF-regDC与maDC相比,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数共有11 326个,差异在5倍以上的有3 299个,进一步的分析显示,3者在功能调节相关基因,免疫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也有显著差异。结论MEF-MSCs诱导HPCs生成的MEF-regDC是一不同于传统imDC及maDC的具有特征性基因表达谱的DC亚群。
葛超卓刘星霞任少达赵春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基因差异基因芯片分析
成骨诱导或干扰素γ预处理对胎儿骨髓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活性的调节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异基因组织最终分化为特定细胞后,理论上会因MHC及共刺激分子上调而引起组织排斥,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排斥反应。推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异基因组织分化诱导及炎性因子微环境作用下,有可能分化成一种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终末细胞,不被机体的免疫识别系统清除掉。目的:在体外运用成骨诱导及干扰素γ预处理来模拟体内组织分化及炎性因子微环境,观察在此作用下胎儿骨髓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保持其在自然条件下所呈现的免疫学活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9/2008-05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完成。材料:2例骨髓样品取自流产胎儿,由北京回龙冠妇产医院提供。外周血样品取自15~35岁健康志愿者,由北京三○七医院提供。地塞米松等诱导因子和干扰素γ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Ficoll法分离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取白环层以上细胞,以1×106/cm2密度接种,贴壁法纯化,采用阴性分选法去除CD45+、GlyA+和CD34+细胞,分离扩增得到Fl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及有丝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用成骨、成脂、成软骨和成内皮诱导液检测其分化潜能,成骨诱导或干扰素γ预处理后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对淋巴细胞增殖及活化抗原CD69、CD25表达的影响,对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光镜下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均高表达Flk-1,同时高表达黏附分子CD29、CD44、CD105,造血细胞标志CD34、CD45呈阴性;可向成骨、成脂肪、成软骨和成内皮方向分化;低表达MHC-Ⅰ类分子,不表达MHC-Ⅱ类分子,成骨诱导能上调MHC-Ⅰ表达,干扰素γ预处理可上调MH
张斌刘瑞朱希山豆晓伟刘星霞陈媛赵春华
关键词:成骨干扰素Γ免疫调节活性
PBL教学法在研究生干细胞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3年
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有课程特色的PBL教学法是拓展其应用的新思路。根据干细胞课程的特点,探索尝试与干细胞课程相适应的、多样化有课程特色的PBL教学法并加以实施,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对于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星霞赵春华
关键词:PBL教学法研究生教育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CD4^+初始T细胞体外分化为Th17细胞
2014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辅助T细胞17(Th17)体外分化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小鼠CD4+初始T(nave T)细胞与小鼠BM-MSCs共培养,诱导分化3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L-17+Th17的生成比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7的浓度,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h17特异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水平。共培养体系中加入IL-10和PGE2中和抗体后检测Th17的分化率。结果小鼠BM-MSCs分泌高水平细胞因子TGF-β和IL-6。共培养组CD4+IL-17+Th17的生成率(2.5%±1.5%)和IL-17浓度(23±3 ng/L)均显著低于无BM-MSCs对照组(分别为17.8%±4.2%和268±27 ng/L,P<0.05),且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量也明显降低。共培养组IL-10和PGE2浓度随诱导天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共培养体系中加入IL-10或PGE2中和抗体后,显著提升CD4+IL-17+Th17的生成率(从2.0%±0.5%提高到11.8%±2.5%,P<0.05),提高IL-17分泌水平(从24±4 ng/L上升到123±25 ng/L,P<0.05),增强Rorγt的表达量。联合使用两种中和抗体能进一步提高Th17的分化生成率。结论虽然BM-MSCs分泌高水平的Th17分化所需的细胞因子TGF-β和IL-6,但BM-MSCs却抑制Th17的体外分化,其抑制机制可能与IL-10和PGE2有关。
曲学彬刘星霞韩晶晶姚瑞芹赵春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初始T细胞
成体组织来源的Sca-1^+CD117-Lin-多潜能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关于成体干细胞可塑性机制的解释,目前多数学者接受的观点是多种组织器官内存在的成体干细胞其实并非均一的细胞群体,其中包含着更为原始的多潜能干细胞,但对于多潜能干细胞的起源、鉴别及其生物学特性仍缺乏了解。目的:探讨从成体组织中能否分离出一群具有独特表型的更为原始的多潜能干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3/2008-01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组织工程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12.5~14.5dBALB/C孕鼠10只。方法:无菌条件下打开BALB/C孕鼠子宫获取胚胎体壁组织,胰蛋白酶消化后贴壁法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后免疫磁珠分选Sca-1+CD117-Lin-细胞群,当细胞达70%~80%融合时消化传代,取第5代细胞用于实验。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类细胞的显微和超微形态,通过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观察其基本生长特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该群细胞免疫表型,以RT-PCR法检测胚胎干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通过VonKossa染色、油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细胞荧光染色观察其向三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Sca-1+CD117-Lin-细胞贴壁生长,呈纺锤或短梭形,可在体外快速稳定扩增50代以上;传代后3~7d为对数生长期,此后即进入平台期生长,倍增时间约为32h,90.43%细胞处于G0/G1期,G2/M+S期的细胞比例为9.57%;细胞表型稳定,高表达Sca-1,不表达CD117,CD14,CD19,CD31,CD34,CD45和Flk-1,中度表达CD44;胚胎干细胞相关抗原Sox2,Oct-4及Nanog均呈阳性表达;诱导分化实验表明该细胞可以向中胚层来源的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外胚层来源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内胚层来源的肝细胞分化。结论:从成体组织内可以分离出Sca-1+CD117-Lin-细胞群,其表达胚胎干细胞相关抗原,能够向三胚层分化,是一群更为原始的多潜能成体干细胞。
刘瑞张斌刘星霞朱希山陈媛豆晓伟赵春华
关键词:成体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