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欢

作品数:2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曙光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生物安全
  • 6篇合成生物学
  • 4篇应对策略研究
  • 3篇氧化物
  • 3篇合金
  • 3篇催化
  • 2篇学科
  • 2篇再结晶
  • 2篇织构
  • 2篇织构演变
  • 2篇冷轧
  • 2篇冷轧变形
  • 2篇内胆
  • 2篇猴痘
  • 2篇猴痘病毒
  • 2篇反应釜
  • 2篇ZR-4
  • 2篇ZR-4合金
  • 2篇
  • 2篇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文...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金...
  • 2篇国家知识产权...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国核宝钛锆业...

作者

  • 21篇刘欢
  • 7篇刘欢
  • 3篇赵晏强
  • 2篇蒋涛
  • 2篇傅正平
  • 2篇陆亚林
  • 2篇张士宏
  • 2篇雷瑞鹏
  • 2篇宋鸿武
  • 2篇王建林
  • 2篇李志昂
  • 1篇王犇
  • 1篇赵赤鸿
  • 1篇李晶
  • 1篇欧亚昆
  • 1篇吴志强
  • 1篇李思思

传媒

  • 5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疾病监测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科学与社会

年份

  • 6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199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碘试剂作用下乙酰苯胺的氧化反应及钯催化吲哚与炔溴的环化偶联反应
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并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被用于生物医药和化工材料等方面,尤其是乙酰苯胺和吲哚类化合物,由于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活性,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其合成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近二...
刘欢
关键词:乙酰苯胺吲哚钯催化氧化偶联
文献传递
生物多序列比对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生物序列数据分析是生物信息学的核心任务,是了解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生物进化历程中联系和差异的主要途径。由于测序技术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核苷酸等生物序列数据,同时随着千人基因组和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开展,越来越需要提升...
刘欢
关键词:生物数据多序列比对索引技术
氧化锌微米星的制备及其红外吸收与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21世纪以来,新型微纳材料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其中,氧化锌以其多方面的优势备受关注。氧化锌微纳结构材料更是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如压电性、、荧光性、紫外散射以及红外吸收能力等。利用其在光、电、磁方...
刘欢
关键词:超材料氧化锌水热法红外吸收光催化
文献传递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合成生物学风险和应对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兼材料学、医学和信息学等学科特性的交叉学科,在促进医学进步和科技转化应用的同时,也在总体国家安全内涵中被赋予了特殊的重要地位。如何在新时期应对错综复杂的安全形势和严峻挑战,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科技治理和生物安全的重要命题。重点介绍合成生物技术相关生物武器威胁、生物恐怖威胁、生物安全国际公约条例、生物安全伦理治理框架,总结近年来合成生物技术领域生物安全风险相关问题,提出合成生物学安全风险应对策略和国家总体安全观下科技发展建议。
赵赤鸿苏丹丹厉春吴宗震左锟澜徐雁龙刘欢
关键词: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学
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缺陷调控及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催化技术是实现能源转换的有效方式之一,其中催化水分解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根据利用能源的不同分为光催化技术和电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将水直接分解为H2和O2,或产生自由基(·OH,·O2-等)进行污染物降解;电...
刘欢
关键词:过渡金属氧化物光电催化热稳定性
文献传递
高致病性病原研究动向与热点挖掘:基于文献计量和双向聚类可视化分析
2023年
目的为全面了解当前国际高致病性病原研究发展态势,为我国高致病性病原防控研究布局及生物安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我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列为危害程度为第一类的29种高致病性病原为研究对象,对1900—2022年有关29种高致病性病原相关论文进行主题检索。采用gCLUTO、bicomb等工具对论文数据进行多维尺度的可视化分析,总结研究态势、热点和聚类主题。结果共检索得到27840篇论文,其中,黄热病毒、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相关论文分别有6970、6691、6459篇,是研究最多的前3个高致病性病原。2012—2022年高致病性病原研究热度上升,美国、英国、德国是高致病性病原领域的前3个研究国家;其中,美国在埃博拉病毒、黄热病毒、天花病毒、猴痘病毒等领域发文量远超其他国家。通过高频关键词和主题聚类分析,高致病性病原领域研究热点多聚焦在疫苗、药物研发方面。结论我国需及时关注国际高致病性病原领域研究动态,针对当前研究较少、尚未在国内流行以及频发、再发风险较高的高致病性病原需加强研究布局,提升新发和烈性传染病防控及国家生物安全的科技保障。
李罗娜左锟澜马丽丽刘欢
关键词:生物安全
学科交叉视角下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发展态势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前沿学科,是当今大国科技竞争中生物前沿技术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必争之地。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态势进行探究,为识别新兴学科交叉方向以及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学科布局优化和管理有一定的情报参考价值。运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13-2021年间的科研论文,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规模、学科交叉强度、学科交叉网络和演化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合成生物学领域20%的论文存在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度平均为0.58;理学、工学、医学是其中的三大交叉领域,与哲学、法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也在不断深入;1990年以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广度在持续增加,已逐渐形成“小中心、大网络”的多边学科交叉网络。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仍存在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今后我国应加强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工学、医学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加深与管理学、教育学等社会人文领域的渗透融合。
马丽丽赵晏强左锟澜易盼盼刘欢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晶体塑性理论的Zr-4合金板冷轧变形织构演变被引量:3
2021年
选取厚度为3.6mm具有典型双峰织构的Zr-4合金板材,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板材冷轧后的织构进行表征,利用粘塑性自洽(VPSC)模型对板材冷轧后的变形机理进行分析。用VPSC模型预测了轧制总变形量、轧制道次数量以及单道次压下量对冷轧织构以及变形机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Zr-4合金板材在冷轧后,织构保持典型的基面双峰织构;轧制总变形量对冷轧后的织构有明显影响,随着轧制总变形量减小,大部分晶粒的c轴由法向(ND)向宽向(TD)转动;当变形量低于临界变形量39%时,法向科恩系数(F_(n))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快速增大,柱面滑移开启快速降低,当变形量超过39%时,法向科恩系数的增长趋于平缓,柱面滑移的开启趋于稳定;但轧制总变形量相同时,轧制道次数、单道次压下量对冷轧后的织构以及变形机理无明显影响。
刘欢刘欢宋鸿武宋鸿武张士宏
关键词:ZR-4合金冷轧织构
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安全风险及其管理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合成生物学是当今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应用广泛,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引发了科学伦理争论,其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本文结合国内外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从生物工程、合成基因组学、原型细胞、异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方面综述了合成生物学中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从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DIY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分析了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安保问题。结合目前合成生物学有关的重要政策法规、技术遏制策略、技术管理体系,对我国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安全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马丽丽欧亚昆任怡佳雷瑞鹏刘欢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生物安全风险管理
全球猴痘病毒知识图谱和多维主题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2022年5月以来,非洲以及多个非流行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确诊病例,三个多月已造成全球90余个国家超4万例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22年7月23日宣布此次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62-2022年间国际猴痘病毒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多维分析,对猴痘病毒领域的整体研究态势和研究主题进行了知识图谱呈现,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情报参考。结果表明,猴痘病毒研究领域可大体分为初始发展期、快速增长期、集中暴发期和徘徊持续期,美国在该研究领域具有独强优势,猴痘病毒的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和致病机理、疫苗制备和药物研发是主要的研究主题。研究分析,我国在猴痘病毒遗传机制和致病机理、猴痘疫苗和药物研发、猴痘病毒病原学和相关新生物技术方法等领域的布局和研究需加强,猴痘病毒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储备值得相关科技机构和科研群体关注及提供科学依据。
马丽丽蒋涛赵晏强刘欢
关键词:猴痘病毒知识图谱生物安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