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军

作品数:46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帕金森
  • 15篇帕金森病
  • 9篇震颤
  • 8篇震颤性麻痹
  • 8篇细胞
  • 8篇基因
  • 7篇多巴
  • 7篇多巴胺
  • 6篇神经元
  • 5篇动物
  • 5篇帕金森病模型
  • 4篇动物模型
  • 4篇多巴胺能
  • 4篇多糖
  • 4篇脂多糖
  • 4篇神经修复
  • 4篇神经再生
  • 4篇人工神经修复
  • 4篇羟化酶
  • 4篇灵长类

机构

  • 4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学院
  • 2篇核医学国家重...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6篇刘玉军
  • 30篇徐群渊
  • 25篇鲁强
  • 21篇张进禄
  • 13篇杨慧
  • 11篇李晓光
  • 10篇杨朝阳
  • 10篇赵春礼
  • 9篇蔡青
  • 7篇王元身
  • 6篇高尔静
  • 5篇姬曼
  • 5篇张皑峰
  • 4篇户乃丽
  • 4篇孙晓红
  • 4篇田竟生
  • 3篇姜传涛
  • 3篇段春礼
  • 3篇陈庆友
  • 3篇段德义

传媒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解剖学报
  • 6篇中国康复理论...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 4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行为检测软件在非人类灵长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以往对非人类灵长动物神经系统疾病模型的行为观察中,大多采用主观的人为观察或行为评分量表。目前,我们采用自动影像追踪系统(Ethovision)和猴上肢运动评价仪(mMAP)两种行为检测软件,可以定量的检测动物的躯体运...
陈庆友刘玉军户乃丽鲁强张进禄
关键词:灵长类动物脂多糖
文献传递
MPTP损伤侧猴中脑黑质组织的基因表达
2001年
目的 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mRNAdifferentialdisplay,mRNADD) ,寻找MPTP诱导和未诱导的猴中脑黑质组织差异表达的cDNA。 方法 对诱导侧及未诱导侧的黑质mRNA用 3′端 3个锚定引物分别与 5’端 30种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扩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显示目的条带。结果 获得一批表达差异的cDNA片段 ,对其克隆后作DNA序列测定、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 :其中 2个克隆为未知序列 ,已被GenBank接收 ,接收号为AF15 916 1、AF15 916 2。
杨有文段德义张进禄孙高歌刘玉军满瑞欣徐群渊
关键词:MRNA差异显示帕金森病黑质MPTP
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在猴骨骼肌直接注射后的表达被引量:2
1998年
为了对多途径治疗帕金森病(PD)提供研究依据,将带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质粒pRcTH与脂质体混合后直接注射至猴骨骼肌内,100d后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以地高辛标记的hTHRNA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以检测该质粒在非人灵长类活体骨骼肌组织中表达的目的基因的mRNA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在猴体内有较高效率的表达。本研究提示,质粒可作为基因治疗的较理想的表达载体。
王珏赵澎郑少鹏赵春礼王珂刘玉军田竟生徐群渊
关键词:肌细胞基因表达TH震颤性麻痹
微透析技术在建立灵长类帕金森病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为了检测单侧注射MPTP制备的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本研究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方法检测了双侧尾状核头部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和高香草酸的含量。结果证明,MPTP注射侧与注射对侧相比,多巴胺、3,4-二羟基笨乙酸和高香草酸的含量分别降低85.7% , 95.1% 和67.8% 。这与动物呈现单侧帕金森病症状,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单侧黑质区域密度减低、面积缩小以及经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方法显示脑切片单侧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减少等现象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脑内微透析技术是活体检测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有效方法,可以反映模型的病程变化,可用于评价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
段春礼张进禄刘玉军徐群渊
关键词:微透析尾状核帕金森病疾病模型
甲基-苯基-四氢吡啶建立恒河猴PD模型的MRI表现
2000年
对甲基 苯基 四氢吡啶 (MPTP)制成的帕金森病 (PD)模型恒河猴脑行MRI检查 ,T2 WI显示 :注入侧中脑黑质面积减小 ,内有局灶性高信号。对PD模型恒河猴脑组织切片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查 ,证实注药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减少 ;行Grino染色显示注药侧黑质区有大量胶质细胞增生。
谷晔炳李坤成姚新宇张进禄刘玉军鲁强徐群渊
关键词:恒河猴帕金森病磁共振成像疾病模型
转基因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以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系统,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通过检测给予阿普吗啡后大鼠的旋转圈数,判断多巴胺的减少或恢复程度。向脑内植入能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遗传工程改造细胞,以改善大鼠模型的运动失常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将带有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重组载体pCMVTH在体外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入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内,再将这些经遗传改造、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细胞植入纹状体。结果显示,这些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肌细胞可在大鼠模型体内长期存活,并使模型大鼠的异常运动明显改善及使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升高,显示此种方法有很重要的临床实用性。
张进禄徐群渊田竟生杨慧郑少鹏刘玉军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基因治疗转基因细胞脑内移植
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多巴胺含量的检测
2004年
目的 检测体外培养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分泌多巴胺的动态变化 ,为用微囊化肾上腺髓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常规培养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用人工APA微囊对之微囊化后再培养 2 0d ,高效液相色谱 (HPLC)动态检测多巴胺含量 ,并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微囊内牛嗜铬细胞的形态变化。 结果牛嗜铬细胞在微囊内生长良好 ,在培养液内可持续检测到多巴胺。第 8d左右多巴胺的分泌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14d后分泌量处于一种恒定的状态。 结论 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分泌的多巴胺可以通透微囊 ,可以考虑用来进行异种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张进禄张京钟蔡青鲁强赵春礼段春礼刘玉军薛毅珑徐群渊
关键词:牛嗜铬细胞微囊多巴胺
应用人工神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借助人工神经-明胶导管作载体,连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观察周围神经再生的规律。结果表明,热脱水架桥处理的明胶导管组1个月后,其内壁已形成毛细血管网,2个月后导管被分解吸收,缺损部位神经再生完成,而用戊二醛交联组未见神经再生。手术后2个月和4个月进行锇染色、Bodian染色及S-100蛋白染色,2个月时,发现再生轴索已到达缺损部位的远端,新生髓鞘已经形成。结合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追踪显示,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和后角的感觉神经末梢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法(TMB)反应呈阳性,机能检测可见诱发肌电图和大脑体性感觉诱发电位恢复。以上结果提示明胶是用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良好医用载体材料。
李晓光杨朝阳蔡青鲁强刘玉军姬曼徐群渊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神经修复人工神经医用材料
GST-GDNF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
<正> 目的:为了获得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工程产品,以用于神经变性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设计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中分别引入BamH1和SalI酶切位点),用RT-PCR方法从国人脑胶质瘤...
段德义杨慧徐群渊刘玉军张进禄
文献传递
Nrf3基因在帕金森病猴模型黑质中表达的研究
2001年
本研究目的在于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及改进的硝酸银核酸染色技术 ,寻找 1-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诱导侧与对照侧中脑黑质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用 1-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诱发单侧帕金森病猴模型后 ,将两侧黑质m RNA用 3’端三个锚定引物与 30种随机引物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后显示扩增产物条带。结果 :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同源性比较及功能分析证明 ,差异基因中的一个 (14 9bp)为 Nrf3基因片段。此结果提示 :Nrf3可能参与小胶质细胞的生长 ,促进对变性神经元的吞噬作用 。
杨有文张进禄段德义孙高歌刘玉军满瑞欣徐群渊
关键词:MRNA差异显示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帕金森病黑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