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平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
- 王桥王文杰郑丙辉刘玉平张林波魏斌陈向东赵继成朱琦申文明
- 本项目是一横跨地球自然资源调查科学、测绘科学和生态环境科学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项目首先完成了覆盖整个中国西部地区十二个省(区、直辖市)、673万平方公里的美国陆地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几何精校正与影象判读,建立了中国西...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环境
- 全国环境系统河流编码技术研究
- 程春明刘玉平王丽平程子峰侯立静
- 全国河流编码是水环境管理、监测、研究共同关心的基础性问题,是水环境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之一。经研究确认了近4000条河流、湖泊、水库,做为环境系统全国河流编码的基础内容,除环境监测国控河流和湖库外,所采用的选择标准为:河流...
- 关键词:
-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管理
- 遥感和GIS技术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掌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为西部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提供决策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对西部12省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本次遥感调查以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
- 刘玉平王桥申文明王文杰郑丙挥
- 关键词:生态环境遥感和GIS
- 文献传递
-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
- 本文针对“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的需要,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数据的处理与集成,开展了中国西部地区土地覆被和生...
- 王桥王文杰郑丙辉刘玉平张林波魏斌申文明
- 关键词: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
- 文献传递
-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
- 本文针对'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的需要,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数据的处理与集成,开展了中国西部地区土地覆被和生...
- 王桥王文杰郑丙辉刘玉平张林波魏斌申文明
- 关键词:遥感调查遥感数据生态环境
- 文献传递
- 遥感和GIS技术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掌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为西部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提供决策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对西部12省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本次遥感调查以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
- 王桥刘玉平申文明
- 关键词: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土地利用生态退化GIS技术
- 文献传递
-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被引量:24
- 2003年
- 针对“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的需要 ,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数据的处理与集成 ,开展中国西部地区土地覆被和生态要素结构变化分析、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强度评价、生态脆弱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基于遥感调查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对比的典型区生态环境遥感分析和生态环境变化成因对策分析等综合性的研究 ,并以量化和可视化的形式系统地反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的空间分布。
- 王桥王文杰郑丙辉刘玉平张林波魏斌申文明
- 关键词:生态环境遥感
- 中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被引量:9
- 2001年
- 本次遥感调查结果显示 ,西部地区 12省区潜在和已经发生水土流失地区的耕地总面积为 45 .377万 km2 ,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的耕地面积达 2 9.34 8万 km2 ,占耕地面积的 6 4.6 7%。从发展程度来看 ,以严重水土流失为主 ,占 37.35 % ,极严重占 2 9.35 % ,严重和极严重合计占到 6 0 %以上 ,说明我国西部地区耕地水土流失是非常严重的。西部地区潜在或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 ,草地总面积 99.6 6 4万 km2 ,已经发生中度以上程度的水土流失草地面积 6 2 .98万 km2 ,占 6 3.19%。从发展程度来看 ,草地水土流失以中度为主 ,占 87.5 2 %。所以从发展程度上看 ,耕地水土流失要比草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多。西部地区耕地和草地水土流失面积合计 92 .32 9万 km2 ,其中草地水土流失占 6 8.2 1% ,耕地水土流失占 31.79%。
- 刘玉平王桥王文杰申文明
- 关键词:水土流失
- 近4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变化评估被引量:4
- 2018年
-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维持和生态过程与功能实现的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研究和探讨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与生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物种调查数据和生境遥感观测数据,以地球生命力指数、生态系统面积和破碎度等指示性指标,综合评估了近4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变化。结果表明:1970—201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下降了近70.1%,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近80.9%,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增加了近180.9%。1980—2010年,湿地物种种群数量减少了近75.7%。1980—2015年期间,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幅分别达到25.2%和32.3%,不断挤占和蚕食着自然生态空间,致使自然生境面积不断减少,减幅约为8.0%。自然生境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呈现加重趋势,尤其是森林生境,破碎化指数增加约42.7%。但是,2005年之后,自然生境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趋势趋缓,与2005年之后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幅度减缓趋势一致。森林砍伐、人口增长、城镇化、交通建设等造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破碎度增加和栖息地质量下降对大型兽类影响比较显著。
- 万华伟夏霖侯鹏刘玉平蔡蕾彭慧芳赵书慧杨奇森孙晨曦徐新良
- 关键词:脊椎动物生境变化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