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卓胜楠

卓胜楠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微缺失
  • 3篇Y染色体
  • 3篇不育
  • 2篇单精子
  • 2篇单精子注射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注射
  • 2篇男性不育
  • 2篇精子
  • 2篇精子注射
  • 2篇扩增
  • 2篇多重置换扩增
  • 2篇Y染色体微缺...
  • 1篇性染色体
  • 1篇性染色体畸变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诊断
  • 1篇生化
  • 1篇生化检验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市中心妇...

作者

  • 5篇卓胜楠
  • 4篇张云山
  • 3篇张帅
  • 2篇张印峰
  • 2篇张伟伟
  • 2篇罗海宁
  • 2篇崔险峰
  • 1篇孟啸寅
  • 1篇崔志英

传媒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年份

  • 5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男性不育患者卵裂期胚胎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治疗后卵裂期胚胎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方法:对行ICSI助孕治疗的19例严重少精和无精症患者行外周血Y染色体微缺失(AZF)检测,并选取其第3天移植后剩余的无冷冻价值的双原核(2pn)和单原核(1pn)胚胎,通过显微操作获得单个卵裂球,通过多重置换扩增(MDA)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性别鉴定,对男性胚胎行AZF微缺失检测。结果:①AZF缺失占2/19;②MDA扩增成功率为93.2%(41/44);③对23例男性胚胎行AZF缺失检测,SRY基因扩增成功率为87.0%(20/23),9个男性胚胎发生AZF缺失(9/23),其中3个为垂直遗传,1个缺失范围扩大,5个为新生缺失。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可通过ICSI技术从父代遗传给子代,并可在遗传过程中发生Y染色体新生微缺失和缺失范围扩大。
张伟伟卓胜楠张云山罗海宁
关键词:Y染色体微缺失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多重置换扩增(MDA)结合多重PCR-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方法的探究
目的:⑴通过对男性原发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析研究,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进行男性不育的诊断、治疗以及辅助生殖技术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⑵回顾性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行ICSI-ET治疗的胚胎受精率、卵裂...
卓胜楠
关键词:遗传学诊断染色体分析生化检验
男性不育与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检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门诊122例男性不育患者行Y染色体AZFa、AZFb、AZFc和AZFd区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包括由欧洲男科学会(EAA)推荐的6个STS位点]基因进行微缺失检测,并同时进行基础性激素和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122例男性不育患者中AZF基因微缺失患者共检出12例,总缺失率为9.8%(12/122),其中无精子症组、严重少弱精子症组和少精子症组患者的缺失率分别是11.1%(5/45)、10.9%(6/55)、4.5%(1/22);1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为45,XY,-13-14+(t13;14)(q11;q11),未检测到AZF微缺失。无精子症组和严重少弱精子症组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明显高于少精子症组(χ2=7.810,P=0.005;χ2=7.700,P=0.006)。3组间基础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ZF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引起原发性无精子症、严重少弱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前进行AZF微缺失检测,可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治疗带来的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卓胜楠张伟伟张帅张印峰崔险峰罗海宁张云山
关键词:基因缺失Y染色体性染色体畸变AZF微缺失
不孕症女性体质量指数对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孕症女性体质量指数(BMI)对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7l例女性不孕症患者按年龄分成≤35岁和〉35岁者,再按BMl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A组),BMI〈18.5kg/m2,正常体质量组(B组),BMI=18.5~23.9kg/m2,超重组(C组),BMI.24.0~27.9kg/m2,肥胖组(D组),BMI≥28kg/m2,回顾性分析其IVF/ICSI新鲜取卵周期的相关指标及治疗结局。结果:①年龄≤35岁患者中,C、D组患者Gn使用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1);C、D组患者Gn使用总量明显多于A、B组CP〈0.01);C、D组患者hCG注射日血清E:水平显著低于A、B组,D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总获卵数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C、D组患者卵成熟率显著低于B组(P〈0.05),D组显著低于A、C组(P〈0.01);C、D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B组(P〈0.05);C、D组患者流产率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总ET数、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35岁患者中,D组患者Gn使用时间及Gn使用总量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患者卵成熟率显著低于B、C和D组(P〈0.05);其他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过高可导致IVF/ICSI治疗过程中Gn使用时间延长、Gn使用总量增加、临床妊娠率降低及流产率增加等,但BMI在不同年龄组对IVF/ICSI结局影响程度不同,对年龄较小(年龄≤35岁)的影响更显著,过高的BMI对IVF的结局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卓胜楠张印峰张帅张云山
关键词: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精子DNA碎片对IVF-ET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化率(DFI)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对139例接受体外受精(IVF)的男方进行精子DFI检测,并根据精子DFI值将上述IVF患者分为:A组(DFI<17.6%)、B组(17.6%≤DFI≤30%)、C组(DFI>30%),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分析各组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活动力([a+b)%]、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降低(P>0.05 vs B组,P<0.05 vs C组);与B组比较,C组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活动力([a+b)%]、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受精率均降低(P<0.05 vs B组,P<0.05 vs C组);与B组比较,C组受精率降低(P<0.05);A、B、C 3组间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NA碎片率升高不仅会导致精子前向活动力下降,还可导致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下降,但对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张帅孟啸寅卓胜楠崔志英崔险峰张云山
关键词:精子DNA碎片男性不育体外受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