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高峰
- 作品数:156 被引量:826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鄂尔多斯地块—扬子地块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7
- 2020年
-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秦岭造山带在大地构造上南接扬子地块、北接华北地块,是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洋构造域的转换带。本文基于对一条起始于扬子地块,穿过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到达河套地堑的南北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探讨秦岭造山带和其北侧的鄂尔多斯地块、南侧的扬子地块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及青藏高原物质东北向逃逸等地学问题。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张量阻抗分解和维性分析等工作,并对剖面进行了二维反演,获得岩石圈电性结构模型。根据电阻率模型认为:在秦岭造山带北部发现大规模"瓶颈状"分布的低阻异常体(C2),可能为华北、华南地块双向俯冲前缘地幔物质的上涌通道,或者是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物质沿秦岭造山带中构造薄弱位置向东逃逸的通道;在秦岭造山带和大巴山弧形带边界处发现南倾的低阻异常(C1),解释为大巴山弧形带北缘的逆冲断裂在电性上的反映;电性结构模型中,扬子地块高阻异常体(R2、R3和R4)向北倾斜至秦岭造山带下方,而北部鄂尔多斯地块的高阻异常体(R5和R6)向南倾斜至秦岭造山带下方;高阻异常通常被认为是稳定岩石圈的反映,据此推断这两组相向俯冲至秦岭造山带下方的高阻异常是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向秦岭造山带下方汇聚的电性结构探测依据;鄂尔多斯地块南、北电性差异较大,北部中、下地壳大规模分布电阻率值在3~100Ω·m之间的低阻异常体,可能为地幔上涌导致的局部熔融或含盐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 吕宏斌叶高峰金胜魏文博董浩张乐天谢成良尹曜田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秦岭造山带扬子地块
- 华北中部岩石圈电性结构——应县—商河剖面大地电磁测深研究被引量:27
- 2002年
- 20 0 1年 ,沿着山西应县到山东商河 ,重新布置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研究 .采用现代先进的大地电磁数据处理技术和快速松弛二维反演方法获得该剖面二维电性结构模型 ,从而充分展示了华北地区岩石圈电性结构的特点 .从电性特征上讲 ,华北岩石圈以太行山前断裂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西区为高阻区 .在东区 ,上地壳电性结构基本与华北裂谷系的隆、坳构造格局相对应 ,岩石圈的电导最高达 3× 10 4 S ,远远大于强烈活动的安第斯山岩浆弧区和西藏高原岩石圈的电导 .这里 ,在构造连接部位的地壳中有不连续的高导体存在 ,电导率大约 0 .1~ 0 .8S/m .在西区 ,太行山和恒山的岩石圈为高阻块体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 .但恒山高阻块体之下发现一组向西缓倾的高导层 ,其电导率为 0 .0 4~0 .2 5S/m ,顶面在 2 0km深处 ,底面深度大约 40km .
- 魏文博谭捍东金胜邓明叶高峰邓靖武万战生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岩石圈电性结构
- 大地电磁三维反演在土屋铜矿床探测中的应用研究——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 针对土屋铜矿区地表低阻覆盖层厚、矿与围岩的电性差异不大的特点,应用穿透低阻能力强、勘探深度大的电磁阵列剖面法开展了面积性的勘查工作.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仪器系统和数据预处理技术,获得了高质量的野外数据,为进一步的三维反演工作...
- 谭捍东李聪嫔叶高峰舒晴王彩旗谢裕春
- 关键词:大地电磁法电磁阵列剖面法数据采集铜矿床三维反演
- 文献传递
- 一种海洋坐底式水平正交发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坐底式水平正交发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系统由甲板端部分、深拖缆部分和水下部分等部件集合而成,甲板端部分实现通信控制和供电功能,深拖缆部分实现信息和电力传输以及牵引功能,水下部分实现通信控制和水平正交电...
- 王猛邓明陈凯张启升魏文博金胜景建恩叶高峰
- 文献传递
- 西藏高原中南部岩石圈导电性结构与震源深度对应关系研究
- 受地貌起伏及地球浅表地层不均匀性影响,大地电磁数据二维反演结果不能准确得到地下导电性结构,本文应用数值域OCCAM(REBOCC)三维反演方法,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在西藏布设的MT 阵列...
- 王刚魏文博叶高峰金胜景建恩张乐天
- 关键词:岩石圈震源深度三维反演
- 文献传递
- 多个功率开关器件串联的桥式高压地下电磁场发射装置
- 本发明提供多个功率开关器件串联实现的高压地下电磁场发射装置,其由发电装置、变压整流装置、大功率电磁发射机、发射电缆、假负载、发射电极A和B等部件集合而成,各个部件间协同作业,实现了在陆地发射高压地下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波。该...
- 王猛邓明魏文博陈凯张启升金胜景建恩叶高峰
- 文献传递
- 基于同步大地电磁时间序列依赖关系的噪声处理被引量:31
- 2014年
- 本文从信号与系统的角度讨论了同步大地电磁时间序列信号之间的依赖关系,选取高信噪比的时间序列信号作为先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估算依赖关系;结合参考道的数据,合成本地道含噪声时段的数据,最后用合成数据替代噪声段数据,组成新数据,从而在时域中去除大地电磁噪声.西藏地区高信噪比实测数据的试算结果表明,无论电场还是磁场,信号之间的依赖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只与先验数据的长度有关,与时间无关;虽然不同参考点之间的依赖关系不同,但都可以精确合成本地点数据,与参考点地下电性结构和参考距离无关.仿真实验显示,去噪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基本一致.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强噪声干扰,抑制中高频段的近场源效应,同时保留了微弱的有效信号,保证了处理结果的正确性.最后针对方差比方法无法识别的方波噪声,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平移方法,成功去除了持续时间大于窗口长度的方波噪声;将该方法与远参考技术结合,可以有效抑制近场源噪声干扰,获得光滑连续并且可信的测深资料.
- 王辉魏文博金胜叶高峰景建恩张乐天董浩李波谢成良
- 关键词:大地电磁时间序列噪声处理
- 青藏高原申扎-双湖剖面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含义被引量:6
- 2019年
- 为了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壳幔电性结构及构造特征,并为其俯冲极性提供电性约束,对青藏高原中部申扎-双湖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全面数据处理分析,获得了可靠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研究表明:沿剖面上地壳分布的是规模不等的高阻体,底面埋深在10~25 km变化,高阻层之下发现由不连续的高导体构成的中下地壳高导层.通过对电性结构的分析,认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俯冲消亡极性可能是双向的,随后拉萨-羌塘地体碰撞带处的上地壳高阻体发生拆沉,以上两次动力学事件可能共同作用于缝合带处的壳幔高导体,同时北拉萨地体的壳幔高导体还可能体现了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
- 金胜盛跃梁宏达魏文博叶高峰卢占武
-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
- 藏北高原地壳及上地幔导电性结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被引量:76
- 2006年
- 为了研究西藏中、北部壳、幔导电性结构,讨论高原中、北部岩石圈热状态,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MT)在西藏中、北部完成了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中、北部以昆仑山断裂为界,其南北壳、幔电性结构有很大差异.昆仑山断裂以北地壳和上地幔为高阻区.而昆仑山以南,地壳和上地幔的导电性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地壳上部以不连续的高阻体为主,夹有局部低阻异常体,沿南北方向上地壳的电性结构复杂,具有不连续、分块的特点;但中、下地壳为大范围的高导异常区,区内发育有大规模、不相连续、产状各异的高导体,其电阻率均小于4Ωm;在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之下,壳内高导体都具有向上地幔延伸的趋势,存在连通壳、幔的低阻通道.根据西藏高原中、北部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推断:如同藏南一样,这里也普遍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它们的成因主要与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热活动有关,这是两期形成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其中,班公—怒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形成时间比金沙江缝合带早.因此,研究区壳、幔的热活动是从南边和西边开始,向北、向东扩展,导致现今西藏中、北部地壳和上地幔的热流分布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增大.
- 魏文博金胜叶高峰邓明谭捍东Martyn UnsworthAlan G. JonesJohn BookerShenghui Li
- 关键词:大地电磁探测
- 藏南亚东-谷露裂谷北段地壳三维电性结构研究
- 作为拉萨地块内部较为年轻的近南北向新生代构造,亚东-谷露裂谷(YGR)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对研究青藏高原壳幔间相互作用和成矿机制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大地电磁测深数据三维反演得的亚东-谷露裂谷北段三维电性结构表明,裂...
- 王刚魏文博叶高峰金胜景建恩张乐天
- 关键词:电性结构大地电磁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