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伟
-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市普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反搏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无创心功能检测指标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研究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缺血症状、心功能、心力衰竭标志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变化。结果反搏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搏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搏组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加速度指数(ACI)和速度指数(V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血管阻力(SVR)、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收缩时间比率(ST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胸腔液体容积(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搏组NYHA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搏组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反搏可用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及心力衰竭标志物。
- 余意君刘涛邹武松吴婕朱朋飞张明静吴师伟顾力
- 关键词:体外反搏缺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呼吸困难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床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结果及时、准确、可靠,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现报告如下。
- 余意君刘涛吴洪波邹武松吴婕吴师伟顾力
- 关键词: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急危重症病情变化病死率
- 胱抑素C、IL-6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定中的意义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ystatin)C、白介素(IL)-6水平变化及对远期预后的判定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24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CystatinC和IL-6水平的差异。对>65岁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分别按Cystatin C和IL-6分组,比较临床事件差异。结果 >65岁组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66.1%vs51.7%,P=0.012)和随访期平均Cystatin C水平(1.17±0.31 vs 1.03±0.33,P=0.034)均显著高于<65岁组。在>65岁患者,Cystatin C≥1.17 mg/L者,非致死性心肌梗(8.2%vs4.0%,P=0.027)和再血管化(22.4%vs18.7%,P=0.022)发生比例明显高于Cystatin C<1.17 mg/L组;IL-6≥2.92 mg/L者,死亡(4.4%vs 0.0%,P=0.008)、非致死性心肌梗(11.1%vs 0.25%,P=0.000)、再血管化(33.3%vs 12.7%,P=0.001)和再次心源性入院(44.4%vs 22.8%,P=0.001)发生比例明显高于IL-6<2.92 mg/L组。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ystatinC、IL-6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临床事件的发生。
- 周俊余意君吴师伟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胱抑素C白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