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石

作品数:22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肌肉
  • 5篇电刺激
  • 5篇肌电
  • 5篇关节
  • 4篇单侧
  • 3篇单侧肢体
  • 3篇电针
  • 3篇胰岛素样
  • 3篇胰岛素样生长...
  • 3篇灶性
  • 3篇肢体
  • 3篇缺血
  • 3篇膝关节
  • 3篇脑缺血
  • 3篇肌肉电刺激
  • 3篇侧肢体
  • 2篇电图
  • 2篇动员
  • 2篇动员能力
  • 2篇胰岛

机构

  • 20篇天津体育学院
  • 15篇澳大利亚南十...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维多利亚大学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市第二医...
  • 1篇天津市泰达医...
  • 1篇天津市西青医...

作者

  • 22篇周石
  • 19篇黄力平
  • 10篇曹龙军
  • 7篇田强
  • 6篇向珩
  • 4篇于俊海
  • 3篇肖娜
  • 3篇章礼勤
  • 2篇张玥
  • 2篇张琳瑛
  • 2篇徐伟
  • 2篇王文龙
  • 2篇王轶钊
  • 2篇邢剑
  • 2篇牛岩
  • 2篇张建琦
  • 1篇刘畅格
  • 1篇梁军
  • 1篇李猛
  • 1篇王昭君

传媒

  • 11篇中国康复医学...
  • 4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第八届全国体...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长肌力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长肌力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控制单元和设有传感器的测试座椅,测试单元与传感器电连接;测试座椅包括两条前支撑腿、两条后支撑腿、下横梁和上横梁,上横梁上设有可前后调整位置的靠背,传感器为拉/压...
黄力平章礼勤周石
文献传递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股四头肌动员能力和肌力储备改变的研究被引量:71
2012年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肌肉动员能力及肌力储备并探讨其改变原因,为KOA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20例KOA患者为实验组和1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利用肌肉随意收缩电刺激叠加法测定股四头肌最大随意收缩力量、肌力储备和动员能力。结果:KOA组左、右腿股四头肌相对肌力分别为0.22和0.21,两腿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左腿和右腿相对肌力分别为0.34和0.32,KOA患者相对肌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KOA组左、右腿肌力储备分别为31.09%和29.90%;对照组左、右腿肌力储备分别为18.56%和20.75%,KOA组双侧股四头肌肌力储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KOA组左、右腿动员能力分别为68.95%和70.05%;对照组左、右腿的股四头肌动员能力分别为81.40%和79.20%,KOA组双侧肌肉动员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KOA患者存在着股四头肌肌力低下、股四头肌动员能力不足的情况,其肌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较差所致,肌肉随意收缩电刺激叠加法可以敏感地反映这一变化。康复治疗可以训练股四头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增加KOA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稳定性。
曹龙军章礼勤周石田强黄力平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的交叉迁移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是否会增长肌肉力量并产生交叉迁移的效果,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2名右利手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首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等张肌力评定,然后训练组受试者进行右腕关节屈伸等张肌肉力量训练,对照组保持日常活动不进行训练;6周后再次评定等张肌力。结果:训练组右侧腕屈肌肌力、左侧腕屈肌肌力、左侧腕伸肌肌力分别增加了19%、12%和41%,与对照组相比(右侧腕屈肌肌力减少0.6%,左侧腕屈、伸肌肌力增加0.6%和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右侧腕伸肌肌力虽增加了32%,但与对照组相比(右侧腕伸肌肌力也增加了1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结论:本研究证实了6周单侧腕关节屈伸等张训练方案在右利手青年男性受试者交叉迁移效果良好,为临床康复实践提供了可能的新途径。
齐燕师东良曹龙军田强周石黄力平
关键词:等张训练
陆上运动与水中运动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对比陆上运动训练与水中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及其表面肌电指标的影响。方法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30例,病程2~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陆上运动组和水中运动组,每组15例。陆上运动组在康复大厅进行陆上运动康复训练;水中运动组在水中运动池中进行水中运动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为每次治疗30min,每周5次,共观察4周。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训练后),记录2组患者下肢主要肌群的最大等长收缩(MIVC)力量,并同步监测其表面肌电,利用客观数据对比研究恢复期卒中患者的下肢肌肉功能。结果训练后,陆上运动组患者的伸膝力矩以及水中运动组踝跖屈力矩、跖屈腓肠肌积分肌电(iEMG)、伸膝力矩、伸膝协同收缩率均较组内训练前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水中运动组患者的踝跖屈力矩[(8.9±3.8)N·m]、跖屈腓肠肌iEMG[(22.1±11.3)μV·s]、伸膝力矩[(19.1±11.5)N·m]、伸膝协同收缩率[(24.5±7.3)%],均显著优于陆上运动组(P〈0.05)。结论与陆上运动相比,水中运动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股直肌和腓肠肌的肌肉力量以及伸膝动作的协调性。
王轶钊张玥张琳瑛黄力平徐伟周石
关键词:脑卒中水疗法表面肌电
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者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下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的变化。方法:60名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自愿参加测试,根据其是否有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分为2组,损伤组(有训练史)30人,对照组(无训练史)30人。应用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定系统测定分析股四头肌最大随意等长肌力(MVC)、随意动员能力(MA)和力量上升速率(RFD)。结果:对照组两侧股四头肌MVC、MA和RFD无显著差异(P>0.05),损伤组两侧股四头肌MVC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右侧股四头肌MVC、RFD值显著低于损伤组未损伤侧(P<0.05,P<0.01),损伤组膝关节损伤侧MA、RFD值显著低于未损伤侧(P<0.05,P<0.01)。结论:即使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者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已恢复到未损伤侧水平,其随意动员能力和力量上升速率依然较低,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仍较差,这可能是影响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功能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价系统可检测这一变化。
徐刚黄力平周石王昭君李猛敖铭王聪赵美苓梁军
关键词:股四头肌
单侧肢体电刺激或随意力量训练对双侧足背屈力量和肌肉动员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与随意力量训练是否可产生类似交叉迁移的现象,并采用电刺激与随意收缩叠加法(Twitch Interpolation,TI)评价神经系统动员肌肉力量的能力。方法:实验对象为18-30岁未经专项体育训练的健康男子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电刺激训练组、随意收缩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训练选择右侧胫骨前肌,采用重复等长收缩模式。随意收缩训练组训练强度定为其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VC)的60%-70%;电刺激组的训练强度为其MVC的60%-70%;每周训练3次,每次3-5组共20min,隔日进行,周日休息,共训练6周。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和学习,期间不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结果:电刺激组训练侧和未训练侧的足背屈力量在训练后均有显著提高(右13.3%,左15.6%),且与随意收缩训练组相似(右15.3%,左14.8%),并与对照组(右2.5%,左-2.7%)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刺激训练组双侧肌肉动员能力均有明显增强(右9.0%,左9.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意收缩训练组的肌肉动员能力(7.4%,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6周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和随意等长收缩训练不仅能够明显提高训练侧的肢体力量,亦能提高对侧未受训练肢体的肌肉力量,产生显著的交叉迁移效果。同时,训练导致的力量增长,特别是在电刺激组,与使用TI法观察到的肌肉动员能力的增长有关。
于俊海周石黄力平刘军胡喜莲
关键词:肌肉电刺激
不同时间电刺激训练对大鼠骨骼肌IGF-1不同拼接体mRNA表达的时序性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刺激训练对肌肉组织IGF-1不同变构体mRNA表达的时序变化,探讨电刺激促进肌肉生长和修复的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和1、2、3、4周电刺激组,刺激部位为右侧腓肠肌。训练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腓肠肌IGF-1Ea和MGF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各电刺激组MGF mRN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增长了3.97±0.86、4.05±0.71、4.13±0.80、4.24±0.77倍(P<0.01),但MGF mRNA表达在4个实验组间依序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现训练后迅速升高并达平台;而IGF-1Ea的mRNA表达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1.55±0.29、3.99±0.83、5.11±0.82、5.27±0.86倍(P<0.01),1、2、3、4周训练的实验组依序比较显示,随刺激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在第3周达平台。3周后两者都达到较高水平。结论:①MGF的mRNA受外界机械刺激迅速大量表达至高峰,没有时序性变化,表明MGF在启动肌肉生长修复早期事件中起关键性作用;②IGF-1Ea在促进肌肉生长修复中与MGF有序贯性作用;③IGF-1生长因子变构体是电刺激训练引起的肌肉适应性肥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在电刺激训练中需要至少3周才能发挥两者共同的功效。
黄力平曹龙军周石李庆雯向珩
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对双侧肢体力量和表面肌电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观察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对双侧肢体力量和表面肌电(sEMG)的影响,为临床单侧肢体损伤、外科术后等引起的肌萎缩的康复治疗以及建立床边客观的训练效果评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30岁未经专项体育训练的青年男性30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电刺激组,随意等长收缩组和对照组。采用重复等长收缩模式对右侧胫骨前肌进行6周的电刺激和随意力量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双侧肌肉力量和sEMG测试。结果:电刺激组(右33.6%,左27.8%)和随意等长收缩组(右37.4%,左28.5%)训练侧和未训练侧的足背屈肌肉力量在训练后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右1.3%,左0.8%)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意等长收缩组(右100.4%,左59.4%)与电刺激组(右68.1%,左57.7%)双侧肌电平均振幅(AEMG)均有明显变化,并与对照组(右5.04%,左-4.07%)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不同等长用力和肌电振幅之间表现出非线性的关系,以指数y=43.762(9.584)t分布。结论:6周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和随意等长收缩训练不仅能够明显的提高训练侧的肢体力量,亦能提高对侧未受训练肢体的肌肉力量;训练导致的力量增长与使用表面肌电观察到的AEMG的变化有关;肌肉力量和肌电振幅之间表现出非线性的关系,可以利用肌电振幅与相对力量的关系(y=43.762(9.584)t,在力量测试中评估受试者的用力程度,为临床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测试评价手段。
于俊海周石黄力平
关键词:肌肉电刺激表面肌电图
国际促进人体功能形态学发展学会及国际人体测量员资格认证系统简介
2009年
人体测量学(Anthropometry)是用测量和观察的方法描述人类身体特征状况的人类学分支学科,采用人类学常用的活体测量法来研究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对人体外部形态和体形的影响、运动员身体各部分比例特征、体型、生长发育中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的变化以及运动遗传因素等问题。各国为了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有效地培养运动员,广泛开展人体测量学的研究。
周石
关键词:测量员功能形态学资格认证人体测量学
长期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干预中年女性腹部肥胖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长期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结合减肥康复教育干预中年女性单纯性腹部肥胖的疗效,为探索降低腹部肥胖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单纯性腹部肥胖女性46例(50±5.88岁),参加实验的人数为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受试者每天进行30min腹直肌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频率为30Hz,波宽为300μs,通断比为1∶3,电流强度为10—20mA,持续12周。对所有受试者每周进行减肥康复教育1次。结果:实验组单纯性腹部肥胖中年女性训练后较训练前BMI、腰围和臀围显著降低(P<0.001),腰围与臀围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各项指标无变化(P>0.05);训练后实验组体重、BMI、腰围和臀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训练后显著减少单纯性腹部肥胖中年女性腹内脂肪(P<0.05),腹直肌肌肉厚度显著性增加(P<0.05),皮下脂肪厚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长期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和减肥康复教育相结合可以显著改善中年女性单纯性腹部肥胖者身体形态,降低腹内脂肪含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减肥康复教育。
王勇军黄力平田强曹龙军周石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腹部肥胖超声检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